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17-03-07刘源杰胡彬

商业文化 2017年3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建设文化

文刘源杰 胡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度重视文化思想建设工作,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高度,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强大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党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是反映社会主义的特征。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然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深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

二是体现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可能超越这一基本国情。这就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切合社会发展历史实际,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三是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传统文化,它不仅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绵延不断,自强不息,而且至今仍然滋养哺育着占世界1/5人口的炎黄子孙。我们不仅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传统,还有本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努力奋斗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即“五四”以来形成的新文化传统。我们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出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去借鉴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优秀的、有用的成分,使之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相契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得到弘扬光大。

四是大胆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既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又要博采世界文化之长,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不断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事务。

五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是靠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无穷的创造力所带来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样也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文化。

其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创建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并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凝聚和激励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中,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并把它提到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因此,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创建高度繁荣的中国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反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就是社会主义。这一点正是由中国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决定的。邓小平说:“对于中国现在干的究竟是什么事情,有些人还没有搞清楚。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在地包含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本质的论述,实际上说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

三、马克思主义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充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深刻总结19世纪上半叶工人运动经验和在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成就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与典范。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提出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今仍然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先进文化有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其自身发展前景充满了光明。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还要明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即一元性、时代性、人民性、开放性和历史传承性。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一元性。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毛泽东多次强调,对于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占领。他要求人们对于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思想,对于错误的思想,都要进行批判,但不是盲目的、非理性的、不讲究方式策略的批评。要搞好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在具体的文化建设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对错误的、落后腐朽的思想进行批判,对文艺工作者进行思想改造,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走群众路线,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要,在新的层次上对中西文化进行整合。

在当前条件下,要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搞好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既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也是体现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基本条件。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当前,从社会存在的文化内容来说,是多元的,有社会主义文化,有传统文化,还有外来文化,可是,就文化的指导思想来说,却必须是一元的,文化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一元性,确保文化的社会主义特质,又要在文化形式上坚持多元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内容的时代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是一定经济基础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党的领袖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初期就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然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并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同样,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使文化的发展。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中强调,“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先进的文化必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象征,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民族展现给世界最新的符号。此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真正具有时代特征,这种文化就必须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了解并表达人民的利益,就必须走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客观真理。

一般说来,先进的文化是同先进的社会制度和先进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涵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生产力之中,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文化。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深切的体会人民的呼声,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反映出人民的时代诉求,创造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在本质上要求文化建设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使文化具有继承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性。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目的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所当然的应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性问题直接关系到文化的性质、文化为什么人服务,直接关系到人的立场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文化的权力属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文化为谁服务的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文化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原则。无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还是当下,党都旗帜鲜明的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目的的人民性,这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在具体到如何使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时,毛泽东的建议至今具有指导意义。他强调,首先要了解工农兵和熟悉工农兵,要向他们学习。这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符合辩证法的。只要了解和熟悉农民兄弟的所思、所欲、所求,才能贴近他们的生活,贴近他们的思想;其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这就是说,文化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曾说,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人民所欢迎,就需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如果没有一番改造,没有变化,那么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再次,他还要求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与先进文化的人民性结合起来。他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会,是为了提供文化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如果不能为人民服务,只能成为无源之水,也必将失去其生命力。时刻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要深入群众,学习群众。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把在群众中产生,为群众服务的先进文化及时的总结、提炼,再奉献给人民群众。

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体系的开放性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科技一体化和政治多元化趋势明显加快的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具有开放性。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坚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的自我封闭只能导致自身的灭亡。系统论认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系统;只有在开放中不断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系统,才是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也不例外,我们既要对过去的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创建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同时也不应当割断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血脉,在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既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总结,又要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粮食的原料。还把文化上对西方的学习,同中国共产党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结合起来。我们对西方文化的兼收并蓄应该像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一样,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恰当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与中国的民族特点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外国文化,要把中国的和外国的有机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牢记继承和借鉴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既不能搞教条主义、教条化,也不能一切照办照抄,毫无批判地吸收,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总之,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坚持体系的开发性,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兼收并蓄中,我们既要有宽广胸怀,也要有理性心态,既要看清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也要看清楚文化中的非意识形态因素,既能推陈出新,也能洋为中用,并使之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求,在实践中建设真正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传承性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既是文化延续性的要求,又是文化科学性的体现。任何文化体系,都不能割断其与传统的历史联系,当下就是历史在当代的延续;文化的科学性,就是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文化的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文化建设,既要体现出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又要体现出文化的历史延续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能离开本民族的历史和所处的历史时代而产生。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只能对历史文化进行扬弃,并糅合到现代的文化结构当中。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正确对待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陈出新。毛泽东曾强调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还强调,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的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立足于时代精神,服务中国的现代化大业,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有批判的利用。对待传统文化如此,对待人类历史上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文化也应该是如此,要吸收合理的东西,有用的东西,坚决抵制一切腐朽的、没落的文化。总之,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体现文化的历史传承性特点,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实行辨正的吸收与借鉴,既不盲目崇外,又不实行民族虚无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历史的传承性和科学性基础之上。

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义:

一、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质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先进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必须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随着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的消费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对精神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出现了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适应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文化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使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应通过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四、建设先进文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其他产业相比,发展文化产业所凭借的文化资源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增加价值。文化产业还具有低能耗、无污染等特点,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选择。目前,文化产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在逐步提高,但总体上还是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大力加以发展。

五、建设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素质大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既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现阶段,我们要坚持在推进体制改革中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诉求的文化体制改革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自我变革与完善,可以消除体制性障碍和弊端,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要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经营机制。要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使全体人民共享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骨干企业,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发展,推动集约化经营,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熄中华文化,今天已经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她是屹立世界东方擎天之柱,撑起中华民族广袤精神天空;她是我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