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扩建、整合规划设计综述

2017-03-01李晓慧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校区校园空间

李晓慧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高校校园扩建、整合规划设计综述

李晓慧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近几年来,在 "共建、调整、合并、联合"的方针指导下,高校校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合并应运而生并如火如荼得进行着,将高校校园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高校校园扩建、整合后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对高校校园的扩建、整合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在扩建、整合中暴露出的几点问题,提出扩建、整合的必要性和依据。

校园规划设计;扩建;整合;整体性;交通系统;校园文脉

0 前 言

大学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阵地,其发展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和经济的繁荣[1]。为响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共建、调整、合并、联合”的指导方针,各高校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合并、改建、扩建工程。大学校园的扩建,可以使高校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高校管理自主性增强,也使高校综合实力增强,高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这样的举动也为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看到美好发展前景同时,也要认清当前高校扩建后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由于老校园规划已经不适应扩建后校园发展的新要求,扩建后的整体感很弱,校区之间各司其能,出现校园资源不能优化配置,校园交通系统不健全,校园景观零乱且无特色等许多的问题。校园建设没有了个性化,也就失去了多样性。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主体—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对扩建后的高校校园进行整合规划设计势在必行。

1 高校校园扩建、整合的状况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我国高等院校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5所,发展到1995年的1075所,在校学生由11万余人增长到232万人,校舍建筑面积3.45×106m2增加到1.1×109m2,约为建国前校舍面积的32倍。由于我国薄弱的经济实力和旧的教育体制的限制,导致了高等学校部分旧校园的硬件设施变得陈旧与老化,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办学规模偏小,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高等学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老校园急待改造、扩建与更新。大学校园的扩建成为当务之急。大学的扩建总结起来有以下4种方式:①就地扩展。一些大学利用周边的空地,及时根据需要征地,不断向外扩展来适应学校的发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校园的扩建的。②原地再开发。有些校园自身没有扩展的余地,就将现有的建筑,如已有的平房、旧房适当拆除,腾出土地建设新的校园建筑,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耗巨资对旧校园重新规划建设,全部拆除老校舍,建设新的房屋校舍来改善校园办学条件。③另建分校。近年来,一些校园面积有限只得另选土地建设分校。这使得有的学校购买的新分校的土地面积比老校园面积还要多些。中国美术学院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国美术学院老校位于西子湖畔,面积很小,不能满足校园的扩建。即便将原校区拆除,也满足不了要求,因此购买新土地13.33hm2用于建设分校。这种用地情况使这些大学分校成为相对独立的校园。但这样的做法不能使新校园与老校园的关系统一和谐。重复的建设成为资源浪费的一大问题。④弃老校另建新校。还有一类学校的老校一般位于城市市区,利用原校园地价较高的优越条件,可以利用地价差,卖掉旧校园换新校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较快达到先进水平。

2 高校校园扩建、整合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扩建、整合虽然满足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质量和规模的要求,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但扩建、整合后的校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校园整体规划和景观设计带来了诸多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办学质量。高校扩建、整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高校整体性存在的问题

由于扩建、整合后的高校是由几个不同的部分整合而成,各部分之间虽有联系但并不紧密,明显破环了校园的整体性。①新旧校区整合后,形象不统一,新、旧校区在整体形象上达不到统一的结合。②学校整体布局方式被打破,布局形式凌乱,功能分区混乱,各部分各自为政,无整体概念。

2.2 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扩建、整合后的新旧校区之间的交通系统问题主要体现在交通枢纽问题和原有道路系统与现有人流量之间的矛盾。交通枢纽问题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 ①扩建后的校区之间距离较远,交通系统之间无任何联系,且校区之间没有便捷的交通枢纽。②扩建后的校区之间比邻,但被城市道路分隔,被分隔成的部分在道路上联系不畅,学生在城市道路中来回穿行,危险性很大。③扩建后,各校区的交通路网不同,新校区的交通路网不能与旧校区路网有机的结合,导致原有的道路系统不能适应新的交通需求。④原有道路系统与现有人流量间的矛盾。原有校园道路系统是按照原来的学校规模所规划的,而合并后校园内的人数增加,使原有的道路系统不能满足规划合并的使用需求[2]。

2.3 建筑外部空间存在的问题

空间本质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校园建筑外部空间中的边缘空间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建筑入口空间、建筑庭院空间和建筑周边空间。这些边缘空间的存在,既是外部空间与建筑的链接纽带,又是建筑外部空间和建筑内部空间之间过渡的桥梁。扩建后的校园建筑外部空间,在校园内部结构组织上,各个单元空间无系统联系,各自为政,空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些空间中,其中紧靠建筑的建筑周边空间是经常被设计者遗忘的设计死角。这些边缘空间,原为城市与校园的交叉区域,现成为校园内部的一部分,属于连接校园与城市的过度区域。该区域没有连续的空间体验,这些空间各自孤立存在,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缺乏联系与互动,也缺少连续的主题单元,只有杂乱的空间布局和混乱的活动。

3 高校校园扩建、整合的必要性

3.1 规划设计的局限性要求

高校的规划和设计多是在土地有限、投资少的历史条件下完成的,校园的规模也仅是满足当时的招生需求,随着学校的发展和生源的不断增多,校舍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校园规模远不能满足其使用功能,使学校长期处在超负载的运行状态。

3.2 学校文脉继承的要求

高校校园内的建筑各具特色,是展现学校魅力和特色的名片,是学校灵魂和精神支柱的展示。每个学校都有其标志性建筑,成为对外宣传的名片,是学校的象征。例如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校园建筑是采用钢筋混凝土为骨架的仿清式建筑,飞檐碧瓦,琉璃彩绘,气势恢宏。提起这所高校,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独特的仿清代建筑。高校校园扩建、整合后,应该整合校园内各具特色的文脉建筑,发扬其特色,使其具有传承性。

4 高校校园扩建、整合的依据

对扩建后的高校进行整合规划是个看似简单,却极其复杂的过程,必须以发展的角度考虑整体呈现的结果,及时对其作出调整和改变。改变的依据是调查和评估。高校的扩建、整合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已经实施的应根据校园内的具体情况与未实施的相磨合,磨合的依据也是调查和评估。可见,只有先做好调查和评估,才能使整合规划有据可依,才能保证扩建后高校的整合规划的正确性。

[1]郑明仁.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J].建筑学报,2011(02):59-65.

[2]郑先友,赵得功.高校“校园边缘”的整合与再创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01):95-99.

1007-7596(2017)01-0065-02

2016-12-30

李晓慧(1985-),女,黑龙江宝清人,工程师。

TU984.14

B

猜你喜欢

校区校园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