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履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17-02-26秦敏宗殿龙时丕坤史红红

河北果树 2017年2期
关键词:蜡质脱皮若虫

秦敏,宗殿龙,时丕坤,史红红

(山东省东阿县林业局252200)

草履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秦敏,宗殿龙,时丕坤,史红红

(山东省东阿县林业局252200)

草履蚧,属同翅目蛛蚧科,又名草鞋虫、树虱子,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该虫在东阿县多年来仅在杨树上呈点、片发生,危害不大。但自2009年开始,该虫逐渐蔓延扩散,并开始向果园转移,给果树生产造成较大危害。2010年仅东阿县陈集乡新植梨树0.13 hm2,45%受该虫危害,造成约15%的幼树死亡。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雄性成虫体长约5 mm,翅展约l0 mm,复眼较突出,头及胸部黑色,腹部紫红色,翅淡黑色,触角黑色,鞭状,10节。雌性成虫体长大约l0 mm、宽5~5.5 mm,扁椭圆形,无翅,背面稍隆起,形似草鞋,黄褐色至红褐色,体表附有一薄层白粉状蜡质分泌物,触角黑色、鞭状,多为8节。

1.2 卵椭圆形,长约1 mm,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橘黄色,包被于白色絮状卵囊中。

1.3 若虫与雌成虫相似,但体小色深。

1.4 雄蛹呈圆筒状,褐色,长约4 mm,外被白色蜡质絮状物。

2 发生规律

草履蚧在东阿县一年发生l代,以卵在卵囊中于寄主树冠下的土缝内、石块下及烂草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2月中旬开始孵化,孵化后若虫先停留在卵囊内,待气温升高后,若虫开始出土上树危害,2月底至3月初达盛期。若虫出土上树多集中在10:00-14:00,多在阳面沿树干向上爬到嫩叶、嫩枝、嫩芽等处吸食危害,虫体较大后则在较粗的树枝上取食危害。初龄若虫行动不活泼,喜在树洞或枝杈处隐蔽群居。4月初若虫第1次脱皮,脱皮后虫体增长,活动性增强,开始分泌蜡质。4月下旬第2次脱皮,雄若虫不再取食,潜伏于树皮裂缝、土缝、杂草等处,分泌蜡质絮状物缠绕化蛹,蛹期约10 d,5月上旬羽化为成虫。雌若虫第3次脱皮后,变为雌成虫,并与羽化的雄成虫交尾,5月中下旬为交尾盛期。交尾后雄成虫死亡,雌成虫继续取食危害。5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下树,钻入树干周围的石块下、土缝等处分泌白色絮状卵囊,产卵其中以越夏、越冬,每只雌成虫最多可产卵100粒左右。

3 防治措施

3.1 物理防治

3.1.1 阻隔法利用草履蚧上下树的特点,在2月中旬若虫上树之前,先在树干基部刮去一圈15 cm宽的老翘皮,然后绕树缠一圈宽约10 cm的胶带,并涂上粘虫胶或者由废机油、黄油和农药混合液组成的药油,阻止若虫上树危害。第2次要在5月中旬重复涂胶,以阻隔下树产卵的雌虫。要经常查看,发现有风干现象要及时增涂粘虫胶或药油,如果死虫过多、过厚要及时进行清理。

3.1.2 诱捕法于5月下旬即雌成虫下树产卵之前,在树干周围挖半径90~100 cm、深15~20 cm的坑,在坑内放置树叶、杂草等,诱集成虫入内产卵,然后将其集中杀灭。

3.1.3 清除虫源在秋冬季节树木落叶后,及时清除树下的树叶、烂草等杂物,集中烧毁,以消灭其中的虫卵。结合抚育管理,林地翻土,破坏虫卵的越夏和越冬场所,并收集树干周围土壤中的卵囊集中烧毁。

3.2 化学防治

3.2.1 喷药防治发现已有若虫上树,应及时用2.5%溴氰菊酯2 000倍液或25%蚧虱净800倍液或10%吡虫啉3 000倍液喷雾触杀,喷药时间应在3月中旬之前,此时虫体小、体被蜡质层薄,抗药性差。

3.2.2 树干注药对于高大的树木,喷雾无法达到树冠,可在树干基部周围以45°角打3~4个孔,用注射器向孔内注入氧化乐果、吡虫啉等内吸性农药,每孔注入2~4 mL,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3.3 生物防治草履蚧有很多种类的天敌,如大红瓢虫、红环瓢虫、红点唇瓢虫、鸟类等,天敌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草履蚧的种群繁殖,是防治草履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产中应注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充分保护天敌昆虫和鸟类,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控制草履蚧危害。

S433.3

B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2.023

2016-09-20

邮箱:dongelz@163.com

猜你喜欢

蜡质脱皮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果实蜡质的研究进展
JX-BPJ新型青核桃脱皮清洗机
无蜡质芥蓝突变型叶表面蜡质超微结构观察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
手脚脱皮小偏方
生物酶法制备蜡质玉米淀粉纳米晶及其表征
鉴定出纽荷尔脐橙果皮蜡质中的六甲氧基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