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背景”先行的文学经典教学探索

2017-03-03汤见光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9期
关键词:好运祥林嫂观点

汤见光

一般而言,文学经典本身有着一种召唤的力量,吸引读者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使读者在探索其奥秘的同时获得审美的体验。而读者面对一个经典,也希望能够“直入”文本,正如沃尔夫所言:“对于这么一部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笔者注),是可以从许多不同角度来探讨的……如果有人不断提醒,说是笛福曾经卖过袜子,他的头发是棕色的,他还曾经带枷示众,等等,这就只能使我们分心和感到厌烦。”

从阅读基础来说,高中学生已具备了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从阅读心理期待而言,他们更多地倾向于独立自主的阅读。

但是,在日常阅读教学特别是文学经典教学中,却常常沿袭一种固化的课堂模式,即在接触一篇新作品的时候往往要强调“知人论世”,要介绍作者、介绍背景。这种“背景先行”的教学,无形中给学生的阅读以一种暗示、一种预设,规定了思考的方向、解读的纬度、评述的时代语境,最终将学生拉回到教参的“定论”中,钻入专家和教师合谋的“套子”之中。

如果不先给学生补充所谓的“知人论世”材料等背景,在“零背景”或“背景”后置的情况下,文学经典教学课堂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笔者进行了多次尝试,获得了深切的感受,也总结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策略。试以《祝福》教学为例言之。

一、尊重阅读体验。初探文本

教学《祝福》时,笔者没有先介绍作家、作品、背景,而是直接要求打开文本读。文学经典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自主阅读文本,而不能简单阅读一下后粗暴地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会。完成文本阅读过程后,师生进行了初步交流:

片段一:

师:读过文本,同学们觉得祥林嫂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觉得祥林嫂的一生是可怜而悲惨的一生。因为她嫁了两个丈夫都年纪轻轻就死了,唯一的儿子阿毛也被狼吃了。

生2:我觉得祥林嫂的一生是封建的、不幸的一生。说她封建体现在她和柳妈的交往过程中,她轻信柳妈的话,以为自己死后会被阎王锯成两半分给两个死去的丈夫,于是拿出所有积蓄来捐门槛,想要洗脱自己的罪过等作为。这种做法是封建可笑的,不幸的是她这么做还只是一厢情愿,最终还是没有得到鲁四老爷一家的谅解。

生3:我也觉得祥林嫂的一生是悲哀的一生。比如她嫁人、找工作、过世等,都是一点不顺,充满了悲哀。

师:你能否说得具体点?

生3:嫁人,祥林嫂嫁了两次,一次是个小丈夫(大家笑),而且死的早,另一次也是个短命鬼(又笑),找工作时,又遇到一个吝啬而封建的东家,至于过世时,又偏偏在大家都充满喜悦的祝福时节死去,让别人都觉得不吉利,所以说她的一生真是悲哀。但究其本质,我觉得她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是社会的不公平的等级制度、封建的礼制等造成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还有吗?

生4:我觉得祥林嫂的一生尽管是不幸、悲哀、凄惨的一生,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她也有过幸福时刻。课文有一部分就是写祥林嫂“交了好运了”,从这部分看,祥林嫂在那个时段是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完全认为祥林嫂的一生就是悲哀不幸或者封建落后的一生。毕竟祥林嫂也是有过幸福生活的。

生5:我同意刚才同学的意见,我甚至觉得祥林嫂的悲剧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生活的偶然性因素造成的。

生6:祥林嫂有段时间是“交了好运了”,但是她是否真的交了好运吗?我觉得她的这种好运更是她悲剧性的一生的体现。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時,教室里就有了不同的声音,有支持生4和生5的,也有不同意这种观点的,大家各抒己见,讨论逐渐分成两种意见,学生纷纷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此时,不设限制的自主阅读充分激发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积极性,教师在这时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思维不断碰撞,而不是任由学生无原则无方向地瞎读文本,更不是诱导学生必须进入自己的预设。当老师发现全新的能激起全体学生思维火花的有价值的阅读感悟时,要适时引导学生针对这种新感悟进行深入挖掘。

