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7-03-08薛刚卢琨李玉萍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0期
关键词:江西对策建设

薛刚++卢琨++李玉萍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江西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从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人才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当地在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描述,提出科学提高管理工作,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及重视示范带动效益等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江西;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3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江西省农业人口多、农村地域大、农业比重相对较高,2013年,江西省农业总产值增长4.6%,实现“十连增”,农民人均收入8781元,增幅12.2%,实现“十连快”,粮食总产量211.6亿kg,实现“十连丰”。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74户,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0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370户;江西省在全国首创“综合建站”模式,全省各类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7万余个,成员65万余人,公益性农技服务网络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2014年,各挂点干部还结合科技下乡、闹春耕等活动为农民解决各类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全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快速增长。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解江西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现将江西省目前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江西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农业技术及耕种作物品种推广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明确提出“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具体要求。2013年江西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为9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1.6%,基本实现粮食高产、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全覆盖。通过农技推广,加大了水稻新品种展示和超级稻示范推广力度,水稻新品种展示县实现全覆盖,展示品种160多个;示范推广超级稻应用面积1114万亩。2014年全省农技推广重点工作为省“籼改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示范与推广,农技中心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总站实施的“长江流域粳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进行现场测产,双季晚粳百亩平均亩产769.9公斤,一季中粳百亩平均亩产850.1公斤,粳稻大面积示范产量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年江西省创建早稻高产万亩示范片183个,集中打造50个“双季双抛秧”、“双季双机插”等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2015年江西省农业厅和江西省粮食局指导各地农技推广中心推介了17个水稻主推品种,发展潜力较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种子企业, 进一步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和品种审定行为;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抓点,油菜高产创建、油菜增产模式攻关、蔬菜标准园、绿肥种植、种草养畜等100多个各类冬季农业生产示范点呈现出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良好态势。在进行品种推广的同时,江西省对农业机械化服务建设工作也尤为重視,2014年全省组织400个农机服务小分队,深入开展农机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和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确保农机具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大力提高春耕生产机械化水平。2015年全省完成50亩马铃薯机械化全程种植,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膜、压边等作业,大大节约劳动力等成本。

2.动植物疫病防控

在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上,江西省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也注重降低防治成本,该省新干县荷浦乡友如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引进无人机等高科技工具集中防治水稻病虫害,改变了以往的分散式防治方式,大大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成本。2013年江西针对病虫高发重发,积极争取财政专业防治经费8100万元,在经费的支持下,大力推进标准化专业防治示范行动,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超过750万亩,同比增长15.0%,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重大动物疫情。2014年省农业厅紧急部署小反刍兽疫防控, 采取强制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灭源措施,积极应对输入型小反刍兽疫疫情。2015年1月省农业厅督促检查各地冬、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组织部署,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强制免疫、监测、消毒,检疫监管等工作和重大植物疫病黄龙病防控措施的落实。通过自上而下积极安排部署,“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农业动植物疫病得到了有效防控,未出现重大的病虫害事故。

3.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农产品市场

江西省农业厅在乡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技、工商、派出所、安监办工作人员为组员的农产品质量检查组,逐村对各农药经销网点、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进行检查,加大对本村农售网点的监管和专业合作社对群众使用农药投入品的引导、监督力度,对农药经销网点、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签订农药经营责任书。并对各单位负责人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改变“高毒高效”和“多用药、多增产”的错误观念,使群众自觉抵触使用禁限用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3年江西全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新增413个,总数2100个。2015年江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未发生一起因食用农产品而导致的中毒事件,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950个,首次将农产品安全列入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内容。并继续将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作为申报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和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的必备条件,力争全年新增“三品一标”200个以上,把江西省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围绕农产品主产区、优势产区、规模种养基地等重点区域,通过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专项监测等方式,强化对蔬菜、水果、茶叶、生猪、禽肉、禽蛋、生鲜乳和水产品等重点产品的监测力度,形成“乡速测、县定量、市监督、省预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格局。

4.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

2013年,江西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有序推进,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及省广电网络公司对全省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稳步增长,网络覆盖能力持续增强,信息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建成江西省“政务网乡乡通”工程,全省具备实施条件的1701个乡镇全部实现联网,统一解决省民政、社保、财政、税务、监察、计生、卫生、司法、文化、国土、农业、林业、统计等党政机关面向乡镇(街办)的信息联网需求,采取一网通方式,有效遏制基层“信息孤岛”和“业务割据”带来的管理风险,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创造条件[1]。全省行政村通光纤比例100%,村村通工程采用直播卫星接收方式,完成1.23万个村(场)的村村通工程建设,总投资3023万元,共采购8.4万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

“12316”信息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农业信息化建设繼续稳步推进,多次通过12316惠农短信平台向全省各地发送灾害预警信息,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灾情日报制。2015年,该省金溪县通过“12316”、“农技通平台”及时将早稻穗颈瘟、稻飞虱等预防技术的宣传和指导技术措施发布给农户,切实做好早稻穗期病虫害预防工作。多个市县农业局都举办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培训班”,指导农技人员运用网络科技手段获取农业知识和信息。各县农业局组织县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农技人员参加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农技宝培训,实现全县农户、农技人员与农业部门的沟通交流,实现 “专家会诊”和远程答疑解惑等,同时为农业部门对农技人员的管理和考核提供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每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开通了“农技110”服务热线,农民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技术疑难问题。

2015年,江西省与北京农信通集团签定战略合作协议,该集团一次性投资2100万元共同打造江西“智慧农业”项目的基础框架。目前已完成江西农业数据云、农业应急指挥平台、12316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支撑平台、农产品追溯监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业综合执法、农业技术服务等的全省智慧农业总平台建设,并在江西省5个重点支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先行启动,进而辐射全省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打造引领全国智慧农业发展趋势的示范样板。

