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7-03-07段晓燕谭洪华孙洪生河北北方学院教务处河北张家口075000

关键词:学习效果大学大学生

段晓燕,谭洪华,孙洪生(河北北方学院 教务处,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质量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体现者[1]。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进程之后,教育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由此可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和终极目标。

一、大学生学习现状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和学习方法欠佳等问题,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影响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

(一)学习动机不当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是能够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2],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和核心[3]。

步入大学后,很多大学生容易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松懈下来。部分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是走进了象牙塔,安于现状,缺乏远大理想,抱着及格万岁的心态,存在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部分学生从小就具有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或者虽然生活条件一般,但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拼尽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宠溺中长大,这些学生好逸恶劳,学习动力明显不足。随着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很多专业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甚至出现抵触和厌学现象。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学习动力难以持久。

(二)学习目标欠明确合理

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考虑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习完全随自己的心境而定;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缺少规划,盲从别人,学习动力难以为继;部分大学生设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旦遇到挫折就情绪低落,甚至厌学弃学。

(三)学习方法欠佳

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思维范式和思想方法的建立为主;从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转变,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此外,由于大学开设的课程门类众多,课程性质差异较大,课堂的教学信息容量很大,部分学生不能根据课程特点适时调整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预习和复习,这也降低了学习效果。

(四)学习风气不浓厚

一所大学的校风、班风甚至宿舍的学习氛围都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有强烈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所学专业紧密相关,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互相影响,造成群体学习风气不够浓厚。此外,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在大学课堂也尤为普遍,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课上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甚至逃课,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4]。课余时间很多学生选择逛街、睡觉、打游戏、网购和看电影等,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并不多。

(五)考试焦虑及作弊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部分学生过分看重分数,精神压力大,造成心理障碍,出现考试恐慌症;部分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和平时知识的积累,抱着临阵磨枪的态度,考前突击复习,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考试成绩不理想;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诚信意识薄弱,为了通过考试或者获得奖学金等,无视考场纪律,出现违纪作弊现象。

二、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加明显。在诸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有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5]。

(一)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学生对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适应性差。进入大学以后,课堂教学由中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6],而且大学学习具有显著的广泛性、专业性、自主性和灵活性[7],在课程类别、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及时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习惯而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导致学习效果差。其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些学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专业缺乏真正的了解,更有一部分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在教师与家长的参谋和要求下进行的被动选择[8],所以入学后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再次,学习目标缺失。随着高考升学压力的消失和父母管束的减少,部分学生把大学生活当作放松和享受的开始,丧失了学习目标,缺少人生规划和学习动力。最后,学生自制力差。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依赖性较强,而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和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全成熟,情绪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再加上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多,有的学生缺乏自控能力,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在互联网、网络游戏和各类娱乐活动的诱惑下,易陷入“自由散漫—考前突击—自由散漫”的恶性循环[7],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二)外部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3个方面。

1.学校方面

一是教学方法陈旧。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但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还是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教学方式枯燥,课堂灵活性欠缺,忽略了启发式教育和新技术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8],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二是课程设置失当。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上,专业设置过细,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知识结构单一[9],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三是学习风气不浓。良好的学风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动力,学校管理机制是否健全会影响学风建设,学生间传递的负面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学生的性格形成和思想成长与家庭环境紧密相关,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正确面对学习和压力。学生步入大学之后,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这会导致学生过分看重分数,学习压力太大反而影响学习效果。与此相反,有些家长降低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加之学生自律性差,学习方向难免出现偏差。此外,家庭成员的不良习惯和人际关系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3.社会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和普及化,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大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竞争,学业压力和择业就业压力增大。此外,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端设备的快速更新,为大学生打开了及时了解社会的窗口,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不健康的社会意识以及网络环境和众多网络游戏的影响与诱惑,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三、具体应对措施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和剖析,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与学生自身有关,同时也和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有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学生自身方面

众多外部因素都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来发挥作用。因此,学生自身的调适尤为重要。

1.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观是当务之急。大学生要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大学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的学习,学生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

2.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保证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加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最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目标的确立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紧密结合专业特点,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学习任务由简到繁,逐步完成。

3.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情感的凝聚,是学生最好的老师[10]。对于大学生来说,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是奋进的源泉。大学生要善于寻找自身的兴趣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在学习好专业课之余,应主动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

4.改进学习方法

大学阶段的学习更侧重自主学习,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除课堂认真听讲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书籍和文献资料,进行课外巩固和拓展学习,并能紧密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5.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归根到底,学习仍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辛苦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积极面对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问题,不畏困苦,持之以恒。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教育和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1.加强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

学校应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关注未来,提升学习动力。此外,要重视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抵御各种不健康因素的诱惑,以坚强的毅力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2.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合理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PBL、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形式或信息化教学平台,运用新颖的教学设计,将丰富而实用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课堂教学的活力。

3.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完成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点。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一支高水平、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高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进而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竞争优势,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措施。学校应严格管控各教学环节,保证教师的教学投入,提高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诚信意识,加强学风建设,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5.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

为保证教学工作全面持续发展,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学检查,了解常规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查看教师教学档案资料,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学校还可定期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收集关于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6.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

家长应该改变“大学学习轻松”的观念,帮助孩子提前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作好入学准备和规划。同时,学生入学之后,学校可建立详细的学生家庭档案资料,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家长也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实现家校合作,共同培养。

总之,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非常复杂,学校、社会、个人和家庭兼而有之。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要关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更要作深入细致的具体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因,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 史秋衡,邢菊红.国家大学生学习质量2013年度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4(5):39- 63.

[2] 余仙菊.大学生学习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47- 49.

[3] 丁红燕,王佳权.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0(1):5- 7.

[4] 王岷.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探析[J].教学论,2014(13):150- 152.

[5] 胡枫,祝腾.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纵横,2017(11):225.

[6] 步德胜,马骥,王磊.大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调适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9):82- 84.

[7] 陈晓蕾.大学生学习状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2016(12):59- 60.

[8] 张振松.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2):235- 237.

[9] 左其亭,王豪杰,郝林钢,等.关于我国大学生学习问题的深度调查和系统建议[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1- 8.

[10] 马盛楠.浅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78- 179.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大学》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莲心宝宝有话说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