二、挖掘深度意蕴,对话文本

自主阅读的指向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感悟。当学生的阅读体验趋向一致时,教师应当分析这种趋同性的价值所在。当然,这时的学生阅读体验有可能是来自文本表象的较为肤浅并且容易获得的体验。而当学生中出现更有价值的值得我们深挖的不同阅读体验时,教师应敏锐地抓住这个能擦出学生思维新火花的导线,引导学生对这种新体验进行探究,这样就有可能获得经典文本背后蕴含着的全新的文本意义。

片段二:

师:刚才同学们对祥林嫂的命运有了不同的看法,我根据同学们的发言,简单归结为两种观点:1.祥林嫂的一生是悲哀的不幸的一生,造成其悲哀与不幸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不平等的制度、封建礼制等的毒害。2.祥林嫂的命运是不幸的,但是造成这种不幸的根本是生活中种种偶然的因素,因为一旦她“交了好运”,生活也可以是幸福的。可见大家对祥林嫂的不幸是观点一致的,但是对造成祥林嫂不幸的原因的理解是有分歧的。我们要厘清这个问题,首先得从祥林嫂的“交了好运了”的幸福生活开始分析。请大家细读文本“祥林嫂被逼改嫁”部分,再联系全文,各自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来证明你的观点。(学生再度细读文本)

生1:我赞成观点1。我们无论从文本整体来看,还是从“交了好运”了的祥林嫂的经历来看,祥林嫂都是没有幸福可言的。首先是她的的改嫁,显然出于被迫,是没有经过她自己同意的,“她婆婆来抓她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说明了她自身是毫无自由的,哪怕是基本的人身的自由也是无法自己掌控的。

师:那么赞成观点1的同学们如何看待卫老婆子反复说祥林嫂是“交了好运了”,难道她是假情假意地这样认为?

生2:我也是赞成观点1的。我觉得卫老婆子的话恰恰说明了封建礼教害人的本质。一个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的人被卖掉后过上了一个“人”的生活,却被看成是“交了好运了”,这不是很可悲吗?

生3:就是。我也是认为祥林嫂一生是不幸而可悲的,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就拿她交了好运后的生活来说,有个丈夫,有间房子,有个儿子,这不是一个女人生存生活最基本的要素吗?却被认为是交了好运!最为可悲的是,连没有婆婆也是她交了好运的条件之一,可见当时封建礼教“夫权”对女人的压迫有多深啊。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有些同学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祥林嫂的婆婆这么厉害,好像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生活中婆媳关系不一样啊。老师给大家说个事大家可能就能理解了。老师村上有个有个老太太曾经在跟村里人聊天时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我真是命苦啊,旧社会时做媳妇,到了新社会却成了婆婆!”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说在旧社会时,女人一切都属于丈夫,子女又都属于父母,所以婆婆也是“夫权”的象征,儿媳妇的言行都受婆婆的控制,生活中处处受婆婆的压制;而新社会里,婆媳是一种平等关系,甚至有时婆婆为了宠儿媳妇,反而时时来照顾儿媳妇,婆婆的地位往往不如媳妇了。祥林嫂的丈夫死了,她的婆婆就成了她丈夫的代表,祥林嫂改嫁后上面没有婆婆,对她而言就成了幸运的事了。(限于篇幅,其他赞成观点1的学生发言就不一一记录。)

师:如此看来,祥林嫂一生还真是可悲的一生啊!贾成观点2的同学怎么说?

