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音乐词典》中“作曲家”的称谓标准研究

2017-03-02张佳佳

北方音乐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裁术语词典

张佳佳 冯 雷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700)

《中国音乐词典》中“作曲家”的称谓标准研究

张佳佳 冯 雷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700)

清末民初,随着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方的教育制度等随之进入,词典的编纂也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中国音乐词典》(及其《续编》)作为我国目前为止,唯一一本只搜集、汇编和释义“中国音乐词汇”的中型工具书,其所收录的词汇并没有做到语义的“单义性”及“系统性”。本文拟就以《中国音乐词典》(及其《续编》)中“作曲家”为称谓的这一类人的作品与西方“作曲家”的创作作品为例进行数据的对比与分析,以小见大,最后得出“术语学”在专科词典编纂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音乐词典》;作曲家;标准

“传统的词典编纂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词典编纂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而专科词典的编纂更是由于其对象、学术标准的不同在逐渐细化的学科分类中对学科的发展及应用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音乐学科为例,《中国音乐词典》作为音乐类学科中对“中国音乐词汇”进行详细阐释的唯一工具书(专科词典),其中以“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表演家”等称谓作为分类标准,但并没有对其进行准确的文字释义与说明,这就会因此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而界内相关学者也并没有对此作出过详细的分析与考量,还是由于它有多重标准或多种可能性?因此本文将以“作曲家”这一类称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音乐词典》中“作曲家”数据的考订与分析,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词典编纂的术语完备作一尝试和努力。

一、对“作曲家”称谓的数据分析

《中国音乐词典》(及《续编》)中共收录“作曲家”称谓者(不分第一或第二称谓)达106人。笔者将以其作品为研究基础,围绕作品数量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按照该词典中介绍的人物作品体裁,将其分为管弦乐、交响乐、协奏曲、重奏曲、独奏曲(民乐和西洋乐)、合奏曲(民乐)、声乐、歌剧、歌曲(独唱)、合唱、舞剧、电影音乐及改编曲(包括民歌及器乐)共13个类别,数据分类如下:

注:此“人数”表示106人中写作某一种体裁的人数,由于一人可以创作多种体裁,因此该人数存在重复计算,后一栏的“人数比率”指该人数在总人数106中的占比,故都无合计,下表同。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由上表可以看出,其中“歌曲”体裁在创作人数方面占据高达75%的比率,在作品总数方面高达58%的比率,也就是说该词典中收录进的“作曲家”这一称谓类别中唯独创作“歌曲”体裁的人占据较大比例,且创作“歌曲”体裁的数量远超其他体裁。那么,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音乐词典》(及其《续编》)所收录的“作曲家”主要是以“歌曲”为创作体裁,以独唱或合唱为创作手段进行定义划分的,并且在笔者的资料搜集中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1.某位“作曲家”一生只创作歌曲或改编歌曲(如杜矢甲);2.某位“作曲家”一生只创作3-4首民乐独奏作品(如何柳堂、邱鹤俦)。因此,笔者认为将“作曲家”的概念确定化(专科术语的规范化)在音乐学科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和急切。

二、关于“作曲家”称谓标准的探讨

(一)关于“家”的概念

在夏艳洲的《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文章中写道:“以音乐创作作为职业的作曲家,其内涵在我国非常丰富。‘作曲家’这一称呼,既然称为‘家’,显然就有了‘专家’‘名家’的含义。”在笔者所查的资料中,近现代时期在音乐学界所查到的“家”第一次出现是在李叔同的《音乐小杂志》中组词“作歌大家”,而“音乐家”和“作曲家”词汇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丰子恺编著的《近代二大乐圣的生涯与艺术》《近世十大音乐家》中。“家”字在与某类音乐概念——如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一一组合之后,并没有一本词典对其作详细的解释和界定,而这些词汇却常常被直接拿来使用,亦或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界定标准,使得学术问题无法根本解决。

《中国音乐词典》中将聂耳归类为“作曲家”,经笔者所查现市面上出现的音乐类的相关词典中都没有对“作曲家”这个概念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说明,由于“作曲家”这个词汇本身的模糊性和范围的不确定性,由此导致音乐学界出现了“王西麟评聂耳事件”的论争。作为音乐学科中唯一一本以编纂“中国音乐词汇”为主的专科词典,甚至有些音乐专业词汇如“乐教”“音调”等都没有相应的词条解释。有些学者发文道《中国音乐词典》中对其专业性词汇的解释含糊不清或完全错误,如卫世诚《简谈<中国音乐词典>对<霓裳羽衣曲>的注释》、孙焕英《如何理解<葛天氏之乐>?——<中国音乐词典>病条举析》等文章。由此可见,学科概念的“专一性”和“系统性”在专业术语的规范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其概念的模糊,就会出现双方讨论的问题不在同一个领域中,问题便无法根本解决。

