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湖北荆州卷作文题解

2017-03-02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6年29期
关键词:细微处贴近生活套作

【真题呈现】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正中间;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和套作;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名師解读】

这个文题朴素接地气,一方面避免了死板的套作,平时猜题、押题的同学可要大失所望了,另一方面又因源于生活,每个考生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不会出现无法下笔的情况。

但是审题不能仅限于此,如果考生的写作不能表达出体味平凡生活的美好,懂得珍惜与感恩,就不能打造出鲜活的作文。出题者期待考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自爱和心存感恩的人,成为一个具有悲悯情怀和境界高远的人。如此,考生才会在生活中常常发出“哇,好香”的赞叹。

只要有了这样的理解,这篇考场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带领读者去嗅得那一缕清香。下面,我们放松身心,开放五官,激发灵感,来谈一谈如何呈现生活中的“香”。

1.寻香,于平常间。生活中处处有“香”,如果考生是一个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人,写作的素材俯拾皆是,况且文题导语中已提供了宽泛的材料。对于“吃货”来说,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是不二选择;对养花种草的人来说,赏心悦目的花草是最佳的材料……除了这些实在的“香”,还可以离开原点,超越本意,化虚为实,写出“灵魂的香味”“幸福的香味”。

当然,考生不要忽略了感叹词“哇”,它是一种心情的表达、情感的流露,是对后面“好”的强调。只有在内心受到触动、有了美好的领悟后,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重视它,全文的感情基调才有准确的定位。所以,考生无论写什么,最终的落脚点都要表现出自身的沉醉。

2.品香,在细微处。即使选择了贴近生活、具有个性的材料,如果不注重细节的描写,也不会成就令人动容的作文。换句话说,若泛泛地谈某人某事某物,只会给人留下“空”与“浮”的感觉。想要让读者也能品到那一缕幽香,关键在于考生能运用娴熟的细节描写技巧,捕捉到无形的“香”,具体地展现在作文中。考生首先要敏锐地感知“香”的最浓处,定格于此,开放五官后,进行多角度雕琢。如写美食,就调动味蕾,细细地品味:入口、咀嚼、回味,相信每个细微的变化都能品尝出来;还可以运用通感,把它的味道通过声音、颜色等方面立体地呈现。这样,从细微处下功夫,做到描写细致入微,才能具体生动地展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此拨动读者内心最温柔的心弦。

3.赞香,存动情时。发掘文题的深意,确定了一个新颖、深刻、积极的主题,这样能给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写作本题应知,“香”味只是表面的主角,对“香”的情感或体悟才是文章的灵魂。如果精心构思后,没有深入挖掘“香”的真意,那么文章就显得淡而无味。只有发现“香”的内涵,自然生发出对“香”的赞美,这样的文章才会香气芬芳,让人不忍释卷。

考生要在文章动情时,适当地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内心的独特感受,表达个人对“香”的赞美。有了这样画龙点睛的句子,“香”的内涵就能表达得淋漓尽致,人生百味尽显,文章的主题会极其鲜明,才会成就一篇意旨高远的美文。

(陈志)

猜你喜欢

细微处贴近生活套作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爱在点滴细微处
Tujia Masons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