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护理干预手段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作用

2017-03-07蒋瑞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内科心肌梗死身体

蒋瑞宏

青岛市黄岛区灵山卫中心卫生院内科,山东青岛 266427

该次研究中,选取了在基层医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共计44例,作为临床护理之后疾病治疗效果的研究对象,分组后,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比较其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心血管科收治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了两组。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24例和20例。患者的年龄处于45~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7±2.8)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表现出了心绞痛,以及胸闷气短、冒汗、心律不齐、疼痛等症状。将上述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组间数据比较,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着临床护理干预治疗疗效研究的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生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对患者进行了心电图、B超等项目的检查,以此来把握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之后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了常规的身体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严密的观察,给予患者用药的指导。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了内科护理干预的手段,从身体康复和保健两个方面,对患者进行了护理的干预。比较护理后,患者的病症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显效:心绞痛和胸闷气短等身体不适症状全部消失,不需要继续大量服用硝酸甘油片,心电图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者的心绞痛次数、每天服用的硝酸甘油较之于治疗前,均减半,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无效:各项症状无明显的变化,心绞痛次数增加,或者是各项病症有严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经过护理干预后,疾病改善的效果十分明显,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因此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5.4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因此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属于临床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一旦罹患该疾病,如果未接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有着极高的死亡率[1]。导致患者出现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患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供血的血管出现狭窄,之后该处的血管出现了破裂情况,大量的血小板在此处聚集,造成该处的血栓情况,进一步加速了血管管腔的狭窄,供血严重不足,最终导致心肌出现血液不足的坏死情况[2]。此外患者自身情绪激动、便秘、外界刺激等情况,也会导致患者罹患该疾病。因此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并且在治疗的时候,给予其内科护理干预,以此促进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实现[3]。

内科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①环境护理:患者住院环境的好坏,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其营造一个通风良好的病房环境,并且及时对其身体的各项指标数据,连接设备进行24 h不间断的监测,使得医生可以准确把握患者的心律、血压、心电等多项指标。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监督患者的休息时间,以此确保患者可以在治疗期间,有着优质的睡眠,充足的休息,减少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得心肌缺血情况得到改善,加快其有效的恢复。②疼痛护理:患者入院后,由于疾病突发,常会感到身体的疼痛,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多进行沟通,分散其注意力,降低痛感;同时针对痛感强烈的患者,给予镇静药物,避免患者由于疼痛引起情绪不佳所致的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问题。③便秘护理: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每天可以饮用蜂蜜水、食香蕉,来促进肠道功能的运转,避免便秘。④活动护理: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后,心肌功能下降,护理人员在其治疗后休息24 h后,指导其在病床上,进行肢体的活动。在1~2周后,指导患者下床进行走动活动,使得心肌得到锻炼,降低血栓发生的几率。⑤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进行及时的了解,并给予情绪的疏导,并对患者与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得患者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与治疗干预。⑥出院指导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出院后的各项注意事项,让患者家属监督患者的服药情况,多食用低盐、低脂的食物。且还需要多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以此通过上述多种康复与保健的手段,使得患者的疾病症状能够得到逐步的改善。

在该文的研究中,即有22例患者应用了上述的护理干预方法,该组的患者取得了理想的疾病治疗与控制的效果,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阶段中,护理人员对其施以内科护理干预法,以此来使得患者身体恢复,同时高效的疾病保健手段,使得患者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疾病的预防性控制,因此该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好,该种护理手段值得在疾病治疗中不断地推广应用。

[1]宋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155-157.

[2]焦健,张凤.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2):1107-1108.

[3]钟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01-102.

猜你喜欢

内科心肌梗死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