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作品的再创作

2017-03-06陈维

教师·上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

陈维

摘 要:声乐作品的再创作,指的是表演者对声乐作品表演时的理解,这是由表演者自己完成的。表演者的一字一腔,一举一动,都是为表现歌曲的思想情感服务的。当歌曲的思想情感激动奔放时,声音力度增强,节奏加快,音色宏亮,音调高昂,面部、手以及全身动作幅度增大;当演唱极度悲伤与怨恨的歌曲时,声音的力度就会减弱、音色暗淡、音调低沉,表情也有相应变化,这些都是为了歌曲的表达进行再创作。表演者要利用长期的演唱功底,加上歌唱行为、艺术修养、文化底蕴、意境想象、综合能力这几个层面的相互作用,才能慢慢培养成功的再创作能力。

关键词: 再创作;思想情感;文化底蕴;意境想象

所有的艺术实践包括三个部分:艺术创作、艺术表现以及艺术欣赏。声乐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同样也包括了这三个部分。它通过艺术家的表演与演唱把作曲家、作词家乃至音乐中所有要表达的东西都转化为听得见的音响,最后被听众所诠释和理解。作曲、作词者将自己特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音符和音乐术语倾注于谱面之上,这是音乐的第一创作。歌唱者拿着谱面,将所有的音高、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转化成听觉效果,再加上自己的情感和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处理,综合地、完整地将艺术形象演绎出来,这就是二度创作,我们又把它叫做再创作。最后,听者通过欣赏音乐将音响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因此,声乐作品创作、声乐作品表演和声乐作品欣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音乐作品存在、传播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声乐表演这一媒介,创作和欣赏就没有办法沟通连接。只有好的声乐表演才能将一度创作的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传递给人们,才能把艺术本身的各种社会功能和价值体现出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声乐表演和作品的内在魅力充分地展现出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良好的声乐基础

1. 声乐,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塑造出的听觉形象——歌声

声音技巧是进行声樂艺术再创作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条件,没有声音技巧,再创作就无从谈起。匮乏的声乐技巧是无法将声乐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比如说,没有经过训练的声音往往是比较单薄的,音区十分狭窄,呼吸不连贯,没有好的共鸣点,这样的声音能演绎优秀的声乐作品吗?肯定不能。以《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为例:歌曲优美流畅,歌词情深意切,歌曲的引子部分一开始就到了小字二组的G音,而且在这个高音G上持续了有三拍半,音乐在十二度的音区内上下盘旋、大起大落,这需要有明亮轻松的高音和丰满连贯的气息支持,声音舒展,激越嘹亮;中间部分是对祖国的赞美,歌曲以大段的抒情词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这里的共鸣则需要饱满、真切,咬字清晰,强弱要与前段形成对比,层次分明;最后一段是整首歌曲的高潮,旋律起伏较大,气息要求平稳,一直到最后一个音都要保持声音的流畅,气息的一气呵成。短短一首三分多钟的声乐作品就蕴涵了这么多的声乐技巧,而良好的声乐功底才是完成整个作品的第一步而已。

2. 歌曲中的技巧也是重要的声乐基础

除了以上提到的最基本的声乐技巧之外,还有许多为更加丰富声乐作品,增加艺术性或者强调其民族特色的声乐技巧。根据湖南花鼓戏改编而成的湖南民歌《洗菜心》表现的是湘女在河边洗菜而丢了一个戒指的小片断,为了表现湖南地方特色和湖南妹子的精灵活泼和湘女多情的艺术形象,其中加入了一个花舌的技巧,而这个技巧是体现歌曲情感,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的关键所在,它同样也属于声乐基础的范围之内,如果省略了花舌的技巧,艺术形象就会在瞬间变得索然无味。可见,良好的声音是整个音乐表现的载体,没有成熟的声乐方法,艺术形象就会变得苍白而空洞,也就更谈不上风格和个性的体现了,对于听者的影响和情感吸引更是会显得力不从心。

二、仔细地研究歌曲

在有了良好的声乐基础后,要进行有效的艺术再创作,就必须仔细地研究谱面。谱面是作者创作的最直接最原始的体现。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境是十分有必要的,每首歌都有其自身特定的思想感情和背景,要想通过歌唱的方式来完美地表现一个音乐作品,就必须深入地去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风格以及其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体裁特征等。

1. 速度与节奏

速度与节奏是演唱生命的韵律。节奏的快与慢、张与驰的变化,都直接表现着情感的变化。节奏快,就会表现热情、活泼的情感;节奏慢,就会让人体会到忧伤悲痛的情感;中速则表现出雄伟、庄严的情感。演唱者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能把握好表现情感的最佳速度。从演唱者所选择的速度就可以察觉他对作品的理解力。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说:“如果一位指挥家把速度弄错了,那就什么都完了。”由此可见,只有适当的速度才能表达恰当的情感。

在歌唱中,节奏的感觉是极重要的,它好像人体的骨骼。节奏不清楚,一切都谈不上了,因为节奏在一首作品中等于生命。这生命必须具有活力,这活力连绵不绝。节奏是演唱者与听众发生的最早交流,从演唱者一开始,听众内心即产生一种符合的感觉,这种感觉先从节奏开始,逐渐扩大至乐句、旋律、和声等。如果演唱者在节奏上无律动规律,就无法带领听众进入他的音乐世界,也就无法感染听众。

