APP下载

关于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

2017-03-08白旭辉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3期
关键词:林区森林文明

白旭辉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局)

关于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

白旭辉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维护生态安全,提供生态产品是首要战略任务。面对目前森工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就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建设生态文明谈点粗浅的认识。

1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公正、高效、和谐和人文发展。公正,就是要尊重自然权益实现生态公正,保障人的权益实现社会公正;高效,就是要寻求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平衡和生产力的生态效率、经济生产系统具有低投入、无污染、高产出的经济效率和人类社会体系制度规范完善运行平稳的社会效率;和谐,就是要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公平和谐,以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人文发展,就是要追求具有品质、品味、健康、尊严的崇高人格。公正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效率是生态文明的手段,和谐是生态文明的保障,人文发展是生态文明的终极目的。

2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1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处于主导和支撑地位。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人与森林的关系。

2.2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联合国指出,森林这一主题对经济发展和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是必不可少的。要拯救地球的生态环境,必须拯救地球的森林。

2.3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历史和世界眼光审视着我国的林业建设,把发展林业列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

3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增加生态产品生产

生态文明涵盖了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环境和生态制度等内容,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和环保问题。在“生态化”主导下,生态文明建设依托于“生态”这个物质基础,追求于“文明”这个理想境界,落点于“建设”这个生动实践,当然生态保护是建设的一种形式。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从纵向看,主要包括改善生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社会生态道德水平三个层次。从横向看,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政治文明、生态社会文明。也就是说,“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正如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产物质产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生产生态产品。生态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产品,包括美丽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可爱的动物、宜人的气候等,是人类生活必需的消费品。“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相区别,具有产品的一般属性,如经过生产而得、具备有用性、可经交换而成为商品等,生态旅游开发就是利用生态产品的一种形式。和其他产品一样,生态产品的运动规律主要体现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砍倒一棵树做成家具,在生产了物质产品甚至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让这棵树失去了释放氧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所以必须在不同部类的产品生产中权衡利害得失。一方面,生态退化或者生态资源量的减少,必然降低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导致生态产品供给量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样一增一减的结果,必然导致生态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短缺。正是如此,中央首次将生态产品的生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对象是自然生态系统

黑龙江省拥有除海洋外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森林、湿地、草原、水、农田、野生动物等生态资源比较丰富,森工林区年森林三大效益2300.3亿元,其中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达1847.5亿元,占80.3%,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总体较强。和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文化产品不同的是,生态产品主要不是依靠人来生产,而是依托自然生态系统来生产,人的能动性只能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转首先必须是正常的,至少能够保证生态安全。生态系统运转越有力,生产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越能消除其他部类生产的生态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层面,如设计生态制度规范、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构建社会生态道德等都必须依托并最终作用于生态这个基础,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也是为了保护这个基础。十八大召开后,股市上围绕“美丽中国”的七大概念股大幅上涨,其中以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两股涨幅最大,从这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于建设自然生态系统的认知。没有良好的生态系统,生态的文明就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的底线和根本,生态良好是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归宿。

5 森工林区具有建设生态文明的比较优势

森工林区拥有10万平方公里的经营面积,有858万hm2的森林,活立木蓄积达9.2亿m3,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林区土地资源丰富,有各类多种经营用地1000多万亩。林区野生经济植物和动物资源相当丰富。此外,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风能、水资源以及优美的森林景观资源。林区远离大城市,山清、水秀、土净、天蓝,空气清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纯天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基地。广袤的林区,蕴含着无穷的发展潜力。林区丰富的多种资源,既是森工转型发展的资源禀赋,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比较优势。

Application of fiel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for geo-hazards survey based on 3S technology YIN Xiang LI Ge MU Lin(80)

6 着力推进森工林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

紧紧围绕以下七大任务,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

6.1科学谋划林区开发格局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提升林区生态功能定位发展,严格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优化功能区布局。不断优化空间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林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根据现状及发展空间,科学划定并严守林地、森林、湿地和物种等生态红线,完善红线保护空间规划。

6.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增加生态产品供给。保护和扩大生态产品生产空间,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大做强绿色富民产业。

6.3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加强森林和湿地保护,加快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提升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严格控制碳排放量,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以森林绿色食品、森林旅游、特色种(养)殖、北药开发、清洁能源为主的接续替代产业,形成生态主导型产业格局。

6.4节约利用资源

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动节约使用林地,全面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用地规模, 严格控制林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水功能区排污量。

建设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生态优良的绿色矿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覆盖全林区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6.5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实施森林生态系统重大修复工程。对森林进行全面有效管护,加强后备资源培育,推进退耕还林、宜林地造林和封山育林,加强中幼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实施湿地生态系统重大修复工程。开展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开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示范区建设,逐步引导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恢复湿地功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对濒危动植物种的拯救与保护,继续开展对野生动植物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放(回)归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强化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监测与评估工作。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重点建设预警监测系统、阻隔系统、通讯和信息指挥系统以及各重点火险区扑救装备能力建设。加强林区绿化工作。重点开展美丽森工、绿色林场(所)建设活动。

6.6建立生态文化体系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建立生态文明价值体系,推进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森工特色文化产业。

6.7创新体制机制

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离任审计。树立底线思维,实行最严格的资源开发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能源、水、土地节约利用,生态补偿等管理机制,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用5年左右时间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林区新城。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节能减排达到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资源利用效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主导型产业发展、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局址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林区环境绿化水平等处于全省前列。林场(所)供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森林、湿地面积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区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得到普及;林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制度有效落实,在全林区总结出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上、下)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1.

白旭辉(1963-),男,毕业于牡丹江林校;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林业勘查设计》编委会常务副主任,主编;现兼任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2017-08-08

责任编辑:徐永飞

校对:王 卉

猜你喜欢

林区森林文明
请文明演绎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漫说文明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对不文明说“不”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