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02-26王曼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王曼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农医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郑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曼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农医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对郑州市开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具有较明显优势,但存在收费偏高、医护配置低及养老机构医保定点覆盖率低等缺点,影响和制约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梯度,完善多部门协调发展体系,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及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及质量评估标准,推进“互联网+养老”等措施,将有助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发展现状;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社会负担重;农村老龄问题突出;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未富先老矛盾凸显[1]。河南省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省份和人口大省,养老问题尤为突出。2016年6月17日确定郑州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之一,积极探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对于推动郑州市乃至全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访谈法和实证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市开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机构进行调查,分析郑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

1 调查研究方法

1.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自制调查问卷,抽取其中7家医养机构,对其养老机构负责人、护理人员、在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护理人员学历水平、床位数量、问题建议等。共发放护理人员问卷150份,回收138份,回收率为92.0%;发放在住老人问卷350份,回收323份,回收率为92.3%;发放养老机构负责人问卷7份,回收率为100%。

1.2访谈法对医养机构的负责人、护理人员、在住老人及其家属进行访谈,了解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基础设施、服务层次、需求、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及意见等。

2 调查结果

2.1.1医养机构中专业护理人员匮乏,专业知识水平有限通过对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有3家医养机构配置的护士仅有3名,2家机构配置护士4名,还有2家机构配置护士5名,而其床位数均超过了200张,入住老人也超过了70%,与床位数不成比例,护士配置数量严重不足。同时,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及专业培训。大多数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且薪资福利待遇较差。这不仅会影响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还影响养老机构的信誉和发展。因此,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专职医护人员配置,专业护理人员的缺乏、待遇低、专业素质较低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1.2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层次较低,康复设施不到位调查发现郑州市现有的实施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中,能够达到较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只有直接内设养老机构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医疗水平达不到专业水准,医护水平偏低,较难满足患病老人的需求。本次调查发现入住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者多,且绝大多数为半失能老人,尽管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了较为健全的生活娱乐设施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仍有多数半失能老人对居住生活条件表达不满,不满意率达31.2%。这可能是由于现代康复理念和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康复器械较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康复治疗手段匮乏,康复场地面积不大等。

2.1.3入住老人的情感和心理健康方面未被重视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入住老人存在抵触、孤独、焦虑等负性情绪。部分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主要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料理,而未将日常健康体检纳入管理中。但调查中发现,入住人员感到寂寞孤单者占41.1%,说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虽有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水平意识,但对其情感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认识及处理缺乏主动性,不能做到主动关注入住老人的心理健康,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师等。

2.1.4养老费用与医疗保险政策不畅通,入住率较低医疗保险报销一直是河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制约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大部分医疗保险基金很难直接与养老机构内的医疗中心进行医疗费用的结算。同时,大部分商业保险公司不为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投保,失能、患病、高龄的老年人更是被排除在外。研究对象中有76.3%的老人要自己承担住院费用,认为养老机构收费比较合理的仅占9.1%,认为收费偏高的有36.9%;多数入住老人患有躯体疾病,需长期服药,尤其是患慢性病、疾病康复期、疾病终末期,需反复长期治疗,增加了入住人员的经济负担,加之缺少医疗保险政策支持,使有限的床位使用率低。

2.1.5医养机构缺乏经济支持和法律保护养老服务行业的经济实力整体不够强,这些机构不能得到国家财政的相关支持,只能依靠各级财政、民政主管部门和一些爱心企业家的资助。近些年来,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行业的需求增大,增长速度较快,支付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养老服务行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只能基本维持现状[2]。另外,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尚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支持,一旦老年人出现病情变化,需要更换治疗方案,或者转院时出现突发意外状况,很难区分相关责任。

2.1.6多部门参与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体系尚不健全中国普通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审批和管理,医疗卫生服务由卫生部门认定和管理,医疗报销由社保部门管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涉及的3个部门相互独立,使其受限于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等因素,各部门对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较难协调一致,不能有效实现政策协同和服务衔接,使得养老服务供给中跨部门协作受到限制,资源的有效整合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3 解决制约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发展

