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2017-03-03冯国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中医辨证疗效研究

冯国华

【摘要】目的 探究心脾两虚性失眠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5.24%,对照组经单纯西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95%,经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脾两虚性失眠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者健康的恢复,值得不断进行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0..02

随着近年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竞争也日益激烈,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睡眠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睡眠障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2]。失眠症状轻者入睡困难,觉轻易醒,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或是时睡时醒;失眠症状严重者整夜无法入睡,极其痛苦[3]。长期受失眠困扰,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严重者更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为研究心脾两虚性失眠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84例,以此作为数据分析对象进行研究,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后确診,排除药物过敏及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32.5±3.5)岁;观察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33.5±4.0)岁;病程0.5~5年,平均病程(2.5±0.5)年。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同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不服用与其他失眠治疗有关的药物。

(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于睡前服用1 mg。

(2)观察组。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针灸治疗。每日晨七时给以组方:黄芪30 g,淮山药、茯神和党参各

20 g,夜交藤15 g,远志、石菖蒲、木香和白术各10 g,炙甘草6 g;每日晚七时给以组方:生龙骨、夜交藤和酸枣仁各30 g,当归20 g,龙眼肉15 g,麦冬、生地,五味子,合欢皮和柏子仁各10 g。针灸:针刺三阴交、神门、血海、少海、四神聪、阴陵泉以及百会。

两组均连续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评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4]

患者治疗后,睡眠恢复正常,或是晚间睡眠在6 h以上,深度睡眠,睡醒后无乏力症状为痊愈;睡眠较治疗前增加至少3 h为显效;睡眠较前有一定增加,但不足3 h则为有效;睡眠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所加重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5.24%,对照组经单纯西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95%,经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失眠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失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常见的症状包括晚间睡眠不足、难以入睡,白天精力不足、情绪不良、警觉性降低、行为障碍等[5]。以上症状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通常认为与不良睡眠习惯、药物、精神因素有关。对于大部分失眠患者来说,药物、抑郁、环境、年龄与失眠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严重者会产生心理健康疾病,甚至出现轻生念想,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相关学者及临床研究发现,睡眠觉醒周期与失眠发病机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机体诱导睡眠是通过脑干的孤束核能、中缝核作用的,而维持觉醒作用的是脑桥背内侧被盖的蓝斑头部;大脑皮质是人体的高级中枢,因而睡眠的觉醒节律也与其产生的意识活动相关;下丘脑能够引导觉醒和诱导睡眠,其是觉醒和睡眠的重要参与部分。失眠的发生与上述神经功能易化作用增强,抑制作用削弱,解剖结构病理改变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目前来说,治疗失眠的西医疗法主要还是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为主,但极易出现耐药性、药物副作用、药物依赖性等不良情况,因而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由于营卫阴阳失常所致,症状表现为“昼不精,夜不暝”[6]。中医治疗心脾两虚性失眠多是采用阴阳分治辨证法来治疗,在了解患者病因的基础上,采用辨证论治的方式,调节机体阴阳。本文采用晨七时、晚七时给药治疗的方式,对患者的阴阳进行调和,以实现患者“昼精而夜暝”的正常生理状态,并辅以针灸治疗,恢复患者的正常睡眠,以实现更好的疗效,造福更多的睡眠障碍患者。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5.24%,对照组经单纯西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95%,经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7]。说明心脾两虚性失眠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者健康的恢复,值得不断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晓莲.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50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4):103-104.

[2] 王 蕾,陈秋欣.针刺结合温和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6):19-21.

[3] 徐世芬,庄礼兴,尹 平,等.调督安神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评价[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31-34.

[4] 夏培涛.归脾汤加减在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185-186.

[5] 易琰斐.归脾汤加减配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16.

[6] 江丽杰.多医师辩证论治失眠有效治疗方药的发现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

[7] 陈晓群,贾 钢.辨证论治配合针刺推拿治疗失眠52例[J].陕西中医,2013,34(8):1010-1012.

猜你喜欢

中医辨证疗效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所致痴呆疗效观察及评估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