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景观河道建设与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2017-03-01王秀秀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护岸河道水质

王秀秀

(海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站,辽宁 海城 114200)



城市景观河道建设与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王秀秀

(海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站,辽宁 海城 114200)

在城市建设中,景观河道建设极为重要,不但能够对城市进行美化,而且是城市河道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城市的生态建设。目前,城市景观河道中水体萎缩、污染等现象较为常见,已经成为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在分析城市景观河道生态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景观河道进行建设与修复的技术与建议,以期使城市景观河道的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城市建设;景观河道;建设;生态修复

0 前 言

纵观我国城市建设,大多数城市都对景观河道进行了建设,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对城市景观河道中的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对很大程度上使城市景观河道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致使城市景观河道的功能性、美观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对现代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人类对景观河道的功能性、美观性的需求,而且需要对河道中水生物的栖息与生长进行考虑,对河道中的水质进行保护[1]。因此,在对城市景观河道进行建设时,应该注重生态工程技术与修复技术的应用,使景观河道的生态性得到保障[2]。

1 分析城市景观河道建设现状

1.1 景观河道上游水文基本流量得不到保障

通常情况,在对城市景观河道进行建设时,都需要以生态基流为基础,即生态基流,指的是河道上游的水文基本流量。如果上游水文的基本流量难以得到保障,则下游的水体将会出现幅度较大的变动,尤其是生态基流为自然水的城市景观河道,河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天气,流量常会出现季节性的变化。另外,如果地表径流减少,则城市景观河道的天然基流会逐渐失去,需要应用人为工程进行调水,这难以为下游的水流量提供保障。景观河道的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会致使河道中的流量经常波动,对其中的动物、植物造成影响,甚至消亡,进而对河道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

1.2 河道中的水质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日渐扩张,工业生产、生活、工程建设排出的污水越来越多,这对城市景观河道中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当河道上游受到污染时,下游水质也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近年来,虽然大部分城市都对城市污水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建立了一些排污、治污制度及工程,但这些工程的建设尚未与市政管理网络结合在一起,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遇到雨季,老化的城市排污管道会有大量污水涌出,严重影响着景观河道中的水质。

1.3 河道水流量减少

当前,大部分城市中的景观河道都有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少等问题存在,这不但受到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且受到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的影响。如果城市建设中未对景观河道上游的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建设,没有在旱季“未雨绸缪”,优先满足农业种植、电力的需求,未对水流进行相应的拦截,则可能导致下游河道中的水域面积减少,使水位下降。

1.4 没有进行合理的景观建设

在建设城市景观河道中的景观时,大多数城市采用的是凉亭、桥梁、围栏等硬质的建设,忽视绿色植物的种植。另外,在对河道中的景观进行设计时,部分设计者对景观性进行了过度的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将生态性的建设忽视,城市景观河道中的景观建设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存在。

2 对城市景观河道进行建设与生态修复的技术分析

2.1 遵循城市景观河道建设的基本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在对城市景观河道进行建设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①系统性,在城市规划中,景观河道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对景观河道进行规划时,需要注重河道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统一性[2]。②优先考虑环境的原则,注重景观河道对周围生态的影响与控制作用。③功能决定尺度的原则,注重景观河道与自然空间的融合,设计出能够满足人们休闲、观赏的景观河道。④注重文脉传承原则的坚持,对景观河道进行设计时,考虑当地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注重传统与现代化的统一。⑤亲水性的原则,沿着河道对相应的亲水设施进行建设,为人们创建一个安全、与水亲近的环境,使人们与水更接近。⑥立体性原则,既注重软景观的建设,在河道边对一些植物进行种植时,先建造一个小土坡,进行立体性的种植,又要注重硬质景观的建设,充分应用空间转换手法。⑦创新性原则,即在对景观河道进行建设时,注重新建设、装饰材料的应用,设计出更具创新性的景观。

2.2 对人工湿地进行建设

人工湿地指的是通过人工应用土壤、填料建设而成的填料床,将一些具有去污能力、具有较高成活率的植物种植在床体的表面,如芦苇,建造出人工的动植物生态环境。河道中的污水在进行流动的过程中,人工湿地能够发挥出吸附、过滤的作用,使河道中的水质得到净化[3]。此外,人工湿地能够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河道流经人工湿地时,其中的不溶性有机物能够被湿地过滤与沉淀,使其被应用在微生物的繁殖中,而水流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则会被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吸收,随后通过生物代谢过程进行分解与去除。相较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此种技术不但投资少,而且效果显著,对城市河道进行生态建设时,可积极将此项技术引入。

