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理解视角下华侨华人统战工作对策研究

2017-03-07张师平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华侨华人世界

张师平

(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96)

国际理解视角下华侨华人统战工作对策研究

张师平

(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96)

海外华侨华人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呈现出一些新的状况、新的特征,海外统战工作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均有所加大,需要适时调整统战工作思路,推进海外统战工作更好的发展。从文化差异性角度切入,运用国际理解的思维方式,或许能为新形势下海外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的深入推进注入全新的工作模式,从而广交外国朋友和把海外同胞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积极为促进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华侨华人;海外统战;国际理解;路径选择

做好各阶层、各类别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对于营造安定有序的政治环境至关重要。海外华侨华人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党历来重视侨务工作,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紧密团结起来,发挥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作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1]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深刻指出:“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局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祖国统一。”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也专门有一条论述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任务,明确指出海外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即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引导华侨、归侨和侨眷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及和平统一大业,推进全球反“独”促统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因此,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仅用国际理解的理念与思维方式,探讨做好海外统战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准确把握海外华侨华人的现状

我国的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华人是指已经加入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2017年1月,第六部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6)》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显示,我国海外同胞遍布世界五大洲,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5000万。本期《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6)》重点聚焦“一带一路”沿线侨情,副主编、华侨大学教授庄国土表示,书中之所以设置“一带一路”篇,是因为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积极的拥戴者,也是中国实践“一带一路”良好的中介者,更是“一带一路”直接的参与者。[2]

中国古语有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看待和处理海外华侨华人统一战线问题方面,应准确认识其中的“同”与“异”。在“同”的方面,华侨华人都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而且华侨还具有中国国籍,他们在潜意识里对中华民族有亲近感;在“异”的方面,海外华侨华人长期生活在异国他乡,其所在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我国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具体而言,新时期海外华侨华人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已加入住在国国籍,且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11世纪时,就有周武王伐纣时落败的殷纣王残部经由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大陆。近代以来,为避免战乱,避居海外,出现了“契约华工”。随着华侨华人在住在国从事工业、商业、金融等行业人数的增多,他们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地位逐渐崛起,自然而然,除华人早已是外国籍外,海外华侨之中加入住在国国籍的人数与日俱增。这一变化,是带根本性的、最重要的变化,这对他们进一步提升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近些年来,外籍华人跻身住在国政界高层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这足以说明华人在住在国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政治地位跃升,他们正逐步融入住在国社会,逐渐与“土著居民”无异。

(二)他们的心态正发生着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巨大变化

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对长期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华侨华人在住在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显著提升,大多数华人已将住在国作为此生永久的归宿,对住在国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与日俱增,昔日的“异国游子”心态已日渐被今日的“主人翁”意识所取代。这一心态上的巨大变化,在华人后裔中的第二、三、四代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他们而言,生于彼而长于彼,“落地生根”的意识油然而生,在他们心中,作为祖籍国的中国与其他国家差别不大。

(三)他们有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愿意与祖国交往,乐于为祖国经济建设尽点心力

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历来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华侨华人对祖国的辛亥革命、抗日救亡运动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涌现出了以陈嘉庚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华侨华人,不愧为中山先生所认为的“中华革命之母”。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深入推进,综合国力日渐增强,他们出于为祖籍国尽点心力的愿望及自身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非常乐意与祖国交往。

我国对外开放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在经贸往来方面,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他们和港澳台同胞一起,已成为向我国(内地、大陆)投资的先行者,成为同我国(内地、大陆)进行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合作与交流的最积极的一部分力量。只要我们党和国家在华侨华人领域的政策得当、实施得力,华侨华人一定能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准确把握国际理解的内涵

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提出最早的文化形貌论(Cultural Configuration)认为,文化如同个人,具有不同的类型与特征。人类文化各有其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特征,呈现出多样性。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给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意义,并将各种行为统合于文化整体之中的法则。

早在1990年12月,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八十寿辰聚会上,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曾经意味深长地讲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与踏进国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国际理解的态度和能力显得越发重要。国际理解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在对本国文化认同与发扬的同时,了解多元文化,尊重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掌握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3]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了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他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习近平向世界各国阐释了中国的文明观,重申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也印证了理解使世界更出彩,包容使世界更美好,道出了国际理解的深刻内涵。从国际理解的视角出发,看待当前海外华侨华人统战工作,就必须准确把握一致性和多样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做到有针对性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三、国际理解视角下海外统战工作的路径选择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海外华侨华人的统战工作,会得出不同的方式方法。针对海外华侨华人的现状,结合国际理解的理念与思维方式,加强海外统战工作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一)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看待和处理文化领域的问题时,国际理解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首先要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在认同的基础上,培育和发扬好本国优秀文化。海外华侨华人远离祖籍国,所处的文化氛围与祖籍国有很大的区别,但与外国人相比,他们对于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之感。传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的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对于海外华侨华人而言,能够油然而生文化与民族的自豪感,提升海外同胞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进而为海外统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添砖加瓦。

