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毒症患者伸膝装置断裂锚钉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7-02-27李立勤李炯艳司卫兵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髌骨尿毒症膝关节

李立勤 李炯艳 司卫兵

尿毒症患者伸膝装置断裂锚钉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李立勤 李炯艳 司卫兵

目的:总结尿毒症患者伸膝装置断裂锚钉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随访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20例尿毒症并发髌韧带断裂、髌骨下极骨折、股四头肌髌骨附着部断裂等伸膝装置破坏的患者,均行伸膝装置修复术,结合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康复锻炼,临床随访。所有患者术后24,48,72 h均给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完成评分后,如果患者疼痛明显,予以口服镇痛药物、肌内注射镇痛剂等对症治疗。术后2,12周复查X线片,并在2,4,8,12周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的Insall等于1976年提出的评分系统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无感染、出血以及血栓形成等表现。复查X线片提示锚钉位置良好,无锚钉松动、移位。术后24 h疼痛评分(7.25±0.62)分,48 h疼痛评分(5.83±0.72)分,72 h疼痛评分(3.58±0.67)分,提示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疼痛程度逐渐减轻。术后12周随访患者均表示膝关节无疼痛,可恢复下地行走。2周时膝关节功能评分(44.92±4.64)分,4周时膝关节功能评分(51.08±7.04)分,8周时膝关节功能评分(65.17±5.44)分,12周膝关节功能评分(88.75±2.70)分,8周前患侧与对侧相比,有疼痛不适感觉,但12周后双膝关节无明显差异。结论:尿毒症患者伸膝装置断裂锚钉固定术后配合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尿毒症;伸膝装置断裂锚钉固定;围手术期;护理

目前,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尿毒症长期存活患者逐渐增多,患者的生存要求及意识也在逐步提升,但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全身各个系统都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骨骼系统的并发症有骨质疏松、骨软化、骨硬化、纤维性骨炎,以及在轻度暴力下即可出现伸膝装置的破坏(包括髌骨骨折,髌韧带断裂以及股四头肌髌骨附着部断裂)。对于此类患者,早期固定,早期活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我科随访2012年1月~2015年12月20例该类患者采用伸膝装置修复术(包括髌腱修复术、髌骨骨折固定术、股四头肌修复术,以下统称伸膝装置修复术),结合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康复锻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访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尿毒症并发伸膝装置断裂的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5~68岁,平均52.5岁。其中髌韧带断裂8例,髌骨下极骨折5例,股四头肌髌骨附着部断裂7例。行髌腱修复术8例,髌骨骨折固定术5例,股四头肌修复术7例。血透时间3~20年,平均8.9年。均为轻度外伤,无明显强大暴力外伤病史。健侧膝关节均无异常。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实施伸膝装置修复术。患者入院后,予以下肢托临时固定,积极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根据患者血液透析情况以及其他脏器功能,予以积极早期调整。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止血带抬高驱血后予以均匀持续加压,根据术前判断伸膝装置损伤部位,取前正中切口,暴露伸膝装置,清理断端,冲洗后,如为髌韧带断裂、髌骨下极骨折,则采用直径3.0 mm的锚钉固定,锚钉端固定于髌骨下极软骨下骨;如为股四头肌髌骨附着部断裂,则采用5.0 mm锚钉固定,其位于髌骨上极软骨下骨。透视,确认锚钉位置良好后,再在缝线端予以凯斯勒缝合后在伸直位下无张力吻合。一般予以两套锚钉,平行固定。冲洗缝合,术后予以下肢托固定。并予以功能锻炼以及踝泵治疗。患者术后第2天予以加做1次血液透析。积极予以预防感染等处理,未使用止血以及抗凝药物。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常规宣教 告知患者及家属该类疾病的情况、治疗方案、手术目的、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如何配合等。教会患者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的方法[1],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器的使用以及床上踝关节背伸跖屈、股四头肌锻炼方法,向患者详细解释血液透析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血液透析期间必须配合的饮食、水分限制等。

2.1.2 心理护理 尿毒症患者受伤前生活能力差,受伤后生活不能自理,出现心理厌世、悲观失落等不良情绪。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关怀安慰鼓励患者,增强安全感,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2]。

2.1.3 术前特殊准备 注意患者有无合并心肺疾病及凝血指标,积极与血透室联系,必要时可在术前行无肝素化血液透析治疗。纠正患者基础疾病,有无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情况,予以相关科室会诊处理。

2.2 术后护理

2.2.1 基础护理 手术当日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尿毒症患者代偿能力差,加之患者本身长期血液透析,基础条件差,难以自身纠正病情。因此一旦患者出现不适,及时处理,尤其注意患肢末梢血运以及敷料外观的监测,注意敷料渗血情况。出入量、水电解质平衡监控。对于该类患者,出入量的控制尤其重要,要做到量出为入,不多补,避免出现心力衰竭。每天复查电解质,定期复查血常规,及时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予以优质蛋白质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粗纤维丰富的食物,防止大便干结。

2.2.2 疼痛管理 使用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客观、及时的评估,术后24 h内每2 h评估1次,术后48 h内每4 h评估1次,术后72 h内每8 h评估1次,根据评分等级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总分1~3分,采取心理干预、协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等措施;总分4~6分,采取心理干预及口服镇痛药物等措施;总分7~10分,采取心理干预及注射镇痛药物等措施,并及时跟踪评价止痛效果。术后膝关节屈伸锻炼1周内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及干预。

2.2.3 肾病护理 术后第2天加做1次血液透析,避免尿素氮、肌酐等产物聚积,严格按照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切忌在血液透析插管的肢体采血和血压测量,禁止在插管近端结扎肢体,告知患者睡眠时不要压迫术侧肢体,防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血栓。

