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的护理进展

2017-02-28邱静雯黎志革陆兆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护理

邱静雯 黎志革 陆兆华

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的护理进展

邱静雯 黎志革 陆兆华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在PCI技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的同时,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是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为临床首选,其围治疗期的护理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不同的围治疗期,护理特点不同,本文总结国内外学者的实践经验,对PCI技术围治疗期的护理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为该疾病术后护理提供帮助。

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严重、持久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是一种公认的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不断应用,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刘慧凤等指出[1],AMI患者的急诊治疗普遍采取的措施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随着PCI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围治疗期的护理问题随之产生,为了提高护理效果,降低PCI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现就PCI术不同围治疗期护理要点归纳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针对AMI患者的治疗需要,行PCI术治疗前做好各项器械、药物的准备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疏导,确保手术顺利实施。

1.1 PCI治疗时机 张荣等[2]研究指出,针对AMI患者,再灌注越及时,患者的预后结果越好,故患者入院后最佳的PCI术实施时间为入院后2 h内。

1.2 术前准备 张玲[3]经过大量实验归纳总结后,得出PCI术前的2 h护理工作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入院后实施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嘱其静卧休息,常规吸氧治疗,建立静脉给药通道,补充液体以平衡患者的体液,部分患者可给予镇静药物输注。其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常规测定血、尿等指标,心脑电图,心肌标志物及凝血功能检测,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无药物过敏便于临床用药,口服用抗凝药物[4],如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600 mg,必要时服用镇静药。再次:PCI术中所需器械及药物的准备工作,备齐术中所需的导管、支架、造影剂等,呼吸机等需要调试的设备预先开机处理,确保仪器设备可以正常工作[5]。最后:入室手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介入手术的目的、效果、过程、穿刺途径及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告诉该手术与与开胸手术相比有创伤小、痛苦小、危险性小、恢复快等优点。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沟通,消除其由于突然发病引起焦虑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告知患者整个PCI术治疗过程中的各环节需要注意及配合的地方,使其放松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预后改善[6]。

2 术中护理

AMI患者PCI术中护理需要实时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注意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时给予抗凝支持治疗,严防术中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有效顺利实施。

2.1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心电图、心律、心率、血压、血氧的变化。并严密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马芳等[7]研究结果提示,PCI术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会危及到患者生存,可能出现支架脱落栓塞、支架后血管无复流现象、心肌梗死、心跳骤停等。故需要医护人员对于PCI术整个实施过程对于患者生命体征及指标的检测及时并给予准确评估,可有效提高PCI患者预后效果,术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改变均需要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处理,确保术中患者能够顺利配合手术全过程。李红霞等[8]临床研究后发现,PCI术中患者的心电指标检测尤为重要,PCI术常见并发症之一的心率失常现象,通常出现在再灌注治疗过程中的冠状动脉疏通时,此时患者心肌缺血后,室颤阈值较正常低,引发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故要求医护人员对于PCI术中患者心电指标的检测,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数据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及时告知手术医师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积极主动配合医师处置术中不良反应,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做好必要的除颤与起搏护理。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 王苗苗等[9]实验结果提示,针对PCI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实时监测,术中确保患者正常的血液循环平稳正常,AMI患者发病后,心脏室壁缺血及坏死直接影响室壁的收缩及舒张作用,临床表现可为呕吐及疼痛等,影响患者术中循环血容量,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通过实时监测PCI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调控患者机体循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可以帮助患者平稳过渡至外科手术。

李馨等[10]指出,通过监测PCI术中患者冠状动脉内压力指标变化情况,避免支架与血管交界位置的痉挛发生,由于AMI患者发病后心肌舒张与收缩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心排血量减少、血压降低,需要在PCI术中应用球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的阻塞给予舒张处理,此时患者冠状动脉内压力的下降,若医护人员监测到压力变化异常时,应及时给予必要处理,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减少造成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的血流迟缓现象,确保PCI术顺利进行。

2.3 术中抗凝药物使用 夏继娟[11]研究结果提示,随着低分子肝素在PCI术中应用日益广泛,由于患者个体的差异,其凝血时间亦不同,通过监测患者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指标,降低由于肝素使用不当导致的肾功能衰竭风险。通过对ACT的实时监测,有助于了解患者PCI术中肝素化情况,降低术中出血,有助于支架内血流通畅,防止栓塞,避免抗凝时间太短导致术中用时过长导致的术后渗血及栓堵不良现象发生;临床实时检测ACT指标变化意义重大。

3 术后护理

AMI患者PCI术后护理时需要了解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术后拔管与换药的操作,术后仍需抗凝支持治疗,确保术后患者预后目标的达成,避免心血管危重事件的再发。

