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

2017-03-07周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缝线关节镜胫骨

周立

天全县中医医院儿童骨科,四川雅安 625500

髁间棘是胫骨平台中间的一条不规则的隆起,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也被称为十字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临床采用保守治疗会因为固定时间长使得关节功能恢复比较慢,不利青少年的骨骼发育。胫骨髁间棘骨折常见发生于7~14岁儿童,多数是由运动损伤造成的。随着运动损伤的不断增加,髁间棘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多[1]。临床研究者认为对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进行早期手术复位,对防止关节退变、半月板损伤以及骨折不愈合都有重要意义。此次为了探讨观察对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应用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胫骨髁间棘骨折儿童展开临床分析,参照组患儿接受可吸收棒内固定,试验组患儿接受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经过相同时间的随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40例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患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而术前常规行膝关节X片、CT及MRI影像学检查,确诊胫骨髁间棘骨折。按患儿入院顺序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0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6例,患儿的年龄在4.5~13 岁,平均年龄(9.5±1.5)岁;包括运动伤 13 例,其他伤 7 例。手术时间为伤后 3~13 d,平均(5.2±0.5)d。试验组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5例,患儿的年龄在4~14 岁,平均年龄(9.5±1.5)岁;包括运动伤 14 例,其他伤 6 例。手术时间为伤后 3~10 d,平均(5.0±0.5)d。对比两组骨折患儿的性别、年龄与受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接受可关节镜下可吸收棒内固定,手术方法:患儿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后,于患肢大腿上1/3处上气囊止血,在关节镜下明确骨折范围和移位情况,判断有无骨折其他合并损伤,若存在合并损伤,需要先进行针对性处理,行半月板修整、部分或全部切除。清理骨折处的血肿及断端间增生的纤维组织,运用顶、撬、抬、拨等手法初步复位骨折块,保持患肢屈曲90~120°,采用克氏针临时钻入固定骨折。选择4个固定点十字分布,分别于不同方向予直径2 mm钻头钻孔达3 cm,将2根50 mm×2 mm可吸收棒平均切成4根,分别插入固定点以固定骨折。常规术后操作[2]。

试验组患儿接受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患儿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后,于患肢大腿上1/3处上气囊止血,在关节镜下明确骨折范围和移位情况,针对性处理后,借助硬膜外针头将可吸收线PDS-Ⅱ引入,可吸收缝线引入关节腔后,分别套入钢丝套头内,自关节内引向胫前皮肤外,进行骨折复位,调整可吸收线位置,使其保持在骨折块前方,压紧骨折端,使其完全复位,检查骨折块位置良后,方可固定,将缝线打结固定,常规术后操作。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两组患儿在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麻醉清醒后即开始主动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术后3~4周内以石膏固定于伸膝位,术后第1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逐渐增大训练强度。

1.3 指标观察

对纳入研究的40例患儿在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患儿的膝关节功能,包括跛行、支撑、交锁和不稳定4个维度,共18个项目,总分100分,评分<70分,膝关节功能很差,分数越高,功能复原越好[3]。采用FIM量表评价患儿自理能力,包括移动能力、运动能力、括约肌控制、交流、社会认知、自我照顾等6个维度,共126分,分数越高,自理能力越好[4]。1.4统计方法

为确保此次治疗研究的准确性,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该次研究的数据分析。组间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患儿年龄、性别、例数以及其他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与参照组患儿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FIM(功能独立性测评)均有所改善,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明显较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患儿的各项手术指标评分[(±s),分]

表1 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患儿的各项手术指标评分[(±s),分]

组别 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 FIM评分参照组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6.55±0.55 92.55±0.55 45.25±0.65 95.55±0.51 72.35±3.45 112.55±7.55 72.25±3.62 117.55±6.98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在患儿治疗后,全部患儿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4.5(3~24)个月,两组患儿都未发生骨折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参照组患儿出现3例感染,试验组患儿出现2例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青少年正处于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骨骺未闭合前,胫骨近端骨骺尚有较多的软骨,结构松软,对抗张力强度弱,使得儿童容易发生骨折[5]。以胫骨髁间棘骨折为主,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直接引起前交叉韧带的松弛、膝关节不稳,导致膝关节退变,从而发生骨性关节病。胫骨髁间棘骨折高发人群为7~13岁的儿童,骨折原因与运动、交通事故等均有相关性[6]。大多数胫骨髁间棘骨折都选择认可保守治疗,如果其接受保守治疗,在治疗期间会因为固定时间长使得关节功能恢复比较慢,而且,长时间的制动也会引发髌骨软骨软化,不利于患儿的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由于关节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关节镜技术也在骨科临床中推广和应用,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优势明显[7]。通过关节镜进行手术,具备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有利于判断损伤的具体情况,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既可以减少了手术创伤,并且在治疗后并发症少,患儿在接受治疗后,住院时间短,能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对患儿术后康复训练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尽早恢复正常的膝关节运动功能。因此,人们逐渐将关节镜下复位用于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通过线结压住骨折块前缘,防止骨折块前缘翘起,在缝线引入和引出过程中,没有繁琐步骤,可一次性完成,相比较而言,可吸收线操作简单,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前隆突骨折已被学者广泛应用[8]。在该次研究中,参照组患儿接受可吸收棒内固定,试验组患儿接受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经治疗后,试验组与参照组患儿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FIM(功能独立性测评)均有所改善,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明显较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证实借助关节镜行可吸收线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越来越受到青睐,有利于维持了骨块完整,促进骨折完整复位,采用用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对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应用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固定牢固,功能效果良好,治疗期间并发症少,适合推广与应用。

[1]金旭红,张寿,邢势,等.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儿童陈旧性胫骨髁间前棘骨折[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5):434-436.

[2]刘东光,赖欢乐,曾杏新,等.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1):46-47.

[3]陈戟霞,韦积华,罗群强.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骨折12例分析[J].右江医学,2016,44(6):634-638.

[4]吕宏升,杨德育,杨爱武,等.关节镜下应用微型钢板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3):266-270.

[5]郭宇,王凌,赵继军.关节镜下2种方式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2):161-163.

[6]谢虎,张继平,李永忠.关节镜下细小钢丝置入内固定修复新鲜和陈旧型胫骨髁间棘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7):2730-2734.

[7]陈维东.关节镜下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52):9017-9022.

[8]孟春庆,王洪,杨述华.关节镜下骺板近侧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观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4):472-474.

猜你喜欢

缝线关节镜胫骨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缝线抗议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