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毛家湾出土瓷片残留物荧光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

2017-03-07赵慧群李永强

文物春秋 2016年4期
关键词:明代残留物颜料

赵慧群 李永强

[关键词]北京毛家湾;明代;瓷器;残留物;荧光分析(SRXRF);颜料

[摘要]对考古发现的古代残留物进行理化测试分析,是判定出土遗物成分和用途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通过对北京毛家湾出土的8件瓷器上的残留物进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分析,确认这些残留物含有朱砂、铅丹、铅白、雄黄、雌黄等成分。结合文献资料记载,文章认为这些残留物应为作画颜料,同时对4号样品景德镇青花卧足碗的用途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毛家湾出土瓷器的相关背景

本次分析的样品均来自于北京毛家湾瓷器坑。该瓷器坑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毛家湾1号院内,2005年7月,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发掘,出土瓷器残片总计约100万余片。

该批瓷器大部分属明代中期产品,也有少量唐、辽、金、元代瓷器。该坑出土瓷片所属窑口较多,多数为景德镇、龙泉窑、磁州窑、钧窑四大窑系,另有少量瓷器不能确定窑口。出土瓷器中虽无完整器,但有大量可复原器,普遍带有使用痕迹,其中的绝大部分属于民窑产品,仅有极少量官窑瓷器。除瓷器残片外,坑内还出土个别骨牌、猪下颌骨、石雕等非瓷遗物。此坑年代下限经断代可以确定为明代正德、嘉靖之际,系二次堆积形成,不具有窖藏性质,乃是一种以填埋废弃瓷片为主的垃圾坑。

二、送檢样品

此次送检样品12件,我们对其中的8件做了分析。送检瓷器均为明代遗物,窑口有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器形有碗、盘、罐盖、盒等。残留物按颜色可分为鲜红、黄褐、红、淡蓝绿色,多黏附在器底,或附着于釉面小孔中。

样品1 龙泉窑青瓷残碗底,明中期产品,可能产自大白岸、道太、安福等地。器型特征为:高圈足,胎土灰白,局部黄褐,釉层薄,碗内有阴文印花装饰。残留物附着于碗底,呈黄褐色,局部灰绿色。

样品2 龙泉窑青瓷碗口沿残片,明代中期。器型特征为:厚唇,敞口,胎质粗疏,略泛灰褐,青釉较薄,内外壁皆施半釉,火候低。碗底留有一薄层红色物质。

样品3 景德镇窑青花盘残底,明代中期。器型特征为:撇口,浅弧腹,平底,内底绘云气杂宝纹,外底心钻有三个小孔,呈“品”字形排列。孔内残留有鲜红色粉状物质。

样品4 景德镇窑青花卧足碗残片,明代中期。器型特征为:敞口,卧足,内底釉上贴塑鱼纹,外壁饰三组青花花叶纹。鱼纹露胎烧制,呈赭色,有研磨痕迹。残留物为淡红色,呈干涸的糊状黏附在碗底。

样品5 磁州窑白釉罐盖残片,明代中期。器型特征为:平顶直壁,宝珠纽,白釉,灰褐色胎。残留物呈鲜红色的粉状,集中于罐盖内壁的折肩部位(图一)。

样品6 磁州窑黑釉盘残底,明代中期。器型特征为:平底圈足,底心一周涩圈。残留物为淡蓝绿色粉状,黏附在盘底(图二)。

样品7 磁州窑黑釉盘残片,同样品6

样品8 景德镇窑仿哥釉盒残片,明中期。器型特征为:长方形,平底,矮圈足,胎,青灰色釉,开黑色片纹。残留物呈鲜红粉状,填充在细小的釉裂中。

三、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

SRXRF是以同步辐射光源为激发源来照射被测样品,通过测量被测样品原子退激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从而确定发出该射线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样品损伤小、准确度高、分析含量范围宽等诸多优点,广泛运用于地质、冶金、陶瓷、化工等领域。

本次分析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步辐射装置BEPC-4W1B束线的荧光站上完成,主要装置由光束线、狭缝、单色器、电离室、能量色散仪等部分组成。主要技术参数设置如下:储存环中电子能量为3.0 GeV,束流强度为150~250mA。所使用的同步辐射光是经过单色器和K-B镜后得到的大小为20μm×50μm、能量为15KeV的单色光,为降低散射背景,样品与入射光束间的夹角为45°,与Si(Li)探测器成45°角,即入射光线与探测器的夹角为90°,Si(Li)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为135eV(在5.9keV处),铍窗厚度为7.5μm,探头灵敏面积为30mm2。每个实验点的特征x射线能谱测量活时间为100s,计数死时间小于15%。用Axil软件对能谱进行分析,得到各样品点中元素的峰面积计数。

四、检测结果分析

样品1号黄褐色残留物中,多数元素的峰面积计数均低于瓷胎,只有锰Mn和铅Ph两种元素略高,该残留物可能属于无机物。样品2号和8号残留物含有较高的砷As和汞Hg,样品3号残留物含有较高的汞Hg和铅Ph,样品4号和5号残留物均富含砷As、汞Hg和铅Pb,样品6号和7号均含有铜cu、铅Ph和砷As,样品7号残留物还含有少量的锌Zn。

在我国古代常用矿物中,朱砂(又名辰砂、丹砂)呈色鲜红,是汞Hg的氧化物,与2、3、4、5、8号残留物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外观特征相吻合,因此我们认为,上述样品中含有朱砂成分。3、4、5、6、7号样品中均富含铅元素,古代常见的含铅矿物有铅丹和铅白。在本次分析中没有确定元素的价态,因此无法确认上述样品较高的铅含量究竟是铅丹还是铅白造成的。2、4、5、6、7、8号样品中的砷元素应该是雄黄或雌黄引起的。6号和7号样品呈浅蓝绿色,铜含量高,与常见矿物中的孔雀石、青金石和石绿的显色和化学成分吻合。可以将含量较高的元素与矿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述如下:

