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犊牛腹泻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7-02-26胡俊慧

中国牛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补液犊牛病原体

胡俊慧,王 磊

(张掖市畜牧管理站,甘肃 张掖 734000)

犊牛腹泻是指犊牛在哺乳期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以拉稀便、呕吐、脱水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的疾病,以出生3周龄以内的犊牛为高发群体,由于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难于控制,尤其对规模养牛场影响更大,严重时可致70%的犊牛发病,死亡率高达50%,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牛场饲养管理的难点之一。

1 发病原因

犊牛腹泻是由病原体、外界环境、饲养管理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排黄色稀软粪便,随后逐渐变为黄色水样,有的病犊肛门括约肌松弛排粪失禁不断有稀便从肛门流出,有的还排出带有黏液和血液的稀便。病初体温基本正常,随病情加重,病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直至废绝,体温下降到常温以下,脱水明显,最后因心力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卧地不起、昏睡直至死亡。根据是否由病原体引起可分为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两种,传染性腹泻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腹泻,病原体是腹泻的触发器,脱水、酸中毒、电解质失衡才是腹泻导致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1]。病原体中细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常见病毒主要包括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寄生虫主要有隐孢子虫、球虫以及线虫[2]。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发病日龄多为1~7 d,冠状病毒和隐孢子虫发病日龄多为7~21 d,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发病日龄多为7~28 d,球虫一般在21 d以上。非传染性腹泻主要是犊牛出生前后由于管理不善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包括孕牛围产期营养缺乏、初乳饲喂不足、饲养环境恶劣、天气变化反常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任卫青等报道,出生15 d之内的犊牛腹泻的月平均发病率为14.10% ,死亡率达 8.03%[3]。哈利等对张掖市犊牛腹泻调查显示发病率为9.6%,死亡率为3.5%[4]。

2 鉴别诊断

对于犊牛腹泻治疗应建立一套应急治疗方案,当犊牛发生腹泻时,可首先采取该应急治疗方案,然后再确定病原后,在此方案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犊牛腹泻可根据其以往病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再结合多联抗原快速检测、多重 RT-PCR分子病原诊断等技术快速、准确的对病原进行实验室确诊[5-6],这样才能准确、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降低犊牛腹泻死亡率。在生产中可参考借鉴李复煌等制定的一套简易鉴别诊断表[7],充分结合本场实际制定简易应急治疗方案。

3 防治措施

犊牛腹泻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发病机理复杂等特征,科学合理的预防治疗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犊牛成活率的关键。

3.1 补液

由于引起腹泻的病原大多没有特效药物,及时治疗缓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保证犊牛耐过恢复胃肠道机能为治疗关键,补液是犊牛腹泻首要治疗措施。腹泻会导致体液大量丧失,腹泻1 d损失的水分可达体重的5%,当体液损失达体重14%以上时犊牛往往就会死亡,所以要尽早补液。常用的补液方法为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只要犊牛能够吸奶和吞咽就能够进行口服补液,口服补液一天后无好转进行静脉补液。补液时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确定脱水性质选择溶液,如低盐性脱水选择生理盐水为主,如高盐性(高渗性)脱水,选择5%葡萄糖为主,以平衡电解质维持血液渗透压,脱水严重,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用碳酸氢钠碱性药纠正[8]。

