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疾病的“坐标”

2017-03-07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霍奇金滤泡母细胞

周小鸽

疾病的“坐标”

周小鸽

1 疾病的“坐标”

在淋巴组织疾病的诊断中,作者有一点点体会。当遇到一个病例时,应该弄清以下几点。(1)患者年龄:是儿童、年轻人、中年人或老人?(2)疾病范围:是局灶性(或局限性)还是系统性(全身性)疾病?(3)发病急缓:是急性病(起病急)还是缓慢病?(4)进展速度:疾病进展是迅速还是缓慢?(5)病变部位:病变在结内还是结外?结外的准确部位?(6)病变大小:发病时(或发现时)的大小?活检时的大小?

上述问题弄清楚了,该疾病大概的“坐标”就明确了。若最后病理诊断的疾病在该“坐标”区域或附近,诊断结果就基本相符;若最后病理诊断的疾病离这个“坐标”较远,那么诊断结果误诊的可能性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条参数”均为患者的临床信息,所以病理医师要予以重视,特别是重视这“6条参数”。

2 “6条参数”的含义

第一条参数:要弄清患者年龄,确保年龄信息的真实性。其意义在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罹患淋巴组织疾病的种类不同。如儿童青少年常见淋巴瘤包括: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EBV+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老人常见淋巴瘤: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外周 T细胞淋巴瘤等。Kikuchi病常见于年轻人(中位年龄25岁);淋巴瘤样肉芽肿常见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0岁)。

第二条参数:要弄清疾病(或病变)范围。明确病变是单发或局部病变,还是全身多发病变。了解疾病范围的意义在于不同疾病累及的范围不完全相同。有的疾病起病(或就诊)时就是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多数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 T细胞淋巴瘤等;而有的疾病长期处于局部区域或单系统受累及,如眼睑/眼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蕈样霉菌病等;霍奇金淋巴瘤开始往往只是局部病变,淋巴结肿大融合,然后缓慢向下一站淋巴结扩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开始也常常是局部病变,但迅速且跳跃式向全身扩散。这种信息可以通过病史、影像学(如B超、CT、核磁、PET-CT)、外周血和骨髓检查获得。有时检验结果也能提示为系统性疾病,如淋巴结内看见很多浆细胞,不知是否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病变的一部分,此时如果化验显示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就提示为后者。发烧常常理解为全身性症状。由于病理申请单提供的信息常常有限,若遇到较疑难的病例病理医师最好亲自询问,甚至进行体检。

第三条参数:要弄清患者起病急缓。起病急是指患者生病前健康如正常人,无明显不适,突然发病,1~2天内出现明显症状,如发烧、淋巴结或扁桃体肿大。起病缓慢的含义是症状比较隐匿,不适缓慢出现,逐渐变得明显或加重。了解起病急缓的意义在于不同疾病的起病急缓不同。感染性疾病一般起病急,如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Kikuchi病、药物过敏性淋巴结炎。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起病也比较急,而多数淋巴瘤起病缓慢,特别是惰性淋巴瘤。因此,起病急的病变不要轻易诊断为淋巴瘤。

第四条参数:要弄清疾病进展速度。疾病的进展速度多数情况是指病变或肿块生长速度。判断肿块生长速度方法:发现肿块时的大小与活检时肿块大小相比较,了解这段时间内包块的生长速度。大致估算方法:半年至一年肿瘤直径增长1 cm,提示肿块生长较缓慢;半年至一年直径增长 2~3 cm,提示肿块生长较快;半年肿瘤直径增长3~5 cm,提示肿块生长快。了解疾病进展速度的意义在于不同疾病的进展速度不同,疾病进展缓慢提示惰性病变(惰性淋巴瘤、Castleman病、结节病、Kimura病等),疾病进展快提示侵袭性病变,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但如果疾病进展超快(如1~2天内出现1个大肿块)提示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

第五条参数:要弄清病变的准确部位。人体除毛发和指甲外均会发生淋巴组织疾病,但不同部位好发不同的淋巴组织疾病,如脑、乳腺、睾丸好发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眼眶和眼睑好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皮肤好发蕈样霉菌病等。并且不同的淋巴瘤也有不同的好发部位,如霍奇金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 T细胞淋巴瘤、Kikuchi病、Kimura病等好发于淋巴结而很少在淋巴结外发生;相反,NK/T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 B细胞淋巴瘤、淋巴瘤样肉芽肿等好发于淋巴结外而很少在淋巴结发生。

第六条参数:要弄清病变大小。不同疾病表现的病变大小也不完全相同,如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出现的溃疡一般在1 cm以内,几乎不会超过2 cm,超过2 cm的胃溃疡性淋巴瘤一般不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 B细胞淋巴瘤,而是侵袭性淋巴瘤(如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等)。Kikuchi病肿大的淋巴结一般不超过2 cm;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累及淋巴结、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多数小于2~3 cm。

3 部分淋巴组织疾病所在“坐标”

3.1 儿童青少年常见淋巴瘤包括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霍

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EBV+淋

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3.2 儿童青少年/系统性(发烧)/急性/淋巴结(扁桃体)肿大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Kikuchi病、疫苗相关淋巴结炎、药物性淋巴结炎等。

3.3 儿童青少年/系统性/进行性/淋巴结(或肿块)增大包括 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烧)、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淋巴结:多为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结外:多为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EBV+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脾大)、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等。