第一,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工程,增强文化软实力。2017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出台和相继落实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此外,要在增强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凝聚力上下功夫。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为此,必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第二,加大海外中文教育力度,远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跃升,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汉语学习热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4]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的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此外,海外华侨华人团体和组织纷纷创办中文学校、出版中文刊物,这些举措在推动海外中文教育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为了保障海外中文教育的质量,需要在完善孔子学院教学、师资建设、教材配套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出成效。

(二)理解文化差异,尊重华侨华人住在国民族文化

当前,绝大多数的海外华侨华人已加入住在国国籍,且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在心态上也逐渐由“落叶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了。实际上,华侨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与祖籍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他们在接受并且融入住在国社会的同时,意味着他们对祖籍国文化的相对疏离。因此,在进行海外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认识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尊重华侨华人所在国家和社会的独特民族文化。

第一,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准确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多极化发展、和而不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拥有自身独特的社会文化,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发展形态。一方面,海外华侨华人所处的住在国与祖籍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他们长期深处各自的住在国,与祖籍国联系、交往有限,长此以往,势必对祖籍国产生一定的隔阂。因此,在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过程中,应切实认识到不同国家与民族间文化方面差异的客观存在,对文化多样性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只有认识到这点,对于工作中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的问题可能就容易把握了。

第二,尊重华侨华人住在国社会文化,妥善处理因差异而起的分歧。在认识到华侨华人所在国家、社会的文化差异的同时,应切实对华侨华人住在国的社会文化持尊重与包容的态度。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应停留于口头上,而应体现在实际处理相关方面的问题时。具体而言,应充分尊重华侨华人住在国的法律法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充分尊重华侨华人的个人信仰、人生价值观、职业选择、生活方式等。近年来,华侨华人针对祖籍国不友好的言论与行为也时常见诸报端。这些都促使我们要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华侨华人的角色、背景,在尊重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因差异而起的各种分歧。

(三)具备全球视野,运用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开展海外统战工作

国际理解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需要具备全球视野,拥有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当前,海外华侨华人统战工作面临诸多方面不确定的因素,各种差异性问题和矛盾突发,需要我们通盘考虑,妥善处理。

第一,在具备平等交往的修养与技能的基础上,因地施策开展海外统战工作。海外华侨华人群体数量庞大,聚居、散居于世界各地,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形成了不同的群体,构成非常复杂。单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对中国的感情而言,不同地区的华侨华人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比如,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对中国普遍怀有深厚的感情,与中国交往密切,而欧美华侨华人差异性比较明显,意识形态又与我们迥异,他们对中国的感情就比较复杂,时深时浅,交往也是时密时疏。因此,我们在与不同地区的华侨华人平等交往的基础上,应制定不同的策略,确保因地施策地开展海外统战工作。

第二,运用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及“和谐世界”的理念开展海外统战工作。新形势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和谐共赢、和谐世界”的理念孕育而生。在此背景下,运用全局观、世界观思维开展华侨华人统战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要将做好华侨华人统战工作与我国整体的对外政策相结合,在工作进程中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开放与包容的世界,促成“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境地是“和谐世界”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开展海外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的更高要求。

总之,海外华侨华人是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桥梁和纽带,在当前我国和平发展、持续走向海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在促进中外友好、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重塑中国的大国形象等诸多方面必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更加凸显了海外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的重大意义。新时期,做好海外统战工作,要在尊重华侨华人差异性的基础上,本着和谐共赢的原则,从发展和谐世界和人类文明,淡化意识形态等角度,切实发挥出华侨华人应有的作用。

[1]习近平.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EB/OL].[2017-02-17].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7/0217/1095547.shtml

[2]华侨华人蓝皮书发布聚焦“一带一路”[EB/OL].[2017-03-03].http://hqhrlps.hqu.edu.cn/info/1008/1620.htm.

[3]李贝.国际理解教育:大学生国际视野拓展与能力培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3

[4]关于孔子学院/孔子课堂[EB/OL].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责任编辑:温冠男

D634.3

A

1671-1262(2017)03-0035-04

2017-04-28

张师平,男,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综合教研室教师,硕士,主要从事统战理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华侨华人世界
何为“华人”?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