生1:我赞成观点2。我认为祥林嫂一生的不幸都是种种生活偶然因素造成的,我们不能随意给扣一个封建礼教害人的帽子给她。我们来看看祥林嫂的一生:嫁个小她十来岁的丈夫,打柴为生,如果她的丈夫不死,按照她的能干,她也能活下去;改嫁后如果贺老六没得伤寒病死,他们的生活就很幸福;阿毛没有被狼叼走,祥林嫂也能凭她的勤劳和能干和阿毛生活下去。造成不幸的前提都是祥林嫂的生活中有了太多的偶发因素,使得她一步步走向死亡。

生2:我赞成观点2。我也认为祥林嫂的悲剧就是她太背运了。我们拿她交了好运这部分文本来看,我认为她是真正交了好运了的。我们不知道当时祥林嫂是怎么想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旁人的言谈中知道当时的祥林嫂自己内心也应该是满足而幸福的。首先看卫老婆子“高兴地说”,喝得醉醺醺的卫老婆子是酒后吐真言,她肯定是认为祥林嫂是交了好运的。再看当时人对祥林嫂被卖一事的看法:“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最后看结果:母亲也胖,儿子也胖。由此可见,祥林嫂当时是交了好运了的,她是很满足于当时这种生活的,我们也可以推断,当时的祥林嫂们都是对这种生活感到满意的,所以说如果没有生活中后来偶发的不幸,祥林嫂会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祥林嫂们也是可以“交好运的”。

生3:我也觉得如果没有偶发的不幸,祥林嫂是真正交了好运了的。我们看文本“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大家要注意,“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说明闹过后的祥林嫂早已经接受了贺老六,还有,作者这里不是说“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男孩”,这种不同句式的表达,是在强调祥林嫂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里生了个男孩,她内心是骄傲的,别人(尤其是她丈夫及其他女人)也是为她生了个男孩感到骄傲和祝福的。她是幸福的,于是,祥林嫂罕见地胖了。

生4:我赞成这位同学的观点。我们还是看文本:“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上头没有婆婆对祥林嫂而言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她遭受过一个严厉婆婆给她带来的痛苦,现在终于不用受婆婆的欺压了,她是幸福的;一个身强力壮的丈夫,对一个30多岁的女人而言肯定也是一种幸福。(学生有点笑声)房子是自家的,有家有亲人,我想祥林嫂是真正体会到家的感觉了。

师:刚才赞成观点2的同学们似乎说的也都很有道理,老师有个疑问:文本说祥林嫂对被逼改嫁时是“闹得利害”的,甚至闹得“真出格”,这个该怎么理解呢?

生1:我觉得这个只能说明祥林嫂对被逼改嫁后的生活是怀有恐惧的。她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但是她还是有一定反抗意识,所以逃出来打工。在鲁四老爷家里,祥林嫂尽管干活很累,报酬很少,但她是满足的,所以她宁可在鲁四老爷家一直干活也不愿意被卖到一个她毫不知情的家里。

生2:我觉得祥林嫂的出格反抗,正是從侧面说明了封建制度的害人之处。一个年轻的女子,死了丈夫宁可在外打工也不愿嫁人,这很不正常。但是我们知道,祥林嫂的选择是有道理的,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选择嫁怎样的人的权利,她的未来不可知的幸福操纵在她的婆婆手里。所以她选择了外逃打工。被逼无奈而嫁人时她甚至选择死来逃避和反抗,可见她是多么害怕接下来的未知生活啊!如果不是“夫权”统治下的封建家长制婚姻而是自由恋爱,我想祥林嫂就不会这样出格地反抗了。

生3:我觉得祥林嫂出格的反抗,根本原因是出于对“好女不嫁二夫”的名声的考虑,也可以理解为对将来幸福生活追求的表现。

师:怎么理解这是祥林嫂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追求的表现?