3.1 生命体征监测 有学者[12]研究结果提示,AMI患者实施PCI术后,通过机械外力作用解除冠状动脉内局限性的狭窄,术后早期出现支架内的血栓几率较高,术后护理仍很重要,患者由于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易再次生成血栓而导致缺血现象再发。故术后护理依然要注意患者病情进展情况,通过有效护理达到最佳的预后结果,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马静[13]研究提示,针对与AMI患者PCI术后的心电监测仍很重要,术后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配备除颤仪,心电监护系统,密切关注AMI患者的心电水平;定期测量血压,注意血压变化情况,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的增加或减少,防止低血压出现。马静[13]实验结果显示,AMI患者PCI最佳体位为床头抬高20°~50°,可以有效降低平卧时头痛、头晕及局部出血现象发生几率;依据患者血气指标水平,选择合适的卧位;术后对于患者创口的护理亦很重要,发现创口的出血、渗血现象要给予及时的护理,卧床期对患者肢体按摩,保证肢体血供,防止肢体血栓生成;AMI患者PCI术后次日拔除鞘管时,拔管前暂时停用肝素,与患者做好沟通,嘱其积极配合;拔管过程中实时检测患者心电水平及血压变化,若发生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心率变慢等迷走神经反射症状时,可静脉推注阿托品及多巴胺或迅速补液,确保机体循环血容量正常[14]。

3.2 拔管及换药护理 有国外学者[15]指出,AMI患者PCI术后拔管时,穿刺部位拔管后需要在其上方按压止血20~40 min;无出血后,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确保患者肢端活动自若后,依据加压位置皮肤颜色及患者实际感受,确定加压包扎是否恰到好处,亦可采用沙袋压迫6~8 h,1 d后给创口换药处理,放松术肢。徐秋娥[16]研究结果显示,可采用血管吻合器,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加机体活动度;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血管吻合器后,女性患者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要增加局部按压时间。护理难点在于需要密切关注吻合器口是否存在出血点与出血性并发症。

3.3 术后抗凝治疗 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了抗凝剂,出血概率明显增加,术后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病情变化。沈春兰等[17]研究发现,AMI患者PCI术后机体呈高应激现象,血液具高凝性,术后血栓几率增高,引发支架内栓塞,术后需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处理,亦可口服的抗凝药物治疗。注意实时检测抗凝治疗过程中患者的ACT指标,调整抗凝剂的使用情况。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全身出血倾向,密切观察有无鼻、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咯血、呕血等现象,更应警惕有无颅内出血倾向,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询问有无腹痛、腹胀等,及早发现出血先兆。必要时给予止血、扩容、紧急输血、补充血容量等对症处理[18]。

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19],AMI患者PCI术围治疗期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术前告知患者于手术的过程,预后结果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患者能够在术中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帮助患者树立重新生活信心,讲解术后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出院后患者的生活习惯如何改变,通过对患者术后治疗期间的有针对性地对护理常识及药物使用情况宣传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患者身心健康。胡敏等[20]研究结果提示,由于冠心病治疗与恢复过程缓慢,在AMI患者PCI术后除了需要医护人员给予相应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外,患者需要经过自我监测及管理,可有效缓解病情进展速度,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出现。

4 延续护理

患者从住院护理延伸到出院后的日常生活,做好出院后的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宜进食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做好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切记不能漏服。做好心理疏导,告知患者AMI康复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21],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锻炼,为了减低心血管病发生率与病死率,鼓励患者进行规律的体力活动[22-23]。

5 小 结

综上所述,针对与AMI患者的PCI围治疗期,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快速有效的将患者入室实施手术;术中护理过程要密切注意患者各项血气指标监测数据,对病情进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及时做好术中突发情况的处理及护理工作,确保PCI术正常实施; 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抗凝治疗后并发症监测、健康宣教、延续护理等。AMI患者行PCI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帮助患者达到了满意的预后结果。

[1] 刘慧凤,鞠蓓蓓.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A):38-40.

[2] 张 荣,潘 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安徽医学,2016,37(4):477-478.

[3] 张 玲.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258-259.

[4] 赵 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护理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08-110.

[5] 赵晓青,肖伟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术中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167-167.

[6] 白 越,郝 宴,段丽娜.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养生,2016,1(10):182-182.

[7] 马 芳,丁 兰,代 静,等.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室电风暴发作患者的护理[J].大理大学学报,2016,1(8):81-83.

[8] 李红霞,尚亚丽,董春革,等.自我管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5):144-146.

[9] 王苗苗,陆建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电风暴患者PCI治疗的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8):116-117.

[10]李 馨,史作霞,阎 敬.IABP支持下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术后出血情况和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7):127-128.

[11]夏继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207-208.

[12]李玉洁,汤若琪.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前救治及护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63-264.

[13]马 静.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1):1830-1832.

[14]杜 娟.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96-197.

[15]Baigent C,Sudlow C,Peto R,et al.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 , myocardial infarciton, 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J].BMJ,2002,324(7329):71-86.

[16]徐秋娥.浅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对策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8):2791-2792.

[17]沈春兰,朱彩兰,谢美婵,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6):880-882.

[18]郝清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同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安徽医学,2013,34(6):836-838.

[19]Eggebrecht H,Haude M,Woertgen U,et al.Systematic use of a collagen-based vascular closure device immediately afte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procedures in 1317 consecutive patients[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2,57(4):486-495.

[20]胡 敏,邵红英.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243-245.

[21]王志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22-24.

[22]林妍霞.体力活动对于心肌梗死的影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35(2):164-167.

[23]Kaya MG,Uyarel H,Akpek M,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ur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J Cardiol,2012,109(1):486-491.

(本文编辑 肖向莉)

543000 梧州市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邱静雯:女,本科,护师

2016-12-06)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7.012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