表1 犊牛4种主要腹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简表

3.2 药物治疗

引起传染性犊牛腹泻的病原体不同,治疗药物也不同。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肌注阿莫西林或磺胺类药物;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尽早用抗生素治疗,口服或静注非甾体类抗炎药;魏氏梭菌引起的腹泻发病初期可用青霉素治疗,同时口服或静注非甾体类抗炎药,病重犊牛可静脉快速输注150 ml 高渗葡萄糖溶液,然后口服补液盐或大量饮水,促进毒素排泄;牛球虫病多使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钠100 mg/kg口服或氨丙啉5~10 mg/kg口服治疗;目前防治隐孢子虫唯一的有效药物是常山酮,按 0.1 mg/kg 体重口服,连用 7 d,但常山酮毒副作用较大;对于病毒性感染,有关疫苗处于研发阶段,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措施是使犊牛通过母乳获得母源抗体被动免疫,一旦犊牛发病应立即隔离补液,防止脱水、脱盐而引起中毒及休克,若有细菌继发感染,应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但用药物进行治疗时需注意,病毒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病毒性腹泻的有效预防措施是接种疫苗;寄生虫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需要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在细菌性腹泻中,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引起的腹泻,用抗生素治疗可能会导致大量菌体死亡,释放大量毒素,导致毒血症,甚至死亡;细菌性犊牛腹泻可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头孢类药物等;长期口服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有些菌群大量繁殖,延长腹泻时间;注射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口服[1、9、10]。一般情况下,给新生犊牛口服接种减毒疫苗,抗体产生时间在10天左右,对7日龄以内犊牛难以获得抗感染保护,合理的免疫程序应该是接种怀孕母牛。

3.3 其它防控措施

虽然犊牛腹泻是犊牛饲养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但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在日常饲养管理中,母牛营养直接影响胎儿发育,有效的初乳饲喂管理可降低病原感染率与犊牛腹泻发病率,犊牛饲养环境通风、保暖、降温等也可为犊牛期生长发育提供有力地保障,避免犊牛腹泻发生。任何常规饲喂的变化,均可导致犊牛营养性腹泻,应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从妊娠母牛饲养、初乳期饲喂、犊牛环境、犊牛营养等方面做好细节管理,减小犊牛腹泻发生率。对有条件的养牛场,要考虑使用犊牛岛,建立犊牛生物安全隔离区,新生犊牛要尽快与母牛分开,单独饲养在犊牛岛中,一般要求15%的犊牛岛有7~15 d的空圈消毒时间[7]。通过犊牛岛基本能切断大部分犊牛之间的交叉感染,减轻环境感染压力。当犊牛腹泻时,应及时将病牛隔离,单独饲养于干燥、温暖、消毒的圈舍中,及时清粪、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可减少病原体散布。此外,要注意避免包括饲料、饮水、冷热、转群等应激因素。

4 结语

犊牛腹泻严重影响着养牛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尽管大部分养殖场制订并实施了许多预防治疗措施,但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显著。对犊牛腹泻的治疗通常采用口服或静脉补液,以及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还可引起犊牛肠道菌群失调,造成机体生理机能紊乱、病情加重,同时还造成了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在引起犊牛腹泻的因素中,非感染性因素同样重要,因为新生犊牛抵抗力差,受环境影响大,但非感染性因素经常被管理人员忽视,管理和控制比预防和治疗更具成本效益[11]。犊牛腹泻严重影响了犊牛的正常生长,而且犊牛死亡、治疗费用和治愈犊牛长期发育不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牛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对于规模养牛场,如果预防和管理不善,犊牛死亡率将会大幅上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营者必须高度重视,严格管理,预防发病才是重中之重。

[1] 潘保良,苏山春,于童,等.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4):48-52.

[2] Cho YI, Yoon KJ. An overview of calf diarrhea - infectious etiolog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J]. J Vet Sci, 2014, 15(1):1-17.

[3] 任卫青,王新庄.犊牛腹泻的病因分析与治疗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0):183-186.

[4] 哈利,何彦春.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犊牛腹泻原因调查及防治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15,41(5):56-57.

[5] 段新华,李建军,杨学云,等.致犊牛腹泻肠毒素大肠杆菌多重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动物检疫,2010(1):33-34.

[6] 尹德琦,何润霞,龙淼.犊牛腹泻病原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1):90-94.

[7] 李复煌.北京地区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及综合防控[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

[8] 林清,昝林森.犊牛饲养过程中的腹泻问题[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4):84-87.

[9] 荔霞,王胜义,刘永明,等.犊牛腹泻病因及药物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0):161-164.

[10] 廖党金,叶勇刚,汪明,等.犊牛腹泻病流行情况调查与解决措施[J]. 中国奶牛,2012(12):34-35.

[11] 曹明泽,朱阵,王磊,等. 犊牛腹泻概述[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7下):116-119.

猜你喜欢

补液犊牛病原体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北京市某高校规律运动大学生补液知识与态度调查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