生3:因为祥林嫂前期在鲁四老爷家打工,她是满足于打工生活现状的,这是她近期追求的幸福生活,所以文本中说“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被抓要改嫁人,而对方又是深山墺了的人家(这个她是知道的,所以才逃出来打工),她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她不想被随意的当成牲畜一样的卖掉,所以她反抗的有些出格。这出格的反抗不是表明她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吗?而一旦她和贺老六接触后,得知了贺老六的底细后,她就接受了这个安排,过上了她所要的幸福生活了。否则,如果真的她抱定必死之心的话,随时都可以死去的。

讨论至此,笔者非常欣喜地看到学生对自己有独特感悟的问题时能从文本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探究,设法寻找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可贵的是这证据来自文本而不是臆造,哪怕是引证的材料也是和文本有紧密联系的材料。文学经典的价值得到了体现,经典不只是作者想表达的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有限内涵,更是穿透时空给不同时同人以不同感悟的载体。但是文本意义的指向对学生而言应该得到明确,这样自由阅读的最终目的才会得到真正实现。

三、把握价值取向。回归文本

经过对文本的深挖,学生对文本的解构到了一定的层次,不同的感悟在学生中经历不断碰撞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明晰。然而,这样碰撞后的个体体验毕竟还是个性化的,有些还是很浅层性的,甚至有些相对阅读文本而言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对学生对文本负责,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做一个较为明确的定向,在尊重学生不同阅读体验的基础上,结合阅读文本和教学目标,再适时介绍文本创作背景,明确文本的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让所有学生均读有所得。

片段三:

师:同学们对祥林嫂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大家说得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知道,作者在创作这篇小说时肯定有他的意图所在,先给大家简单介紹一下本文的创作背景(师简介《祝福》背景),我们再通过全文来确定一下鲁迅先生创作祥林嫂的意图是什么?

生1:结合刚才的背景介绍,我注意到了文本几处环境描写,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给人整体感受就是压抑、守旧、落后。比如文章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一句,我想这句似乎有点啰嗦的话,其实很有鲁迅味,跟鲁迅先生“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异曲同工,它其实就在强调故事发生在一个“旧”的社会里,是反映旧世界发生的故事的,所以说鲁迅先生应该就是要揭露那个旧时代里人们的思想以及旧时代思想对当时人的影响或者某种损害。

生2:我认为小说特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放在“祝福”这个特定点上,这也是有深意的。“祝福”就相当于我们这里“过年”、请“年菩萨、拜祭祖宗”。这个喜庆而隆重的时间点上发生了和祥林嫂有关的事,尤其是祥林嫂更是死在“祝福”之夜,这是否就是作者在暗示旧习俗旧思想旧礼教害人。

生3:刚才我们也讨论过祥林嫂的一生,尽管说她的一生有过痛苦、不幸,也有过短暂的幸福生活,但是纵观小说始终,我觉得祥林嫂的一生注定是悲哀的一生,这悲哀是由这个社会造成的。

师:为什么是由社会造成的,你的理由在哪里?

生3:这个应该有多种因素,包括:落后迂腐的思想,比如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守旧思想;冷漠无情的人际关系,比如鲁镇上得知阿毛被狼叼走后爱看人不幸爱凑热闹的人;还有封建的伪善者,比如柳妈,看似善良,实则害人不浅。

师:所以说如果单纯从文本来说,我们还是认为鲁迅先生刻画一系列的场景和人物的目的还是为了揭露当时社会的现实。表面来看,我们确实也认为祥林嫂有过短暂而真实的幸福生活,但是这种幸福生活是处在那个时代里的人才会觉得的幸福,是一种抛开精神追求的低要求的幸福,甚至是一种无知的幸福。当然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可能会对祥林嫂的一生的幸福与不幸有我们独特的理解,那是因为我们在不了解或者抛弃了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了解,这种了解本身没有对错,当我们知道了本文创作的那个特殊背景,我们对祥林嫂、对《祝福》就有了更为深入和透彻的理解,也许这就是《祝福》作为经典带给我们的财富吧。

通过这个“零背景”先行教学课例,我们知道阅读经典,我们不但要了解文本创作时作者的意图,我们还要读出抛开文本创作背景后文学经典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与感悟,而后者往往是读者获得的最为真实的个性思考,是真正进入文本后的独特感悟,也真正了体现经典文本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好运祥林嫂观点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好运饺子
私密嗒的惊喜和好运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器官决定命运
晚安,好运 Iacop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