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7-03-07孙丽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偏瘫颅脑肢体

孙丽霞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昭通 657000

重症颅脑损伤是现在临床上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死亡率极高[1]。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病情发展较为严重,且比较复杂,患者会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出现异常,是现在临床上治疗的一大难题之一[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性发展,各种工业、以及交通工具等也都随之而取得了很不错的发展前景,但是也会带来很多的伤害,颅脑损伤的患者每年都在不断增多,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给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为此该次实验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39例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对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患者39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男性 12 例,女性 7 例,年龄 18~61 岁,平均年龄(35.3±13.9)岁;观察组男性 11 例,女性 9 例,年龄 19~60 岁,平均年龄(35.1±12.8)岁。 所选择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诊断标准

该次选择的患者都符合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并且是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不能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的患者;②排除有其它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即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训练,并对其进行饮食指导、胃肠减压以及心理疏导等;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4.1 脑水肿期护理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合理的调整,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关节,指导患者抬高手肘,屈曲90°,踝关节伸展90°,活动上下肢关节,上肢进行伸展,肩部外旋,指关节进行屈伸锻炼,每个动作重复进行5次左右,一次3 min为宜。

1.4.2 稳定期护理 在稳定期的时候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训练,告知其慢慢进行翻身练习,以及坐便器的使用等;其次,指导患者慢慢坐起锻炼,两手交叉,多活动手指关节,并带动患肢进行活动,例如进行外伸、内收等活动,一次3 min左右为宜,每个动作重复20次;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两腿屈曲,抬高臀部,使用坐便器,并指导其进行起坐锻炼,首先取侧卧位,用健侧进行支撑,慢慢移动到床边,轻轻推动患者,告知其使劲坐起。

1.4.3 恢复期护理 在患者进入到恢复期的时候,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锻炼,例如进行座椅转移,慢慢行走。站立等,主要以上肢的康复锻炼为主;待可以慢慢走动后,可以指导患者患者进行小物件的提取摆放,握力训练等,主要帮助患者锻炼,以便于可以进行日常生活自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肢的康复。

1.5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以及1个月时两组患者ADL评分的变化。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护理后发现,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要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1周 护理后1个月对照组(n=19)观察组(n=20)t值P值7.35±3.88 7.01±3.67 3.179<0.05 21.08±4.18 37.89±5.17 4.098<0.05 40.59±3.58 62.19±7.31 4.887<0.05

3 讨论

有大量的文献研究结果显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后因为肢体偏瘫,导致生活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3]。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患者康复早期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4]。但是对于康复训练的时机现在临床上争议较大,有学者认为,在急性期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肢体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5]。因为患者在颅脑遭到重大的损伤后,会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也会出现异常。而在早期康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大脑的恢复,以及脑组织的循环,使得患者的脑细胞可以进行重建;其次,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以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或者是骨质疏松,从而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减少了出现并发症的情况[6]。

该次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护理后发现,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要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1]张淑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行康复护理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1):3518-3519.

[2]李莉,李健.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5):21-22.

[3]胡素玲.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22-2223.

[4]颜中英.对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其偏瘫肢体康复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129-130.

[5]黄倩.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效果[J].现代养生,2016(6下半月版):92.

[6]傅瑛,黄焕玲.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2):1672-1673.

猜你喜欢

偏瘫颅脑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