2. 力度

力度的变化也是声乐再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的情况下,力度越强,心理上的感受也越大,从而带来的紧张度就越大,也常常标志着重大事件的发生、情感波澜幅度的增强;而力度越弱,心理上的感受也越小,常常标志着事物的渺小、轻盈和乖巧以及情感曲线按幅度的减弱。力度的增大与减小,常与旋律的升降,节奏的变化有关。如陈晓光词、谷建芬曲的《那就是我》,歌曲的第一部分在mp的力度上陈述,伴随着深邃旋律的流淌,倾诉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歌曲的第二个部分在f的力度上展开,伴随着旋律的八度大跳、音区的上移,将音乐推向高潮;歌曲的第三个部分在mp的力度上呈示,随着旋律线逐渐平复,使游子思乡念母的情感更加深化。

歌唱者对力度的运用必须有细微的感觉,对声音的力度有分心与表达运用的能力。有了感觉后,如何运用自己的演唱技术,把这个感觉细腻而非机械地表达出来,这是演唱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当你对力度的把握游刃有余的时候,歌曲中强弱间的推进也就显得此起彼伏、变化无穷了。

3. 自身的生活积累和作品的背景与风格也是再创作的重要因素

首先,充实丰富的生活积累。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作品就直接取源于生活,艺术就是生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必须贴近生活,用心灵去感应生活才能创造出真实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二度创作的作者应该善于捕捉生活中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画面和各种艺术形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艺术实践才有助于将作品的主题升华,为二度创作培养肥沃的土壤。

其次,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作品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历史时代都有它独特的艺术风貌,因此,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的特征也姿态万千。与此同时,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也有着不同的艺术习惯和艺术风格。另外,艺术家不同的生活阅历造就了他们不同个性的作品。如果在进行声乐表演之前,没有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很可能会混淆作品的性格,歪曲作者的原意,那么进行的二度创作也绝对是失败的。所以广博的文化知识是一个歌唱者进行二度创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多方位的表演

1. 情感上的表达对作品的诠释很重要

歌唱的本质就是为了充分地表达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歌唱。富有感情的演唱是二度创作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声乐技巧、深入地研究歌曲,再加上声情并茂的表演才能进行优秀的第二创作。每一位演唱者都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歌声只有动情才能动人,而動听又为了动情。也就说,你的歌声想要影响到听众的心,就必须要在情感上与听众达成共识、产生共鸣,也才能有效地进行二度创作。所谓声与情要合理地协调,情的表达要依靠有色彩的声音才能插上翅膀,声是情之体,声中藏情才能使声音富有魅力和感染力。但声乐艺术需要的情感不是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而是从内心里流露出的真实情感。一首好的歌曲是一段情感的浓缩,是作曲家和作词家对生活、对自然情感的产物。作为二度创作的歌唱者,应该通过对作品的全面认识,使自身的感情受到触动,从而激发演唱时再创作的热情和表达感情的强烈欲望。

2. 恰当的形体动作有助于作品的表达

声乐艺术作为一种表演形式,不仅要有听觉上的享受,应当还有恰当的形体动作。歌唱者的形态、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神也是塑造艺术形象、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手段。在表演中,随着音乐内容的需要来进行姿态的变化应该恰如其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姿态的变化来解释声乐作品的情节和发展。声乐作品情绪的跌宕起伏都伴随着歌唱者的内心体验通过姿态流露出来,这使得作品所要呈现的音乐形象更加直观、真实,让整个二度创作更富于生命力。除了动作的表达,眼睛还可以“说”内心要说的话,使声音的表情更加立体化,在传递内心体验信息中脸和眼神的细腻表现使审美者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形象认识。但是,声乐表演的形式决定了它依然是以声为“主”,姿态动作等都属于“客”,切忌动作多而杂,使人眼花缭乱,起到喧宾夺主的反作用。

3. 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个性也能为声乐艺术的再创作锦上添花

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和艺术个性也能为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锦上添花。艺术想像力是艺术再创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艺术想象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是它诱发了声乐演员表演的欲望,又促进了声乐演员进一步的想像。作为声乐艺术再创造的主体,应该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积极发挥艺术想像力进行优秀的再创作。艺术需要个性,一个声乐表演者的艺术个性是他艺术素质和艺术品格的体现,如果没有艺术个性的演唱或演出,艺术形象就没有强烈的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势必就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只有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作品所表现也的艺术内容相互融合,使艺术形象的个性表现鲜明,才能使声乐表演的再创作获得良好的效果。

演唱者演唱的每首歌曲,都是对作品进行的再创作,不仅丰富了作品,还赋予了作品新鲜的血液和鲜活的生命力,使作品更加完美。因此,二度创作的首要原则就是:必须在一度创作规定的内容主体的范围内活动,即不能离弦走板,歪曲内容和作者的基调,违背作者当初创作的初衷,应尊重一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民族、地域风格。再者,就是二度创作一定要是沿着一度创作主旨方向上的创作,是因演唱而加强一度创作主体的感染力,而不是削弱或改变主题,要尊重原创所要表达的感情和内容,以原创为指导。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加强对作品的理解;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辩证地处理声与情的关系;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加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像,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不断地进行艺术的实践,才能从根本上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从感情上打动听众,成功地进行二度创作,使声乐艺术的道路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阴县知源学校)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古琴——最具东方哲学气质和文化底蕴的音乐
中学教材中的又一悲剧形象
文化底蕴·题型多样·素养提升——2014年高考论述类文本命题评价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