3.4 儿童青少年/局灶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包括霍奇金淋巴瘤、Castleman病、Rosai-Dorfman病、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单发)等。

3.5 儿童青少年/回盲部(腹腔)/快速增大肿块包括Burkitt淋巴瘤、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

3.6 儿童青少年/纵隔快速增大肿块包括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3.7 老人常见淋巴瘤包括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边缘带 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 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外周 T细胞淋巴瘤等。

3.8 中年人常见淋巴瘤 包括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带 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肠病 T细胞淋巴瘤、肝脾 T细胞淋巴瘤等。

3.9 中老年/系统性/较快速/淋巴结肿大包括血管免疫母细胞 T细胞淋巴瘤、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部分病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

3.10 中老年/系统性/缓慢/淋巴结肿大包括滤泡性淋巴瘤低级别、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3.11 中老年/局灶性/较快速/淋巴结肿大包括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部分)、滤泡性淋巴瘤高级别、霍奇金淋巴瘤(部分)等。

3.12 中老年/局灶性/缓慢/淋巴结肿大包括结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部分)等。

4 举例

例1,女性,67岁。入院前嗳气2个月余,15天前消化道出血,无 B症状。体检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胸腹部 CT检查未见异常。胃镜示:环胃窦生长的溃疡性病变,边界清楚,质脆,易出血。

坐标分析:(1)老年;(2)稍缓慢起病(嗳气 2个月余);(3)局部病变(胃溃疡性病变);(4)疾病进展较快(从出现症状到出血小于2个月);(5)病变部位(在胃窦);(6)大小(环胃窦)。

总结分析:该病例的坐标为老年疾病/稍慢起病/但进展较快/局部疾病。因此,如果该疾病是淋巴瘤,诊断为儿童常见的淋巴瘤、惰性淋巴瘤(胃的病变应想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Ⅰ~Ⅱ级)、系统性淋巴瘤(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NK细胞白血病等),误诊的可能性大。

最终病理诊断:胃非霍奇金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细胞起源;诊断结果与“坐标”吻合。

例2,男性,5岁。入院 5天前突发腹痛,就诊考虑肠套叠,保守治疗数日无好转,无B症状,头部胸部 CT未见肿物,腹腔 B超肠系膜多发稍大淋巴结,余未见异常。遂手术切除回盲部肿物大小3 cm×2 cm×1 cm,阑尾系膜可见0.5 cm结节。

坐标分析:(1)儿童;(2)起病急;(3)回盲部(肠套叠);(4)局部病变。

总结分析:该病例的坐标为儿童/起病急/局部病变。儿童几乎无惰性淋巴瘤,如果诊断结果为惰性淋巴瘤,误诊的可能性大。在常见的几个儿童淋巴瘤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往往是系统性的(少数开始也可在局部),不作首先考虑;霍奇金淋巴瘤较少发生在结外,发生在回盲部罕见,因此不多作考虑。肠套叠后发现在回盲部部位有肿物,是中国很多Burkitt淋巴瘤的特征。因此,是首先怀疑 Burkitt淋巴瘤的重要线索。当然,最终结果也可能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或介于 Burkitt淋巴瘤与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之间的灰区淋巴瘤。

最终病理诊断:(回盲部)非霍奇金 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倾向 Burkitt淋巴瘤;诊断结果与“坐标”吻合。

例3,女性,23岁。入院前 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肿大,疼痛,发热,最高体温 39.3℃,血常规白细胞2.06× 109个/L,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彩超示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1.6 cm×0.6 cm。彩超未见双侧腋下、腹股沟及腹部肿大淋巴结,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

坐标分析:(1)年轻女性;(2)起病急,发烧;(3)双颈部淋巴结肿大,<2 cm,疼痛;(4)相对局部病变。

总结分析:该病例的坐标为年轻女性/起病急/病程短/相对局部病变(有全身症状)/结内病变/病变较小。起病急、发烧、淋巴结疼痛的特征提示不倾向于淋巴瘤,而倾向于感染性疾病。

最终病理诊断:(右颈部)淋巴结 Kikuchi病,诊断结果与“坐标”吻合。

例4,女性,24岁。入院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一肿物,直径约2 cm,无压痛,全身皮肤瘙痒、皮屑。1个月后出现轻微呼吸困难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左侧锁骨上窝肿大淋巴结,双侧腋窝多发小淋巴结,前上纵膈淋巴结肿大融合;自述无 B症状,取左侧颈部淋巴结活检。

坐标分析:(1)年轻女性;(2)起病较慢;(3)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无疼痛;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合;(4)相对局部病变。

总结分析:该病例的坐标为年轻女性/起病较慢/病程中等/相对局部病变(颈至纵隔)/结内病变/病变多发融合。年轻女性起病较慢多发淋巴结肿大并融合且累及纵隔,最有可能是霍奇金淋巴瘤,其次是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但后者进展较快且淋巴结不融合。

最终病理诊断: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诊断结果与“坐标”吻合。

R 733

A

1001-7399(2017)01-0001-03

10.13315/j.cnki.cjcep.2017.01.001

接受日期:2016-12-1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50

周小鸽,男,主任医师。Tel:(010)63138557,E-mail:zhouxiaoge59@hotmail.com

猜你喜欢

霍奇金滤泡母细胞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1990—2019年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霍奇金:利用X射线解析生化物质结构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甲状腺滤泡型癌超声表现1例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霍华德·霍奇金:用颜色打动世界的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