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7-03-07王海虹

关键词:突发事件导师研究生

王海虹

(辽宁工业大学 研究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王海虹

(辽宁工业大学 研究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研究生全面成长,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研究生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加之研究生本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漠视,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固有模式和内容,使研究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科研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思想引领;心灵港湾;学生组织;突发事件;职业能力

一、“微时代”下研究生思想引领

“微时代”在深刻影响着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能使我们充分了解到研究生的思想动态,找准契机将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说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方式,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润物细无声地使研究生乐于接受并分享出去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微时代下,我们要通过传播红色网站来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同学中的积极作用,以此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实时把握研究生理想信念的主旋律[1]。最后,“微时代”视域下,研究生热衷于关注明星、网络达人,我们应占领这块阵地,将当代具有先进思想、崇高精神和模范行为的典型人物及事迹通过微平台进行传播,在研究生中引起共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打造研究生美丽的心灵港湾

随着研究生全部缴纳学费政策的实行,部分高校通过大量调剂等方式完成招生计划,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研究生生源复杂、读研目的差异性大,加之我们片面地认为研究生较之本科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弱化了日常的有效管理,缺乏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制。但由于部分研究生学业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科研任务日渐增多等因素影响,努力打造研究生美丽的心灵港湾势在必行。

(一)导师主导,师生互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2]。导师的个人魅力和科研精神对研究生的成才成长具有特殊的影响力,绝大部分导师在平时与学生的互动中重科研、轻教育,在学生科研任务不达标等问题出现后,使师生关系一度紧张,造成研究生学业负担过大而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因此,导师在关注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的同时,应支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积极参与进来,因材施教,全方位关注研究生发展。另一方面,研究生要善于与导师沟通,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在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主动向导师求助。

(二)多方联动,做好研究生心理疏导

当前研究生多数为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升入,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心理并不成熟,在校期间,部分学生选择上网、打游戏等方式自我随意排解压力,很少有人会选择主动接受心理辅导等科学的方式缓解压力,所以科学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势在必行。辅导员、导师、思政课教师要在研究生的各个阶段经常与学生谈心,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抢得先机,并在最后做好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三)完善朋辈工作网络,增加教育渠道

当前研究生专业分散,同专业人数较少,科研任务不一致,个体需求多样性等造成了班级概念、集体荣誉等观念淡化,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多以网络进行沟通。为此,应逐步完善朋辈工作网络,充分发挥朋辈间的互助影响,同时帮助研究生增强集体意识和归属感,在遇到问题时,学会自助和向他人主动倾诉并寻求帮助,真正使研究生快乐成长成才。

(四)充分发挥高年级优秀党员在疏导低年级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作用

研究生大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考取,他们在准备考研阶段中克服了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成功地考取了研究生,因此充分发挥高年级研究生党员的作用,及时有效地帮助疏导低年级研究生心理压力势在必行。一是由党支部牵头举办科技创新学术性活动,培养一批高年级研究生党员骨干,通过帮助低年级研究生组织申报课题、参与创先团队座谈交流等方式以缓解研究生学习压力;二是在党员培养积极分子入党过程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带头并动员更多的研究生参加活动,活动中营造“遇困难找党员”的氛围,使研究生间构建和谐、幸福的人际关系网,以缓解研究生生活压力;三是加强毕业研究生党员管理和联系,在新生入学之际邀请优秀毕业生党员依托微课堂对研究生新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帮助新生尽早设立就业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以缓解研究生就业压力。

三、依托学生组织,为思政教育助力

研究生会、研究生党团支部、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排球协会、合唱团等学生组织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科技创新竞赛和文体活动,加强研究生之间的交流,真正助力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一)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

高度重视在优秀研究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研究生党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不断增强研究生党员的发展质量[3]。在坚持把研究生党支部建在学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课题组建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研究生党支部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制度。加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培训力度,创新培训载体,不断增强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能力。

(二)加强共青团组织、研究生会等组织建设

研究生群体从年龄、成长经历、社会经历等来看构成较复杂,加之他们均经历了本科阶段,导致研究生活动推陈出新较困难,同时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简单,不能完全吸引多数同学主动参加,因此,必须加强研究生会等群众组织的建设,发挥他们在教育、团结和联系研究生方面的优势[4]。要针对研究生的特点,打造理论学习、科技创新、文化交流、时间服务等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各类活动,为广大研究生提升综合素质服务。一是联系心理年轻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共同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激发研究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导师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用导师的正能量影响带动身边的研究生健康成长,从而提升研究生的人文素质;二是借助足、篮、排球赛和运动会倡导科学健身理念,集竞技、娱乐为一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督促广大研究生参与进来,既实现个人强健体魄又强化集体意识,从而提升研究生的身体素质;三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调动广大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所学专业知识在应用中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素质。

四、关注特殊群体,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学习、经济困难和心理问题的学生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校内外的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会给家庭、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有些是难以挽回的。所以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辅导员必备的技能之一。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工作敏感性,交流并积累工作经验,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学生及校园安全稳定。

首先,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是预防和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基础。辅导员要经常联系特殊学生,要联系学生干部一起重点对其进行关注和帮助,同时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沟通在校表现,获得家长支持,共同应对特殊情况。

其次,辅导员要坚持手机24小时电话畅通,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赢得第一时间,并保持头脑冷静,及时获得上级领导指导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帮助,上下联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再次,事后要将成功案例在全体学生中进行警示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最后,学生自助、自救才是关键。学校在日常工作中首先应通过网络或实践向学生传递安全知识及预防自救常识,其次要教育学生自爱、自重,加强信念和生命第一教育。当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坚守信念,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助、自救。

五、提高辅导员个人职业能力,与学生共成长

辅导员的中心工作和工作重心都是围绕学生们展开,是学校各部门联系学生的重要节点,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对于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和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个人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及提高专业素养、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最终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完成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首先,研究生这一群体,显著的特点即为学习能力强,思想活跃,所以要求辅导员要紧跟社会发展形势,紧随党和国家的发展步伐,认真研究国内外政治形势,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做学生思想上的领航人。保持学生的思想稳定,使其积极健康发展。

其次,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在为学生服务时要讲究耐心、细心、贴心,真正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在服务过程中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心地支持。但在原则问题上,还要把持好度,有理有据地让学生信服,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再次,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反作用于实践”,不能仅居于日常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要强化个人申报精品活动项目、申请工作立项等意识,将工作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在思考中逐渐成长,推进整体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又次,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为学生传递正能量。对待学生也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育,营造和谐氛围。

最后,日常工作中要讲究谈话技巧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做研究生的思想工作,如仅靠单一的说教或直接依规章制度进行处理,会使研究生心生反感,消极对待可能是绝大多数研究生持有的态度。研究生辅导员在遇事处理问题上,如涉及的问题不触及法律、道德层面等,则应通过谈话达到让研究生主动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更好地预防问题再次发生,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1]丁惠娜,蓝邱勇.研究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2): 80-83.

[2]田广.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与辅导员联动育人机制[J].华章,2013(15): 131.

[3]赵岩. 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初探[J].学理论,2011(33): 48-49.

[4]王光大.党群共建视野下的高校研究生会党支部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9): 139-140.

G643.1

B

1674-327X (2017)05-0102-03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5.030

2016-06-29

王海虹(1980-),女,辽宁锦州人,讲师。

(责任编校:付春玲)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突发事件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