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

2017-03-0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37期
关键词:俞平伯救国种花

【话题引入】

对于十七八岁的高考学生来说,无论是经历还是学识,都已经基本具备对这个社会自我认知与判断的能力,所以用一次高考作文来让他们对社会以及自我进行一次独立的梳理,无论是对自身未来还是对当下社会,都更有意义。

高明的工匠,不只需要技术,更需要情怀与智慧;对于写作,对于个人及国家,更是如此。高考从来都不是一人之高考,而是一国之高考。

同样一个考试,同样一个时代,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解读,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无论如何,我们当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的孩子,不仅仅面对“心灵鸡汤”,更需要让他们知道,还有一种东西叫“家国情怀”。于此,高考作文,责无旁贷。

——曹旭刚《高考作文与家国情怀》

【对比素材】

俞平伯的爱国激情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俞平伯即刻找到胡适,晤谈时事。30日晚,又致函胡适,“述忧国忧民之心,以为知识分子救国之道,唯有出普及本單行周刊,从精神上开发民智,抵御外侮”。虽是书生救国之道,却见拳拳爱国之心。胡适等人面对日本亡我之心,也心绪恍惚。胡适很同意俞平伯的建议,他说:“我们这些乱世的饭桶,在这烘烘热焰里能够干些什么呢?”最后,办《独立评论》便是他们这帮“乱世的饭桶”,用爱国之心、良心抚平伤痛,为国家出点微力,尽点心智的一个重要举措。

壬申年(1932)元旦,《中学生》月刊第二十一期,在“贡献给今日的青年”的总题目下,发表了五十二位学界名人的短简。其中俞平伯告诫青年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救中国,应当救中国,还要积极创造救国的条件。他向世人宣告:“不存此心,不得名为中国人。”

“95后”的

二次元式

爱国教育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主旋律动画,改编自逆光飞行创作的同名网络漫画。动画表现手法全部采用隐喻,用动物形象和场景暗指历史人物和国家,讲述1949年以后中国政府所面临的国内外军事外交等历史事件。从制作水平而言,这并非一部精良之作,但是这部动画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截止2016年6月,这部2015年出品的动画两季全网播放量超过2.4亿。在网络上,“种花家”和“兔子”已经分别成了“中国”和“爱国人士”的代称。

《那兔》(简称)的B站(bilibili弹幕网站)弹幕是一种规律呈现,影片刚一开始会刷过一片血红色的弹幕“生是种花家的人,死是种花家的魂”等。片尾曲刚起的时候,更盛大的场面出现,相同且更多的弹幕再重新轮过一回。这种时候,最容易激发观看者的爱国情怀,“历史大家都知道,但通过这种形式拍出来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95后甚至年龄层次更小的同学是B站等二次元社区的主要群体构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主旋律内容在B站获得热烈反响,其中有关“局座”张召忠的“鬼畜”视频十分突出。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长期被央视聘请为特约军事评论员参与各个节目,因为个人风格突出——语言接地气儿和爱国情绪饱满,他被大家友好地称为“局座”。

猜你喜欢

俞平伯救国种花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种花小能手
纪念俞平伯先生诞辰一百廿周年
种花
“读”“谈”之间的社会职责:俞平伯早年的《红楼梦》阅读史及意义
种花记
简析俞平伯早期散文的审美风格
种花
听谎有瘾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