5.农业金融和保险服务

2014年,江西全面落实种粮四项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种粮大户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收益,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共计49.97亿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5.46亿元,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早籼稻、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百斤135元和138元,比2013年均提高3元,落实种粮大户补贴资金1.5亿元,争取中央财政灾后农作物改种补种补助资金1500万元,出台地方性奖补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发展冬季农业生产。政策性水稻保险力度加大,水稻保险金额由每亩200元提高到300元,而且新增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8种病虫害保险责任,降低了早稻生产性风险。黎川县拿出10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小额无息贷款、土地流转、大型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育肥猪保险由10个县扩大到全省全覆盖,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对象由规模养殖场扩大到散养户。

江西高安市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业种养业保险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给予更高的保障,优先享受政府已出台的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申报等优惠政策。2015年,江西会昌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后,开辟“绿色通道”优先确权并办理“三证”(土地证、房产证、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扶持更多有贷款需求的农村创业者创业。

二、江西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差, 农业社会化服务手段落后

近年来,江西虽然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长期以来不够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滞后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没有真正建立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融资机制,不能形成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长效机制,大多数乡镇站工作条件艰苦,设备十分简陋,基本停留在“一双手、两条腿”、“眼看、手摸、鼻闻”的阶段[2]。社会服务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规模小、个体分散、素质低、抗风险能力弱、技术改进慢和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应对频繁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和农业突发性事件能力较弱,难以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组织有力的救灾复产,难以承担农业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工作[3]。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江西农业社会化服务部门整体“缺钱养兵,无钱打仗”,没有项目资金补助和良好的保障措施,运转困难、推广乏力,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服务层次低、规范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与农业生产经营者服务需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4]。缺乏项目经费资助,一些科研成果推进惠及了部分农业大户、示范户和某些示范点,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和较大的覆盖面。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揽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以及农业保险覆盖率低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3.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人才队伍建设落后

江西半数以上的农技人员属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人员,工资无保障、退休无指望,农技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落实不够到位,更新知识难,存在与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难以应对基层不断更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要求,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新形势要求不适应。对基层农技推广和服务人员的工作考核流于形式,奖惩措施不到位,难以有效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管理不科学,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

江西的整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且运行仍不够规范,总体呈现条块分割,隶属不明,工作错位现象严重。农民合作社、农业协会等各类组织发展很快,但是专业水准还有待提高,部分合作社、协会管理松散、运作不规范,很多协会缺乏办公场所及牌子,甚至有些合作社办社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套取项目资金和贷款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的内容侧重于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和指导、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方面找不到有效抓手,农民往往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滞后的市场需求信息来安排生产,导致农产品产销关系不顺畅[5]。

三、对策

与南方沿海省份相比较而言,江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为了促进提高该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除了加强与高校、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之外,还应该积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资供应、信息与技术传播、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1.科学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工作

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和奖惩分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内部管理制度,要求认真履行其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和农业金融和保险服务等职能和职责。合理确定岗位责任,规范岗位服务流程,量化岗位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6]。规范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满足试验、示范、实践、展示功能。主要開展新品种、新技术和种养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每个基地都要与至少1个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农业院校,省、市农业科研单位,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民合作社等)紧密对接;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建立联动机制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相关服务,支持合作社在地方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设立直销点或连锁店,拓宽合作社产品营销渠道,以充分满足农民的意愿和需求,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7]。

2.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12316”农业服务热线、“三电合一”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是规范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满足采集、发布、统计、查询功能。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服务,从“面”上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与农技知识培训等内容的服务。以乡镇综合站为依托,建立完善全省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每个县、乡设立信息发布端口,发布具有指向性、时效性的农业政策和技术信息[8]。

3.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科技示范带动效益

根据《2013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江西省应完善并巩固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到位率[9]。实现“点对点”,农业技术指导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进村入户的次数、对象和服务内容提出数量要求,对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作为与绩效挂钩的重要依据。“点对片通道”, 根据包片村组的情况及服务需求,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基层综合站组织“科技下乡小分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10]。

4.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在以农民为评价主体的基础上,将考评结果与工资、津贴、奖金等收入挂钩,实施岗位聘用制度和内部竞聘的流动机制,择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岗位教育、知识培训及更新,通过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开展培训工作,选派基层农技人员,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参加异地集中培训,或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跟班学习;组织乡镇综合站加强站内培训,农技人员互相学习,提高综合业务素质。继续开展以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为主的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工作,切实改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提升推广服务水平。

5.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加快完善以部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地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健全完善动物防疫体系,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卫生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因人感染动物疫病而引起的死亡事件。推动市、县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形成全省“一盘棋”、信息畅通、联防联控的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专家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卫忠.电子政务建设的“青岛模式”[J].中国信息界,2014(1):31-36.

[2]平先良,江金林,余永福,等.江西省基层农技推广“综合建站”模式的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4(5):129-131.

[3]薛世芳,李宝祥,朱训泳,等.制约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4(5):215-217.

[4]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3):13-21.

[5]殷志扬,林德明,程培堽.苏州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供求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农户的视角[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112-116.

[6]王芳,过建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促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香蕉产业为例[J].学会,2011(1):31-36.

[7]李俏,王建华.农民生产经营合作的困局及其突围——基于互动仪式链的微观社会学分析[J].理论探索,2012(6):83-86.

[8]张新芝,平先良,陈斐.关于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思考——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05-308.

[9]智华勇,黄季焜,张德亮.不同管理体制下政府投入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7(7):66-74.

[10]孙雄松,戴育滨,吕建秋.广东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其模式创新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15):176-180.

猜你喜欢

江西对策建设
江西银行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我爱江西奶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