(二)关于“作曲家”标准的择定

“作曲家”这个词汇经笔者所查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作为音乐的专业词汇进行使用,近代之前笔者并没有找到该词汇的出处。“音乐术语的引用在近代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20世纪20年代留日学生从日本译介乐理书籍时期;第二,20世纪20-30年代留欧美学生译介西方书籍时期。”“术语词汇与普通词汇的最大不同,可以归纳为最主要的两点。一是术语是对某一领域内概念的语言职称,它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二是术语一定是成体系的。换句话说,一个术语一定是处于某一术语体系之中,它在体系内的位置受到同一体系内其他术语的制约。单独孤立的术语是不存在的。”由此该翻译词汇的界定标准不能只拿一方的数据进行评判,而是要追本溯源到西方“作曲家”。

笔者以《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为依据,通过对西方18-20世纪中期以德沃夏克、巴托克、斯美塔那、韦伯、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格里格门德尔松、李斯特、海顿、舒伯特、肖邦、亨德尔、罗西尼、威尔第、柏辽兹、西贝柳斯、巴赫、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贝多芬、格林卡、柴科夫斯基、瓦格纳、施特劳斯、舒曼、莫扎特、柯达伊为世界公认的28名作曲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字母顺序排列),数据如下:

体裁 名称 人数(有重复) 人数比率 作品数(首或部) 作品数比率管弦乐 24 85% 448 6%交响乐 18 64% 290 4%协奏曲 20 71% 185 2.5%重奏曲 24 85% 555 7%独奏曲 23 82% 1836 25%宗教音乐 6 21% 97 1.3%声乐 19 67% 653 8.7%歌剧 24 85% 276 3.7%歌曲 20 71% 1663 22%合唱 20 71% 808 10.8%舞剧 8 28% 36 0.5%电影音乐 1 3% 36 0.5%改编曲 8 28% 590 8%合计 7473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管弦乐、交响乐、协奏曲、重奏曲、独奏曲、声乐、歌剧、歌曲、合唱9类体裁在人数占比中已超过半数,且达均衡趋势;而创作的作品数量占比以独奏曲和歌曲为主,个人人均作品数量较多且体裁种类较多。

三、结语

“作曲家”是音乐学科的专有名词之一,其术语的应用遍及整个音乐领域。通过笔者的研究分析,“作曲家”应包含以下指标:

(一)从质的方面来说

作曲家的创作体裁至少要包含纯器乐作品(管弦乐、交响乐、协奏曲、重奏曲、独奏曲)和声乐作品(歌曲、歌剧、合唱),但主要以器乐(复调)作品为主,因为这需要专业知识以及相当长时间的训练和积淀。但一个非专业的人也可以哼唱、创作出一首旋律好听的声乐作品,且声乐作品多以单旋律为主,不一定需要专业知识和训练,需要的仅是一定时间的“听赏量”。

(二)从量的方面来说

作曲家的个人人均作品数量也不可过少。因为创作能力的成熟是一个不断练习和完善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便能成“家”。

综上所述,在学术领域的范畴中,作为一位“作曲家”,势必要在音乐专业领域达到一定的条件才可称之,并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作曲家作为专有名词(称谓)只是音乐学界众多名词(称谓)中的一个,还有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活动家等,它们的形成也都根据不同的标准遵循着一定的条件而被使用。

词典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而专科词典更是深入某一学科领域的“导航”,其质量的优劣时刻都在影响着该学界的发展趋势。在陈聆群先生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等论文中就提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这个学科是个“远没有成为一门学术力量雄厚、史料累积有序和研究成果可观的成熟完善的学科”,因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标志就是有着一套相对独立、完善的学术术语(概念)体系。术语学作为与词典学紧密相连的综合类学科,作为其他各类学科的“依托”学科,其发展也势必会与它们相互影响。因此,术语(概念)的“专一性”与“系统性”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其应用在词典的编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李叔同.音乐小杂志[M].上海:上海公益社,1906.1.

[2]丰子恺.近代二大乐圣的生涯与艺术[M].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5.

[3]丰子恺.近世十大音乐家[M].上海:美成印刷所,1930.5.

[4]郑述谱.专科词典编纂的学科依托——术语学[J].辞书研究,2008.11.15.

[5]冯雷.民国时期音乐词典编纂历程考[R].中国音乐年鉴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2016.06.

[6]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K].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0.

[7]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续编[K].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01.

[8]夏艳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论文.2007.10.30.[8]梁诗霆.近十年国内词典编纂研究综述[J].语言教育,2015.11.15.

[9](英)肯尼迪,(英)布尔恩编,唐其竞等译.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四版)[K].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09.

[10](奥)费尔伯著,邱碧华译.术语学、知识论和知识技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1.

张佳佳 (1989—),女,汉族,籍贯是河南省新乡市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冯雷(1969— ),博士,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导,专业方向为钢琴表演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猜你喜欢

体裁术语词典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漫画词典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