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如何推进军民融合

2017-02-28云贺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美国国防部军用军民

云贺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纵观全球军民一体化进程,从冷战结束后,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就在积极调整本国的國防工业布局,各国“军转民”、“民参军”的工业形态逐渐发展成熟。

作为军民一体化的极力推崇者和成功实践者,美国早在1990年代就颁布了《国防转轨战略》和《国防科学技术战略》。1994年9月,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发布了名为《军民一体化潜力评估》的研究报告,将军民融合正式定义为:把国防工业基础与民用科技与工业基础相结合,从而形成统一的美国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的过程。

从“军转民”角度看,美国军用项目溢出至民用领域的案例不胜枚举,包括超级计算机、互联网、GPS、纳米技术、汽车燃料电池等。从“民参军”角度来看,美国军费开支中约有一半左右来自民营企业。

实际上,从世界闻名的DARPA到新近成立的DIUx,从“闭关造车”到“开门搭台”,再到如今主动“走出去”迎接外部取之不尽的创新资源,美国的军民一体化程度一直在不断加深。在美国国防工业顺利转轨的背后,政府对于技术创新模式的探索功不可没。

政府搭台,民企唱戏

隶属于美国国防部的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下称“DARPA”)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军用技术研发机构。DARPA成立于1958年,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产物。除了隐身战斗机、巡航导弹等军用武器,无人机、无人车、互联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脍炙人口的军民两用科研项目,都有DARPA在幕后主导。

一开始,DARPA只进行军用技术研发,但随着冷战的结束,民用技术“短腿”阻碍了美国整个技术创新系统前进的步伐。冷战时期所采用的“军民分离”式采办制度,也让美国政府在新技术革命兴起后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此背景下,军民融合的理念在美国兴起。在DARPA此后的发展历程中,军民一体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与民营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进行专项技术的研发合作,美国的海、陆、空三军都曾为此制定过专门的合作战略。近来较为成功的合作案例包括:与德克公司合作研制智能自动化手臂,与BAE系统公司签订“认知电子战系统”和“深海导航定位系统”的项目合同等。

二是军转民用,主要是政府向社会开放军用技术的使用权限,由私营公司或民间研发机构自行完成技术的民用转化工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全球定位系统,即GPS。冷战时期,美国国防部曾投入数10亿美元作为GPS的研发资金,任何一家私营企业都无法负担如此大手笔的支出。直到1996年,克林顿政府决定全面解除GPS卫星信号的选择可用性,才真正让这一技术发挥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鼓励社会创新的功用。

如今,全球无数个人、创业企业、跨国公司、科研院所等都在GPS的基础上扩展出了新业务和新应用。这场连美国军方都始料未及的技术风暴,让“政府搭台、民企唱戏”的创新模式持续为军民一体化注入新活力。

引入外部创新资源

如今,为推进军民融合,许多发达国家都纷纷成立了类似于DARPA的机构。不过,美国军方却并不满足于此,更没有就此止步。

2015年9月,美国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两位研究员安德鲁·亨特(Andrew P. Hunter)和瑞恩· 克罗蒂(Ryan A. Crotty),曾联合发表名为《保持技术领先:利用外部创新来维持美国国防部的技术优势》的文章。文章认为,当前全球技术创新扩散速度不断加快,而国防部原有的内部研发体制已经不足以保证美国军用技术的领先地位了。对此,美国国防部应更加注重对外部创新资源的引入和合作。

其实,美国国防部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几乎在同一时间展开了相关实践。成立于2015年4月的DIUx,即美国国防创新实验单元(The Defense Innovation Unit Experimental),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DIUx是美国国防部与国内诸多顶尖创新技术公司之间的一个枢纽机构。与一般的创新投融资方式不同,DIUx负责将美国国防部的具体业务或技术需求,与创新企业主体之间进行精准对接。与DARPA相比,DIUx体现了美国军方正在以更为积极和开放的姿态,迎接外部优质资源的加入。

当前,DIUx已经在硅谷、波士顿和奥斯汀设立了办公室,以便让美国军方能更快速和便捷地融入到当地的创新生态系统中。这几处选址,无疑是看中了当地星罗棋布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全球闻名的高新技术企业等优势。

2016年5月,国防部长卡特宣布建立DIUx2.0。新升级的DIUx机构可以直接向国防部长进行汇报,使其拥有了更高的权力级别。

从DIUx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仅2016年的第四季度,该机构就签订了12个、总金额高达3600万美元的合同。

对于这一数字,DIUx的领导团队负责人拉吉·沙赫(Raj Shah)自信地表示,国防部的每一分钱未来都将得到三倍的收益回报。这12份合同包括无人机、无线通信、网络防御、沙盘模拟等。拉吉·沙赫还透漏,多重身份验证、网络安全和微小卫星项目也已经在洽谈合作中。

除了精准对接,DIUx的另一个特点是快速签约。这得益于DIUx内部一项名为“开放商业解决方案”(Commercial Solutions Opening,下称“CSO”)的合作签约机制。

正是这一由美国国防部铺设的“绿色通道”,将签约总时长缩短至59天,包括了从企业投递标书到最终签订合作协议的全过程。CSO保证了军方与技术类公司或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快速、灵活的合作机制,让美国军用技术的研发和更新速度驶上了可与民企并肩的快车道。

总的来看,DIUx颠覆了美国传统意义上的国防技术创新模式,从DARPA到DIUx,国防技术不再局限于军方的“闭门造车”,而是力求充分调动外部资源的力量。

当前,全球的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创新主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五角大楼成立DIUx的举措,显然是迎合时代背景的明智之举。

猜你喜欢

美国国防部军用军民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美国国防部希望精简反无人机项目
军用三防平板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猜谜
五角大楼对军用手机很严苛
美军直升机相撞7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