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实业到底新在哪里?

2017-03-02周广文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业过度实体

发展新实业,首先要涤清实业之“实”。目前,实业走进了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虚拟经济严重脱实向虚

一般意义上而言,实体经济是指人们针对吃、穿、住、行、娱乐、医疗、教育等进行的生产活动,实体经济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则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扮演着连接实体经济或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角色。但目前的状况却是金融严重脱实向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出现各种梗阻,中小企业贷款难、环节多、成本高,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玩钱生钱的游戏,自我创新、自我循环、自我膨胀。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出现了严重分化,实体经济发展艰难,金融自己也玩出了问题,比如接连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华尔街金融危机等,实体经济不振,才是金融最大的风险。

第二,“过度”让实体经济呈现虚假繁荣

实体经济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进行的生产活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行业往往追求过度生产,忽略了人本身的需求。比如教育过度、医疗过度的问题。不管是中国的教育还是大家推崇的西方精英教育,都存在着教育过度的问题。事实上,过度教育的概念都是由美国人理查德·弗里曼首次提出的,西方教育过度的表现是接受高教育的人拿不到高薪水、事业期望不能实现,同时技能高于所在岗位的要求。而我们的教育则是应试成分太浓,从幼儿园到本科、硕士、博士,接受了几十年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技能不足,甚至连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有问题。而本应以人的健康为本的医疗,则出现了屡见不鲜的过度治疗,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治死的。

第三,实业的范畴需要重新界定,尤其是将精神文化产品生产行业错误地定义为虚拟经济

长久以来我们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物质生产是实,文化生产是虚。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周广文博士看来,精神比物质更重要,数字、体育、影视、游戏等产业不应该是虚拟经济的范畴,而是属于实业范畴。

第四,以人为本的实体经济,更应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否则,以人为本就没有了意义

我们在发展实业的同时,一定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要懂得克制,眼光要长远,格局要大。不仅要用生态和谐的观念建设实业,还要把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当作实业的一部分,正是新实业的题中之义。

新实业的“新”有哪些内涵?

新实业的新是在“实”的框架下,从需求、满足需求的实现方式以及组织形式三个层面来表现的。

第一,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娱乐、环境需求呈现出新的方式,具体表现为如下:

(1)衣:个性化、批量定制化、柔性定制化、社群部落化、时尚趋势的多元和小众化、材料科技化、创意化。

(2)食:关注食品来源、营养成分比例、绿色无公害、食物搭配、色香味俱全、饮食环境、饮食文化。

(3)住:注重安全性、品质感、私密性与社交性并存、多功能体验等,存在生态住宅、绿色建筑、能源+住宅、低耗能住宅、可持续住宅等多种需求。

(4)行:方便快捷、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健康。

(5)教育: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学习时间弹性化、教师的来源和角色多样化、学习机构一体化、学习内容定制化、个性化、家校合作共育、课程指向生命和真善美。

(6)医疗:养老产业、分级诊疗、精准医疗、基因工程、3D打印器官、机器人手术。

(7)精神:内容多样化、渠道国际化、网络服务、数字出版、网络游戏、新兴媒体。

(8)环境:治理紧迫、环保标准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满足新需求需要新的生产方式,这些新生产方式包括P2P(对等网络传输)、社会化定制、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4.0、智能制造、3D打印、機器人,等等。

第三,除了传统的公司形式,在新需求和新的生产方式的背景下,出现了新的组织形式,具有代表性的有金桐网无组织的组织化、韩都衣舍的小组制生产、中科金财的阿米巴+合伙人制、美国鞋类电商Zappos实行的合弄制。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新实业的特点,那就是:宇宙即数据、万物皆相连、人人是老板。

这是互联网文明对产业的重构,而互联网背后是量子力学、微量子主义。用量子力学的眼光来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化解为数据,物质化解为数据后,组织会发生变革,分享协作性会更高,成本则越来越低,工业文明时代的信息不对称会被打破,社会运转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实业过度实体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实体钱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重振实体经济
董明珠、宗庆后等50位企业家为中国实业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