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探索

2017-03-07姜丁文

关键词:车间内容效果

陈 晔, 姜丁文

(1. 辽宁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2.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辽宁 锦州 121001)

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探索

陈 晔1, 姜丁文2

(1. 辽宁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2.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辽宁 锦州 121001)

生产实习是机械类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将课堂上的理论课内容与生产实际联系的重要的纽带。但是实习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因而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本文对影响实习的指导教师、目的和任务、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及考核标准等诸多因素的重要性做了分析,提出了指导教师进行统一培训、指导教师定点指导、实习中上部分理论课、实习中布置部分课程设计内容、制定严格的实习考核标准以及严格的实习动员等措施,对传统的实习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探索;新指导模式

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每年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都要进行生产实习。一般学生在整个四年学程中,要进行两次生产实习,即入学第二学期的许多学校称为“金工实习”或“机械工程实训”;另一次就是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进行的“专业生产实习”。一般情况下各个院校进行的方式基本相同,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由学校派出多名教师分组进行实习指导[1-2]。这两次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各不相同,因此其指导方式也有差别。金工实习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动手能力,了解典型零件的基本加工方法以及为后续课程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内容。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也了解到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而生产实习的目的是结合专业课的进行,了解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机械零件的全部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加工设备、工具、夹具、刀具等工艺装备,并了解在不同生产规模情况下其工艺规程的差别,以及机器的装配过程和装配工艺规程,主要以观察为主。

本文主要针对专业生产实习分析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实习模式,从而提高生产实习效果。

一、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专业生产实习各大专院校实习模式基本相同,就是学生分成若干组,按专业指派多名指导教师分别指导各实习小组。而实习内容则由专业教师提前与实习接收单位(厂方)确定好。如机床生产厂(如车床生产工厂)、汽车生产厂或拖拉机生产厂生产实习,实习时间一般为三到四周,车床生产工厂实习内容一般为:床身车间、主轴箱车间、进给箱车间、溜板箱车间和总装车间。而汽车厂或拖拉机厂实习内容一般为:发动机车间、底盘车间、变速箱车间、车身车间和总装车间等。由于每个指导教师对实习内容所掌握的程度、深度以及指导的方法各有差别,因此,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在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的深度与指导教师指导的水平有直接关系。经验和知识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的那一组学生,就能学到比较全面和更丰富的知识,相反则不然;问题之二就是学生对实习的目的和任务不是十分明确,针对性不强;问题之三就是实习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或者是课堂的内容)有何种联系关系如何;问题之四就是学生没有严格或标准的考核,或者即便有考核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实习的效果并不佳,也无法真正地确定学生实习成绩。

由于实习中存在上述的诸多问题使得实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实习改进的措施

对于专业生产实习,实习效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它们分别来自工厂方面、学生方面、实习的时间和指导教师方面,但四者中有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对于厂方由于次要因素(属于实习环境或条件),就是说生产条件再差,其生产模式大同小异,对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实习时间也属于次要因素,每个专业都会根据本专业的需要严格地制定实习计划,其中包括实习时间。而学生和教师以及优良的实习计划均为主要因素。对于学生这个体因素每年都在变化,实习效果不佳,也只是个体或几个,而没有一个严格、良好、实用的实习计划以及指导教师指导水平上不去,则会影响到几代学生,因为指导教师和实习计划相对来说是不变的。

因此,指导教师的影响因素排在了首位,首要问题是如何带好学生的生产实习,其次是如何制定优良的实习计划。

(一)指导教师进行统一培训

要想使学生实习达到如期的效果,指导教师首先要指导水平过得硬,即指导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娴熟制造技术知识,要对实习的内容特别熟悉,懂得如何指导好学生。当然这仅仅是条件的其中之一,其他方面以下另做论述。为了使每位指导教师都能达到这一要求,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对指导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一般安排在实习之前集中进行。由本专业指导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和技术熟练的老教师担任,也可以从工厂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培训师。针对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授课。如汽车或拖拉机的发动机车间实习重点是:发动机的缸体、曲轴、连杆、活塞和凸轮轴以及发动机的总装等内容。培训教师针对这几个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和所涉及到的工艺装备等进行授课,接受培训的指导教师应该用心学习。尽管如此,每位指导教师在实际指导时,其指导水平还是有差异,因为每位指导教师接受的程度,指导时表达的方式和讲解的水平各有差异。

第二种培训方式是按发动机不同零件,分别进行培训。即每位指导教师只学习一种零件的全过程,如发动机实习的四个零件分别分给四位教师各自学习,然后这几位指导教师实习中“各把一摊”进行指导。这也是要论述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指导教师相对固定在某一个工段进行实习指导。

(二)指导教师实行“定点指导”

一般生产实习中的所有实习内容的指导和问题解答,都是由学校派去的指导教师完成。接纳实习的厂方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根据校方的需要和要求,经过提前预约进行集中讲解或解答相应的实习问题。在实习车间如果学生直接向操作工人师傅提出问题,很少有工人去解答,因为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而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去观察、认识和了解实习所接触到的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装备并解决实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几乎不可能,所以指导教师就是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关键人物。

