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猪病治疗中解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

2017-02-27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1期
关键词:武陟县镇痛药抗菌药

(武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武陟 454950)

浅析猪病治疗中解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

秦军波

(武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武陟 454950)

解热镇痛药是猪病治疗中使用较多的药物,在猪病的诊疗上,广泛存在对这类药物的本质、特点、副作用以及发热这一病理现象的许多错误认识,由此造成解热药的滥用。众多兽药生产商为了牟利,迎合这些错误的认识,违规将解热镇痛药与抗生素类药任意组方,形成用抗菌药必然用到解热药的事实;许多复方抗菌药中,解热药用量大得惊人,而主药(抗菌药)含量少,不是用抗菌药来控制感染,而是靠解热药来临时退热,临床上表现为用药好点,不用体温就复升,造成反复用药,多用药。许多猪病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反复使用解热药带来家畜体力衰竭与实质器官的损伤而加重病情,难以治愈而死亡。兽医临床上只有正确认识发热和解热药应用原则,才能有效地发挥解热药的作用,避免盲目用药造成的损失。

1 正确认识发热

1.1 各种病原微生物致热源性发热

如细菌及其产物、病毒、螺旋体、真菌、原虫等,当其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后,或进入红细胞后,就释放白细胞致热源,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反应。

1.2 组织致热源性发热

致热源含在脏器与肌肉组织内,细胞变性、坏死时可释放出来,如肿瘤等;神经介质致热源,如5-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状腺素等,均可引起发热。

1.3 非致热源性发热

见于产热增多,如破伤风、应激综合征、公猪配种过劳;见于散热减少,如猪的严重疥螨、大面积渗出性皮炎、中暑等。

发热是机体的防卫性反应,在体温升高的同时,白细胞增多,吞噬作用增强,物质代谢加快,抗体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对消灭病原微生物,恢复机体健康是有利的,预示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过高的发热,长期的发热(指5 d以上哪怕是低热)都是不利的。

在兽医临床诊断中,一定要首先鉴别是哪一种致热源性发热,并根据猪体温升高的程度,判断是微热(体温升高0.5~1.0℃),中热(体温升高1.0~2.0℃),高热(体温升高2.0~3.0℃)或极高热(体温升高3.0℃以上);是病理性发热或是非病理性发热。

2 解热镇痛药的应用原则

对一般发热病猪绝对不能轻易使用解热药,而应首先明确诊断。当不能明确诊断,要做试探性治疗诊断时,若用了解热药那么治疗性诊断就缺乏正确性。

当体温超过42℃时,可考虑给予解热药,若猪体无全身性重大反应,如高度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最好不给解热药,仍以控制感染为主。控制感染后的降温是一种缓慢的过程,不要动摇决心。

解热药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和安替比林及复方制剂,由于肾毒性,粒细胞减少,使用时剂量要准,不可反复使用。

柴胡注射液退热作用确实,还能改善肝功能,可以作为退热药首选。

解热药并不能将升高的体温完全降至正常,不消除发热的病因,是难以退热的。例如,中暑是散热减少所致,物理降温最有效;不消除应激因子便无法治疗应激综合征的发热。

S858.28

B

1004-5090(2017)01-0030-01

2016-12-15)

猜你喜欢

武陟县镇痛药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武陟县“联动云”共享汽车运营模式分析与改进
武陟县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思 夫
服镇痛药六误区
服用镇痛药的六大误区
武陟县
14种市售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