2.2.4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尿毒症患者以及卧床患者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该类患者由于血流缓慢,加上血管弹性差,凝血功能差,因此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术后早期主动和被动活动,是预防该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指导患者定时翻身,做股四头肌各关节的屈伸,促进静脉回流。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皮肤以及末梢血运情况,一旦可疑,及时予以肝素等治疗。

2.2.5 功能锻炼 术后24 h即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此时患者往往疼痛,拒绝活动,需要告知患者早日锻炼可以减轻水肿及疼痛、消除黏连、促进早日功能恢复。术后48 h可在伸直位支具保护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锻炼股四头肌功能。1周左右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屈伸锻炼[3]。CPM机可以克服手法练习的不足,使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屈曲度,有效防止再粘连,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止痛。但要注意CPM机的使用要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由专人负责,尤其在训练中要防止用力过猛造成伸膝装置崩裂。睡眠时用下肢托固定患膝于伸直位。拆除CPM机后加强主动练习,增加股四头肌肌力。此外,整个过程中均需要配合踝泵进行消肿治疗,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心理疏导结合物理以及药物治疗,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3 随 访

所有患者术后24,48,72 h均采用VAS评分,完成评分后若患者疼痛明显,予以口服镇痛药物、肌内注射镇痛剂等对症治疗。术后2,12周复查X线片,并在2,4,8,12周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Insall等于1976年提出的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调查,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畸形及关节稳定性等,满分100分,总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尚可,<60分为差[4]。

4 结 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无感染、出血以及血栓形成等表现。复查X线片提示锚钉位置良好,无锚钉松动、移位。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7.25±0.62)分,48 h疼痛评分(5.83±0.72)分,72 h疼痛评分(3.58±0.67)分,提示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疼痛程度逐渐减轻。术后12周随访患者均表示膝关节无疼痛,可恢复下地行走。2周时膝关节功能评分(44.92±4.64)分,4周膝关节功能评分(51.08±7.04)分,8周时膝关节功能评分(65.17±5.44)分,12周时膝关节功能评分(88.75±2.70)分,8周前患侧与对侧相比,有疼痛不适感觉,但12周后双膝关节无明显差异。

5 讨 论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尿毒症血液透析长期生存患者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往少见的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其中,该类患者轻度暴力导致伸膝装置的损伤也逐渐多见,已引起临床的重视。伸膝装置是由股四头肌、髌骨、髌韧带组成,属于肌-骨-肌结构,提供了膝关节的活动以及平衡功能。伸膝装置的任何一部分断裂,均会导致患者膝关节不稳,活动不能。血液透析患者由于代谢物质的沉积,导致肌-骨结合处纤维强度下降明显,从而在轻度暴力下即可出现韧带断裂。

目前对于该类损伤,采用锚钉固定已经逐渐被临床所认可[5-6],但术前术后的护理仍未引起重视。该类患者具有的特殊性在于:(1)患者心理问题。该类患者由于长年血液透析,无法正常参与社会活动以及与人交流,因此导致其内向、敏感、孤独等,一旦出现伸膝装置损伤,无法行走,则加剧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该类患者迫切期望早日下地。(2)患者生理问题。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明显,心肺功能不全,手术代偿能力差,因此手术风险较大,需要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3)功能锻炼问题。由于术前疼痛、术后麻醉以及疼痛等问题,患者往往不配合功能锻炼,拒绝活动,而该手术完成后,需要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标准的护理流程以及功能锻炼路径。(4)疼痛。疼痛的管理贯穿整个围手术期,术前术后均需要正确评分,及时处理。术前教会患者使用VAS评分,并予以下肢托固定制动,减轻疼痛。术后进行准确客观的评分,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以及持续时间,及时有效地进行镇痛,包括药物镇痛以及心理干预等。(5)功能锻炼的及时性和必要性。该类患者无法耐受长期卧床,且由于常年血液透析,骨质疏松明显,对于功能锻炼提出较高的护理要求。对于该类患者要做到循序渐进。3周内以不负重锻炼为主,卧床进行膝关节屈伸以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6)血液透析。在围手术期的血液透析除了注意观察患者常规的指标外,还需要注意观察切口情况,防止出血等并发症,注意观察患者各种管道,加强护理,防止感染。

综上所述,尿毒症患者并发髌骨骨折、髌韧带断裂以及股四头肌髌骨附着部断裂等伸膝装置的破坏,因其身体的基础条件差,对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密切的病情观察、及时的病情处理均直接关系到手术疗效。因此,做好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1] 季尹霞,崔益珍,蒋 丽,等.15%乙醇冰袋链在膝关节镜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112-113.

[2] 陈雪玲.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37-839.

[3] 徐志斌,王 进,杨雅丽.带线锚钉治疗儿童髌骨袖套状撕脱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8):51-52.

[4] 季艳萍,杨 威,刘继兰,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3):1-4.

[5] 梁永新,金 亮,赵晋平.带线锚钉内固定结合可吸收钉在髋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5,45(1):54-56.

[6] Ennaciri B,Montbarbon E,Beaudouin E.Surg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quadriceps tendon rupture (a case report with literature review)[J].Pan Afr Med J,2015,22(8):243.

(本文编辑 曹素文)

215000 苏州市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骨科手术室

李立勤: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016-11-11)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9.022

猜你喜欢

髌骨尿毒症膝关节
全膝置换术中髌骨的处理/HELD M B,GAZGALIS A,SARPONG N O,et al//JBJS Rev,2021,9(9).doi:10.2106/JBJS.RVW.21.00054.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人物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髌骨软化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