汞Hg→朱砂

铅Pb→铅丹或铅白

砷As→雄黄或雌黄

铜Cu→孔雀石、青金石和石绿

五、相关问题

1.残留物的用途

经测试,上述残留物成分为朱砂、铅丹或铅白、雄黄或雌黄以及孔雀石、青金石和石绿,这些矿物可能的用途为颜料、药物以及化妆品。以下对可能的三种用途逐一分析。

首先对用途较为单纯的含铜矿物进行分析。在古代,富含铜的孔雀石、青金石和石绿大多作为蓝色颜料用作绘画或染色,因其富含有毒元素,一般不用作化妆品,尤其是其中外观类似胭脂的红色残留物,应该不能和天然材料所制的古代胭脂用途一致,而实际考古发掘中此类物质用于药物或化妆品则未见实例。铜颜料或染料在文献记载和考古中则多有发现。如在敦煌唐代文书中曾发现3则进行铜绿颜料买卖的记载:“粟五斗,于画师买绿用。”“白面二斗,油二胜(升),粟四斗,福子面上买绿丹青用。”含铜颜料不仅用于壁画,还运用于绢本和纸本的绘画中。法国巴黎集美美术馆收藏的我国唐代绢画《佛传图》,经分析,该画中女舞童的绿衫就用的是含铜颜料。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过用醋制铜绿的方法。

朱砂、铅丹(铅白)、雄黄和雌黄的用途较多,除用于颜料外,更多作为药物来使用,这在历代的医药典籍中均有大量记载。但本文认为,这8件残留物样品均不是药物。理由如下:

(1)矿物组合不符。在古代医药典籍中,上述无机矿物多单独与其他草药配伍,基本不见相互配伍作为药方。以6号残留物样品为例,包含的矿物有铅丹(铅白)、铜绿、雄黄(雌黄)以及少量的朱砂等,如此药方不见于医药类文献,且其中的铜绿显然是颜料而不是药物。

(2)器物不符。贮藏或盛敛药物,一般都用密封性较好的瓶、小罐、盒,而本次盛敛器皿多为开放式的碗、碟。

(3)殘留形式不符。上述矿物作为药用时,多炼制成丸或膏,如东晋王丹虎墓中曾出土保存较好的红色药丸。而本次送检的残留物出土时均为粉末状。

含砷矿物因其有剧毒,因此含砷的残留物也不可能是化妆品。

本文认为,此次分析的残留物样品均为作画用的颜料。

朱砂和铅丹,是我国古代最常用的红色颜料,广泛运用于壁画以及纸本、绢本画。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就大量使用朱砂、铅丹作为红色颜料。唐代有以朱砂制墨的方法,《李白谢张司马赠墨歌》云:“上当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粉墨,精光乃堪掇。”清代画家邹一桂总结前人绘画所用颜料时云:“以镜面砂为上,乳细,取中心,用其漂。”

雄黄和雌黄也经常作为绘画用的黄色颜料。《小山画谱》记载,作画需用雄黄、雌黄时“以胶水磨用即可”,同时也谈到二者不可与铅白掺和使用,“雄黄气猛烈,触粉即变,尤宜慎之”。

6号和7号样品所含的铅,应是铅白而不是铅丹。这两件样品为淡蓝绿色,主要显色元素为铜。若掺入红色的铅丹,红绿相混后生成黑色。铜绿配以铅白,生成粉绿色,正与这两件样品的淡蓝绿色相符。铅白在我国的生产和使用历史悠久,至明代时已完全掌握铅白的生产工艺,并出现了“韶粉”等当时的“名牌产品”。明代《天工开物》记载有用铅制铅白的方法,并明确说铅白可用于绘画,“其质人丹青,而白不减”。《小山画谱》中还有关于各种铅白质量及评定标准的记载。

上述矿物颜料固然可以单独使用,但如果合理地调和在一起,能取得更好的显色效果和艺术效果。如朱砂与铅丹调和后的红色更鲜艳,着色更稳定持久,早在唐代这一现象就被人们发现并运用在壁画上;铜绿和铅白以不同比例调配,能形成绿一淡蓝的不同色阶,从而在绘画中达到浓淡、深浅不一的色彩艺术效果。但如调配不当,会使矿物颜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颜料发黑褪色。如含硫的雄黄和雌黄类矿物不能与含铅矿物相调和。此次送检的4号残留物样品,富含铅和砷的硫化物,因此残留物呈淡红色。此例似乎表明,个别画师在调配颜料时,还没掌握“铅与雄黄相伤”的道理。

2.器物的用途

送检的8件瓷片,5号和8号样品分别为罐盖和方盒,应是储存颜料的器皿,其余6件瓷片为碗或盘,应是调和颜料的器皿。其中的4号样品为景德镇青花卧足碗,在毛家湾瓷器坑中出土不下百件,形制、纹饰雷同,同样的卧足碗也见有传世品。此式卧足碗底均饰粗涩的露胎鱼纹,其上普遍存在研磨痕迹,但之前均不知此式卧足碗的用途,更难识露胎鱼纹的奥妙。经此次测试,可以认定此式卧足碗为绘画所用的颜料碟,而粗涩的露胎鱼纹正是为便于研磨颜料的匠心独具的设计(图三)。

[责任编辑:成彩虹]

猜你喜欢

明代残留物颜料
废机油残留物再生沥青性能评价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不同蒸发状态下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性质与取样方法优化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两城镇陶器的脂类残留物分析
颜料抹在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