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探讨

2017-03-07李志绵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汤剂溃疡下肢

李志绵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医院药剂科,吉林公主岭 136100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临床常见血管外科疾病,多发于中年群体,其发病与长时间站立、肥胖、体力劳动强度大、久坐少动等导致气血运动不畅具有较大关系,其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也会不断加重,会表现出患肢疼痛、肿胀、瘙痒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溃疡出血和静脉炎,给患者正常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探讨有效的的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对策极为重要,为了解中药汤剂和疏血通注射液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该文选取了36例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展开了如下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病例36例均为该院就诊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均符合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晓该研究并同意配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为 24~53 岁,平均年龄(36.1±4.8)岁。对照组16 例,男 9 例,女 7 例;年龄 25~54 岁,平均(36.3±4.9)岁。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对比要求。

1.2 治疗方法

两组分别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10100)治疗,将8 mL的疏血通注射液溶于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则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替代葡萄糖注射液,1次/d,以1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中药汤剂治疗,使用十全大补汤和活血散瘀汤加减治疗,其方药组成为:三棱20 g、黄芪 30 g、党参 20 g、皂角刺 10 g、泽泻 15 g、莪术20 g、桃仁 10 g、王不留行 15 g、当归10 g、川芎 6 g、赤芍 10 g、僵蚕 6 g、红花 10 g、防风 15 g、茯苓 15 g、地龙 5 g、穿山甲 10 g、牛膝 15 g、甘草 6 g。用水煎服,每天服用1剂,于早晚分两次服用。均以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对其疗效进行判定,若患者治疗后患肢酸胀、麻木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皮肤颜色接近正常,溃疡创面基本愈合或面积缩小70%以上,则判断为显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静脉曲张程度减轻,溃疡面积缩小30%以上,但不足70%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溃疡面积缩小不足30%,为无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电脑并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计量数资料(±s)表示,[n(%)]表示计数资料,差异用t检验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溃疡面积和踝围对比

实施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溃疡面积、踝围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溃疡面积和踝围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溃疡面积和踝围比较(±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溃疡面积和踝围比较(±s)

组别 溃疡面积(cm2)治疗前 治疗后踝围(cm)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20)对照组(n=16)t值P值9.4±3.8 9.5±3.6 0.080 0.937 3.1±1.4 5.8±1.9 4.910 0.000 29.1±2.8 28.9±2.7 0.216 0.830 20.4±1.1 27.5±1.9 14.053 0.000

2.2 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评定两组治疗的效果,研究组显效10例,有效8例,其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的5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05)。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效果比较[n(%)]

3 讨论

我国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在10%左右,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肌肉痉挛、乏力、浮肿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甚至出现劳动能力丧失的情况。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虽具有较好疗效,但不可避免会给患者造成一定损伤,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康复[1]。

疏血通注射液可溶解血栓,改善血液的流动状态,预防血小板析出聚集与凝固。中医将下肢静脉曲张归属于“筋瘤”“脉痹”等范畴,认为情欲内伤、劳逸过度、饮食不化等导致脉络瘀阻、正气亏虚、痰浊血滞是引发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病机,其治疗应以活血通络、益气扶正和化痰散结为主[2]。该研究拟采用十全大补汤和活血散瘀汤治疗,以达到消除淤阻、疏通血管和改善血管弹性的效果。方中黄芪、党参具有补气升阳的作用,当归、红花、桃仁等可活血化瘀[3]。牛膝具有强筋骨和引血下行的作用,穿山甲、莪术、僵蚕等可软坚散结,甘草可益气补中,调和诸药。通过将该中药汤剂与疏血通注射液配合使用,能够协同作用,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效果[4]。

该研究中,通过给予研究组患者疏血通注射液和中药汤剂结合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溃疡面积和踝围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0.0%,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优,说明研究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速患者康复,在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治疗时,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中药汤剂治疗,能够极大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血循环,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1]董涛.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3):154-156.

[2]王彩云.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797.

[3]黄谊.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6):1242-1244.

[4]王海青.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3):54-55.

猜你喜欢

汤剂溃疡下肢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都是“溃疡”惹的祸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