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论析

2017-03-07谭绍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总书记

谭绍江

(1.湖北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205;2.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 430074)

习近平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论析

谭绍江1,2

(1.湖北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205;2.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 430074)

“理想信念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其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理想信念教育之主旨时凸显“历史思维”,在阐述理想信念教育之根基时凸显“实践思维”,在阐述理想信念教育之价值时凸显“战略思维”,在阐述理想信念教育落实方略时凸显“辩证思维”。发掘、领会这一系列丰富哲学思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想信念教育;历史思维;实践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

“理想信念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全党、全体人民都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来作为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即鲜明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尤其突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地位。如何学习领会这一理念中包含的深刻价值,是一个紧迫而意义重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这段话启示我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包含深刻、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维,从这个视域出发去认识、把握其思想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理念,是一种毋庸置疑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阐述理想信念教育之主旨凸显“历史思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立为报告的主题内容,正是一种历史探源之方式。他所说的“初心”之内容正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一个“初”字将其中鲜明的历史感显露无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报告里面,习近平总书记还从历史角度细致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他指出:“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1]。这种回溯与梳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觉继承与发展,体现了十分深厚的历史思维。

我们可以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阐述的历史足迹,简要审视共产党人的“初心”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历程。作为一种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诞生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从众多思想中成为一种影响力最大的思想,从一种单纯的思想理论发展为深刻信仰,是因为经历了历史发展的过程,也经过了严格的实践检验。应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本人那里并没有将自己的学说树立为信仰的做法,但他们的行为践行着这种信仰。他们既从理论上对“从前的哲学信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幻想)进行“清算”[2],更重要的是,他们以自己的亲身行动投入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行动,身体力行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丰富和传播。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国家主导信仰确立起来,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展。列宁指出:“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3]在此,列宁阐明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成为之后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旨遵循。随着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蓬勃发展和日益兴旺,后来者越来越服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革命性,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想信仰的受众也日益增多。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日益鼎盛,并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最终带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正是先进的中国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展开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毛泽东的理想信念于1920年前后确立。他在阅读了许多共产主义书籍,特别是《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阶级斗争》三本书后,思想深受影响,信仰发生变化,他说“(以上三本书)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的解释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4]。毛泽东自身的理想信念不仅是在思想层面确立,也在实践中得到展开。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一直在同各种各样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国家理想信念正是由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反复对大家提醒,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做有理想有信念的人。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5]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党中央陆续开展“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1998年6月24日开始的“三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着重解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6]。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样重视这一问题:“共产党员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源于他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同并由此而形成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7]简要分析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习近平阐述理想信念教育之主旨有着深厚而绵长的理论渊源与基础。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初心”之重要,并浓墨重彩地回顾形成之历程,反映其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理想信仰的继承、践行与发展,正是一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思维”之凸显。

二、阐述理想信念教育之根基凸显“实践思维”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阐述同样以“实事求是”作为坚实的根基,体现了一种鲜明的“实践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承续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一贯传统,开展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教育实践,实质上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根基。十九大报告中将这一系列举措的成就进行了精准总结,归纳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的突出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举措进行了简要回顾:“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达到了“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1]的良好效果。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这些“理想信念教育”的历程,从中体会其深刻的“实践思维”。2014年开始的保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二阶段,以全体党员为对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深刻指出这一活动的重要性:“最根本的还是理想信念、党性原则、革命精神、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出了问题,要从政治工作的角度进行反思,认真总结教育者本身受教育不够,对领导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监督体系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制度建设存在漏洞的教训,认真研究怎么认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8]他既分析了理想信念教育缺失是导致问题的根源,更突出强调了全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制度建设相呼应来应对难题的意义,即通过对党员“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促进思想认识提高和党性增强,为解决实际问题增添了精神动力、破除了思想障碍。我们深入进行查摆剖析和落实整改措施,为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性提供了现实教材和真切感悟”[9]。这里明确肯定了教育活动让全党的思想认识、觉悟、党性都有了极大提高,正是全党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取得进步的表现。2015年4月,中央开始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非常重视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必须在‘三严三实’上发挥表率作用。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口号喊,严格纪律规矩必须架起高压线,依法办事才能正确用权,求真务实要经得起历史检验”[10],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骨干地位。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教育中首要明确的就是理想信念问题:“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真正做到头脑始终清醒、态度始终坚定。”[10]只有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能起到“带头”作用,才能实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的良好理想信念氛围。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精细化”方向来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内理想信念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11]。

习近平总书记在“理想信念教育”上的“实践思维”是一以贯之、时刻与实践相结合的。就在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不久,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奔赴上海,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向全党垂范“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12],在这里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有一种回溯实践、回溯历史的“寻根”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还引用古代典籍《庄子》中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强调如何通过回溯实践,将辉煌历史与美好未来在现实中结合起来,他指出“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12]。一切的举措最终都将落实为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为实现伟大理想而继续实践前行:“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12]。

三、阐述理想信念教育之价值凸显“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思维方式,其哲学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原理,“事物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整体决定部分,要求人们站在整体、全局的高度看问题。”[13]而“理想信念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这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实现的战略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这一问题时体现出宏阔的战略思维。