2.3 对生态浮道进行建设

在水面上,应用质量较轻的材质建设一些“浮岛”,将相应的观赏性水生植物种植在上面,使植物对水中的一些微生物进行吸收,进而对水质进行净化。此外,生态浮岛还能够为鸟、鱼等动物提供生息的空间,对河道中的生态环境进行维持,进而充分发挥出景观河道的功能。

2.4 对生物栅进行建设

生物栅属于人工绳状填料的一种,骨架由材质较硬的纤维丝组成,骨架中空处应用丝状的纤维进行填充,这些应用丝状纤维缠绕出小缝隙能够对附着于上面的浮游动物进行保护,能够减少鱼类对浮游生物的捕食,为浮游动物、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如果含有藻类的水体从填料中流过,则可迅速牧食,可使景观河道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微生物增加,从而使水体自净能力增强[4]。

2.5 对河道生物群进行构建

将一些存在观赏性的植物种植到河道内,在河道中放养一些虑食性的鱼类,充分应用食物链效应对水质进行净化。比如,利用水草对河流水质中的氮、磷进行死后,而浮游动物的食物以藻类为主,虑食性鱼类的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杂食性鱼类的食物以小鱼为主。在对景观河道进行建设与生态修复时,可对河道中水草、鱼类的比例进行合理确定,构建出一个较为平衡的水生生态环境。此外,适当将能够对水质进行净化的鱼类投放到河道中,如鲢鱼、鳙鱼等,这些鱼类的主要食物是微生物、藻类与浮游生物,能够对藻类大量生长繁殖、水质臭味等进行预防。

2.6 对生态护岸进行建设

岸边是水中与陆地上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对水中、陆地上生物流、能流等交换有重要价值,具有天然屏障的功能,不但能够对堤岸进行巩固,避免水流对堤岸的冲刷,而且能够对污染物进行拦截。在对景观河道进行建设与生态修复时,可对自然缓坡植物型、石积型等护岸进行建设[5]。

3 工程案例分析

海城市海城河景观河道位于化工园区,经长期发展,河道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上游地区的污染物已经下泄到下游,区域环境存在恶化的趋势。对该景观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已经刻不容缓,在对本区域污水减排、城市规划等进行综合性考虑的前提下,决定应用具有较高水循环效率高、投资少的方案进行建设与修复,具体如下:①对河道上游处塘的面积进行调节,此塘在该景观河道中有对水量进行调蓄、对水质进行调节等作用,为了保证塘中的水力流太、实现景观效果,在塘内设置了一些生态岛。②对人工湿地进行建设,在河道中对污水净化功能区进行设置,分成了多个单元,分别设置了人工湿地,湿地分布在景观带与河道之间。③建设了生物栅,在河道湿地的最末端,对面积约为2350m2的生物栅工程进行了建设,将水力停留的时间控制为5h,对河道水质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生长进行预防[6]。④对生态护岸工程进行建设,以河道实际情况为依据,主要建设了3种类型的护岸,即自然缓坡植物型护岸、木桩护岸、石积护岸。

此景观河道修复与建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对此河道中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改善,将该河道的功能性、观赏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建设与修复完成后,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此河道的管理与水质监测力度,定期抽取河道中的水质进行检测,并对居民进行了教育,呼吁居民积极参与到河道的保护中[7]。

4 结 语

综合阐述,在城市建设中,景观河道的建设与修复极为重要,不但关系到城市排水、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而且关系到城市的美观性。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应用相应的河道建设与生态修复技术,此时,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坚持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河道自然特性进行考虑,将人工净化技术与河道自净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对河道中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出河道的功能性,使其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而且能够将河道的审美性发挥出来,为人们提供观赏、休憩的良好环境。

[1]曹载宏.生态联锁式护坡技术在河道护坡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1):51-53,59.

[2]李新芝,王小德.论城市河道中直立式护岸改造模式[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06):60-63.

[3]张书滨,陈静.南昌市乌沙河整治中的生态设计[J].水利技术监督,2009(05):19-21,46.

[4]刘红丽,王洪军,张树国,等.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刍议[J].水利技术监督,2008(06):44-45.

[5]田晓静,高金超,王迎风.防洪河道生态护坡工程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06):97-98.

[6]赵鹏程,陈东田,刘雪,等.河道生态建设的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8):291-295.

[7]胡志超.生态格宾挡墙技术在苏北运河整治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11(03):133-135.

1007-7596(2017)01-0099-03

2016-12-12

王秀秀(1978-),女,辽宁鞍山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河道生态、节水灌溉、水工等。

TV

B

猜你喜欢

护岸河道水质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河道里的垃圾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