如前所述,每到一个车间,如发动机车间,一个班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尽管由几个教师分别带领,但其实习效果或学生实习所得到的知识,取决于学生的个体和教师的个体水平(此问题前面已论述过)。因此,笔者的想法是指导教师实行“定点指导”,即每位指导教师按预先指定好的加工工段,作为固定位置进行实习指导。如发动机车间可派四名教师分别负责发动机的缸体、曲轴、连杆和活塞各工段,负责其零件加工涉及到的所有问题的实习指导、讲解和问题的解答工作。其主要内容为:该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加工工艺过程、典型工序的工艺设备(工具、夹具、量具、刀具),还包括典型工件的定位方式如连杆的“六点定位方式”及夹紧方式等。这样一个班级四个组分别轮流实习着四个工段,而全班每位学生接受到的讲解是相同的,所以不会因为教师的指导水平而影响实习效果,因为他们所讲解的实习内容都是统一培训的内容。这种实习的模式比起其他方式,无论是实习纪律还是实习效果都会大幅度提高。

(三)实习中穿插安排部分理论课的讲授

将部分与实习内容联系密切或与实物有密切联系的理论课内容穿插到实习中进行讲解,我们把这种授课方式称作“现场授课”。与实习有着直接联系的专业课有诸多门,如“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和 “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等课程。这些课程有许多内容与实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中的“典型刀具的几何角度”和各种加工所用的常用刀具和专用刀具,常用的刀具材料的应用等可选为现场授课的内容;金属切削机床课程中的机床(车床)典型操纵机构、机床的传动路线、各类机床简介等内容可作为现场授课;机床夹具设计中的典型定位元件、典型夹紧机构、典型定位误差计算(销定位和V形块定位)、六点定位原理等内容是首选;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工步、工位、安装、走刀)、工艺规程的格式、工艺规程制订等;机床电气自动控制课程可选电机的控制及刀具走刀的控制内容。

上述列举的理论课的内容可根据不同院校的授课要求进行筛选,纳入到实习中进行授课。这种授课方式可达到课堂上所达不到的理想效果。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将理论课“搬到”了现场,可以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讲解过程清晰可见,可以说是“活灵活现”,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这一点课堂上做不到,这是在教室中无法实现的。尽管可以通过视频观察但毕竟不如实物更直接,学生接受起来更直接更容易,弥补了课堂上只能讲理论见不到实物的缺陷,学生容易接受通过尝试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活跃了实习的气氛。实习中穿插讲课这对单纯的实习来说是体力的休息,缓解了实习的单调,丰富了实习内容,可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高效高质量的授课;

三是需要相关的指导教师精心组织和设计授课内容。

(四)将课程设计内容列入实习计划中

每年在生产实习的前后学生要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如“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就是其中之一。一般院校是在生产实习结束以后,也就是伴随着相应的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笔者认为将该课程设计的部分内容在实习之前布置给学生,让每位学生带着设计任务下工厂实习效果会更好。这样的课程设计会更切合实际,因为学生在实习中做设计所需要的设计素材都在工厂,真可谓就地取材。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可随时咨询老师,指导教师会很高兴解答每位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

此外学生带着设计任务完成实习,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也是一种动力,会促使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实习内容,努力完成好实习。而课程设计可以不占实习课时,学生可在业余时间进行。老师可以规定学生完成部分的内容,待实习结束后再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五)制定严格的实习考核方案

要想使实习收到良好的效果,制定严格的实习计划和严格的考核标准也是必不可少的。考核一般在实习结束之际进行,而且教学计划必须规定该成绩要计学分入档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压力去完成实习任务,他们也会像正常学习其他课程一样去对待实习,努力争取的好成绩。指导教师当然也会为带出优秀的学生而认真指导、认真备课。考核方式一般是笔试也可以采取口述,其考核内容不应该超出实习涉及到的问题。口述可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这在一些高校进行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实习之前进行必要的实习动员

古今中外无论是战前还是一项工程开工之前,精彩的激动人心的动员可以赢得一次战役,也可以使一项工程或工作顺利地进行直至完工。学生生产实习也是如此,一次完美的实习动员,可以有效地鼓舞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这个动员不是仅仅喊几句口号,而是由专业的资深教授(或专业牵头人)进行。要向学生讲明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实习纪律、实习方式、考核方式及学分要求,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准备实习日记(日志)和笔记本,实习日记(一般学校自己印制)是记录学生每天所有实习内容,特别是各个工段典型的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草图,并且每天都要进行必要的整理。笔记本是记录实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特别是通过实习和与工人师傅广泛的接触后在思想上的收获。并在实习结束之后将实习日记全部上交到专业教研室。

三、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通过对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几点意见,其出发点就是想能进一步规范生产实习,使之像一门课程一样规范化、正规化,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更广泛的关注,并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实习效果。

[1]俞成丙,张宪康,邵勇. 简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2(3):24-26.

[2]吴飞飞. 构件生产实习质量体系的若干要素[J]. 实验室科学,2009(2):8-10.

G642.44

B

1674-327X (2017)05-0119-03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5.036

2016-07-03

陈晔(1984-),男,山东烟台人,讲师,博士生。

姜丁文(1984-),女,山东海阳人,主治医师,博士生,邮箱:xiaowenzi1108@163.com。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6.C.20170919.1511.006.html

(责任编校:付春玲)

猜你喜欢

车间内容效果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招工啦
抓住“瞬间性”效果
“扶贫车间”拔穷根
把农业搬进车间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