“党的领导”对于中华民族命运前途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清醒指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14],已经存在的严重问题、严峻挑战不容忽视。他指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问题,内部问题主要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受到环境影响,弱化之后导致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以及“四大危险”,外部问题则主要是复杂环境形成的“四大考验”。

如何解决问题,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战略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问题着重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用“总开关”“精神脊梁”来比喻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形象鲜活,地位突出。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问题的描述风格是一致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用“打铁还需自身硬”“补钙”等比喻强调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战略意义,发人深省。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鲜明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我们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15]无论是“伟大的自我革命”的坚定誓言,还是“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的豪迈宣言,所指向的都是全党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也都从更丰富的角度阐释“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战略定位,体现出强烈的战略思维。

四、阐述理想信念教育之落实方略凸显“辩证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意义,也非常重视如何在现实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的落实方略问题。他在这方面的讨论中凸显了“辩证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理想信念教育”的落实方略,首先凸显出协调局部与全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1]在这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纳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个宏大的工程之中,纳入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涵之中,确定了其在整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方位,这是从全局看局部。他又从微观角度将构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要素“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一一分列出来,并将“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明确了“理想信念”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所具有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这是从局部看全局。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还专门用一个段落细致地描述了从哪些方面去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及其辐射效应的问题。他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1]这是从落实的角度回应构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三要素“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问题,并再次以“人民—国家—民族”的一种递进逻辑关系着重指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整个民族事业的奠基作用。接下来,他就从五个层次逐一推开,勾画了现实中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与步骤。第一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就是“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1],其具体内容又包括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1]三种形式,达成“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的目标。第二个层次是“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1],侧重道德建设,由道德建设来辅助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具体又分为“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1]四种形式,达成“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1]的目标。第三个层次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1],侧重从思想政治角度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第四个层次是“弘扬科学精神”[1],采取“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1],达成“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1]的目标。第五个层次是“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1],侧重从公民最切近的行为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1]。可以看出,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的五个层次的建设呈现一种由理念到行为、由抽象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的结构,既有坚定的思想导向,又有务实的实际行动,其中的辩证思维表现得淋漓尽致。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理想信念教育”的落实方略还凸显了鲜明的矛盾观。矛盾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同志曾专门写过著名的《矛盾论》来阐述这一经典哲学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讨论如何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时,较多运用了矛盾观所包含的哲理。

从“理想信念教育”落实方略的角度看,青年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申述这一问题凸显了“抓主要矛盾”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这是就青年对于国家意义的高度肯定;“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这是申述青年拥有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整体价值;“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这是更进一步阐述了青年的“理想信念”对于全民族理想的实现具有的可持续性价值。如何具体落实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有过多次阐述,用“扣扣子”等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回答这一问题,同样也凸显了“抓重点、抓主要矛盾”的矛盾分析方法。他指出:“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6]172。形象深刻的道理很容易让青年人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心理上产生“心悦诚服”之感受。掌握“扣扣子”这个青少年时期理想信念问题形成的关键,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人生社会局面:“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仿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16]173显然,只有立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坚定自身正确的理想信念,青年们才能做到“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16]173。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理想信念教育”的落实方略,还凸显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念。一个人怎样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内心实现“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坚定”的过程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问题有过清晰描述,要求大家“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16]172。“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形象生动,正是一种个人理想信念形成的慢慢累积“量变”的过程,到最后“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就是达到“质变”的结果。一旦质变发生,个人真正有了理想信念的定力,就更能从容应对变幻的人生环境:“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16]174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问题再次进行了申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这里同样描述的是当代青年通过量变到质变之过程,最终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后的美好青春和灿烂人生。

综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凸显出鲜明的“历史思维”“实践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同样也贯彻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学习研究其中的内涵与价值,对于全体党员同志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与实践意义:在思想上,有利于全党同志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党性;在实践上,有利于全党同志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勇于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之中。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6.

[3]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4.

[4]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1979:131.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

[6]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J].党建,1998,(6):6.

[7]李森.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伟大实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和启示[J].紫光阁,2006,(7):10-12.

[8]新华社.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4-11-01.

[9]新华社.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10-08.

[10]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EB/OL].新华网,2015-04-19.

[1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EB/OL].新华网,2016-02-28.

[12]习近平.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N].人民日报,2017-11-01.

[13]姜华有,陈月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哲学思维方式探析[J].理论建设,2015,(5):14-17.

[14]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08-20.

[15]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7-10-25.

[1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On the Xi Jinping’s"Ideal Eeducation"Concept for a New Era

TAN Shao-jiang1,2
(1.School of Marxism,Hubei Economic University,Wuhan 430205,China;2.School of Marxism,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The"ideal education"concept which includes deep Marxism philosophizing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The purport of the"ideal education"concept exhibits Historical Thinking,the foundation of the"ideal education"concept exhibits Practical thinking,the value of the"ideal education"concept exhibits Strategic thinking and the young people’s"ideal education"concept exhibits Dialectical thinking.We shoul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he philosophizing of Xi Jinping’s"ideal education"concept in order to learn and implement the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better and better.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ideal education"concept;historical thinking;practical thinking;strategic thinking;dialectical thinking

D261.1

A

1672-626X(2017)06-0110-06

10.3969/j.issn.1672-626x.2017.06.015

2017-11-02

谭绍江(1981-),男,湖北恩施人,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颜 莉)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