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巴克被紫禁城驱逐和文化误读

2017-02-28谢浮名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西米亚小资星巴克

谢浮名

自2001年入驻故宫博物院九卿值房以来,一直处于舆论漩涡里的星巴克于2007年停止了营业。当时,故宫有关负责人透露,故宫将对现有经营网点进行整合,星巴克将不会再以独立品牌、独立店面的形式出现在故宫内。

星巴克,这家美国的咖啡连锁店,在西方人的普遍观念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的代表符號”。影视作品也经常拿“遍地都是星巴克”“星巴克开到白宫”等语言自我开涮。然而,2001年,它堂而皇之地开进了故宫,因为在中国,星巴克成了品位、高雅、小资的代名词。在中国的小资中,流行着一个这样的段子: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泡星巴克,成为小资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毫无疑问,这杯名叫“星巴克”的咖啡,是小资的标志之一。

从不登大雅之堂到成为小资的标志,星巴克在中国的流行,正是文化被误读的典型。

有人说:“世界越扁平化,误读越立体化。”

商业力量所制造的流行时尚和消费霸权,共同形成信息屏蔽,广告、数据、高科技、新发明、口号、价格、外观、场地布局等,这些旨在引导消费的元素,往往构成了误读的技术壁垒。真正的品位、高雅、时尚,反倒成了人们的认识盲区。

正因为如此,在牛仔裤流入中国之初,有人看到外国穷人裤子上的补丁,以为是一种时尚。回国后,他们也依样画葫芦,叮嘱裁缝在做牛仔裤的时候,也在裤子上打一个补丁。

在国外,背包旅行客通常是穷人,参加旅行团的往往是有钱人。在中国则正好相反,背包旅行成了时尚,成了可供炫耀的资本。

在西方,人们常常把“一切看上去疯疯癫癫的打扮”称为“波西米亚风”。在中国,“波西米亚”这个概念被无限放大,就连房地产商都在叫卖“波西米亚建筑风格”。

美宝莲、玉兰油是国内“名价比”(知名度/价格)很高的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几乎每一个开始学习涂涂抹抹的女人最初都会选择美宝莲,每一个开始投身美白工程的女人都会试试玉兰油。其实,在西方,美宝莲、玉兰油、巴黎欧莱雅等都只是超市货架上的普通化妆品,没有专柜,没有巨星代言,几乎上不了台面。

有一个相反的事例显得特别有意思。与法国的香水和时装一样,葡萄酒也象征着法兰西式的浪漫情调与贵族气质,无数文人墨客纷纷赞美葡萄酒的高贵。据说,在法国,饮葡萄酒被贵族化、仪式化。流入中国后,这种贵族式的浪漫被中国的餐饮文化所过滤,葡萄酒与其他所有用于饭局的酒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葡萄酒的颜色比较红而已。市场上十几块钱一瓶的葡萄酒,它的贵族气质在中国已经荡然无存。

这一切,缘于中国人以惊人的速度体验和消费着西方文明,而文化、传统、价值观、商业规则、法律条文、消费品位,每一样都需要时间去慢慢积累和沉淀,效率是不起作用的,误读因此产生。

2001年,星巴克就是在这样的误读下,被紫禁城热情拥抱。六年后,国人明白,星巴克对故宫是一种视觉污染,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也是一种糟蹋。正如北京烤鸭不可以把分店开进白宫,狗不理包子不能上国会山一样,星巴克只能被故宫驱逐。

中外文化在误读中逐渐互相了解,在误读中走向认同。这就是星巴克被故宫驱逐给人的启迪。

猜你喜欢

西米亚小资星巴克
来自波西米亚
被玩坏的星巴克咖啡杯
波西米亚狂想曲
星巴克为什么不卖酒了?
魏大勋:活力妖娆
和“小资”一起私奔
小资情怀
小资情调/省钱三大要点
波西米亚浪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