的对策

基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考虑到国内外较先进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经验,结合当前郑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工作发展的现状和经验,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3.1根据不同需求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梯度根据身体状况可以将老年人分为不同层次,按照其服务需求从而构建多层次、递进性的专业化服务梯度。这需要民政、卫生、社保等部门配合,制定一套系统、科学的健康评估系统和方法,对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准确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老人安排于服务重点不同的养老区。

3.2加强组织领导,多部门协调完善发展体系养老服务的资源整合供给机制可直接影响医养结合是否能顺利实现,需要寻求跨部门协作,完善医养结合发展体系。首先形成统一的需求评估体系,对服务资格及服务内容需求进行整体评估,形成统一、科学、权威的评估程序、标准和方法。其次是形成科学的资源分配机制,将有限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群体。第三是形成严格的服务质量监控系统,政府应介入到服务机构的质量评估监控体系中,开展对整个服务过程质量水平的监督。第四是服务资源的衔接与转介,这对于养老服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及老年人的分流有积极作用。

3.3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及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本次调查发现,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水平较高,收费亦较高,但入住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部分老年人承担不起相关费用,经调查认为费用高者达到36.9%。政府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事业,并通过有关政策吸引和激发社会力量捐赠资金、物资,形成对政府帮扶的有效补充,同时激发社会力量的专业优势,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费用捐赠、亲情陪护、心理疏导等多种形式的慈善医疗服务。

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把需要长期护理、治疗的老人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医疗护理相关费用由护理保险资金给付,同时还要做好与医疗保险政策的有效衔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可通过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划拨出一定的比例,并将现有零散的养老服务补贴费用整合起来,同时还要逐步扩展其他多元筹资渠道。此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实施还需要公共财政的大力帮持,可以采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方式进行实现,对购买养老服务的范围、流程等具体实施细则进行规定。

3.4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人才培养,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做好人才资源储备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策略推进:一是应构建一体化的行政协调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应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并支持职业院校、大专院校、高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中、高级老年专业护理人才,并以区域内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机构为平台,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要加大养护专业服务人才的培训力度,注重专业化技能培训与规范化管理。整合现有的本地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定期技能培训,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3]。二是要完善薪酬体系,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此外,养老机构为护理人员交相应社会养老保险金,同时政府对其进行补贴,还要逐步建立护理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

3.5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及质量评估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制定完善服务规范及质量评估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级医养机构进行不定时检查,及时发现并积极整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避免服务资源与医保费用的浪费。

3.6“互联网+”提高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质量要完成全方位、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依靠传统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需要“互联网+”的支持,依托网络平台,使老年人、医护人员、家属、陪护等人员联系在一起,实时掌握老人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互联网+养老”是对传统养老服务的升级改造,融合了养老服务、互联网思维、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以大数据为核心,将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档案等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建立智慧养老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老年人的健康监测数据可在此平台上进行分析后发回医养机构,老人和家属均可通过手机随时查询[4]。

4 结论

目前,养老问题较为严峻,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正逐渐凸显它的优势,但是目前中国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该模式服务体系,通过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梯度,完善多部门协调发展体系,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及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及质量评估标准,推进“互联网+养老”等措施,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产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与医疗护理需求。

[1] 张晓杰.医养结合养老创新的逻辑、瓶颈与政策选择[J].西北人口,2016,37(1):105-111.

[2] 赵艺,马欣婷,曾玉娟.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运营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4,(24):189-190.

[3] 邓庆,甘霈,任国胜.养老医疗护理康复职业培训融一体构筑“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J].中国科技产业,2014,(6):44-47.

[4] 黄子源.“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探讨——以B市某老年护理院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14(2):58-64.

R-1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5.024

2017-02-03)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