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研究
——以河北巨鹿县云平台培育模式为例

2017-02-25赵淑梅

关键词:培育互联网+农民

赵淑梅,张 佩,张 亮

(1.石家庄市职业财会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11;2.巨鹿县农业局,河北 巨鹿 055250 ;3.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研究
——以河北巨鹿县云平台培育模式为例

赵淑梅1,张 佩2,张 亮3

(1.石家庄市职业财会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11;2.巨鹿县农业局,河北 巨鹿 055250 ;3.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基于“互联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信息化时代的趋势,河北巨鹿县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云平台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巨鹿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云平台主要有四大功能:发布信息、沟通交流、跟踪服务及动态管理。模式特征主要体现为“三结合一诊断”,即线下面对面辅导与线上自学相结合、线下理论考试与线上无纸化考试考核相结合、线下交流与线上交流相结合和网上远程诊断。巨鹿县通过实施基于“互联网+”培育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能力,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素质。该模式对其他地区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互联网+;云平台;新型职业农民;巨鹿县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05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的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其中以教育培训为基础的素质提升是关键。目前,较为普遍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为依托基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推广,这种模式一般要求有固定的场所、相对集中的时间。该模式优势是便于面对面、一对一指导,及时接收学员反馈信息,劣势在于受时间、空间限制,在农闲时组织培训容易、而农忙时学员难集中[1]。此外,受基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基础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和工作经费少等因素制约,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教育培训进村入户的问题,很难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的新需求。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与农民之间脱节和断裂,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短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这种新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个“短板”。既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又可以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过程,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巨鹿县农广校采用“互联网+”形式,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建立了“巨鹿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云平台”,打造了一款集在线移动学习平台、信息查询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手机报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手机APP终端,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公共平台,实现了利用互联网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远程培训、即时服务、专家在线咨询和跟踪管理考评等一系列环节,帮助农民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巨鹿县自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县以来,共培训农民1 213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725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巨鹿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云平台的功能

巨鹿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云平台以面向和服务新型职业农民为宗旨,是集工作安排、信息发布、学员信息采集、在线培训考试、在线跟踪服务和认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主要有四大功能:发布信息、沟通交流、跟踪服务及动态管理。

(一)通过平台发布信息功能

发布信息功能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云平台的最基本功能。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可以让广大农民学员及时掌握巨鹿县乃至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动态,方便农民的同时也使工作公开透明,便于农民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在平台上发布惠农和培育政策并进行多角度解读,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政策;发布相关技术信息,便于农民根据实际需求自主学习;发布市场信息,便于农民进行生产经营决策。

(二)实现多方交流功能

多方交流功能是最活跃的功能,起到信息交换的作用。智能手机、网站是其中重要的载体。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着手机培训的开展,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智能手机培训,帮助农民学习“上传、下载、信息浏览和交流”技能,实现随时随地“掌上学习”。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宽了,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可以通过学员与学员之间、技术人员与学员、专家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得以解决,实现信息互通。

(三)实现跟踪服务功能

跟踪服务功能是云平台的重要功能,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了工学矛盾突出、难以保证学习时间和效果的问题。利用云平台、QQ群、微信群,即时发布培训视频、培训技术,让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学不会可以反复回放、查询,培训老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对农民进行回访、远程指导。此外,开通在线咨询为农民提供开放性的空间,变“短期集中培训”为“不间断培训”,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融通、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跟踪服务功能可以快速、便捷地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真正达到培育效果。

(四)实现动态管理功能

动态管理功能可以保障培训、培育的时效性。通过云平台的建设,教育培训实现了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转变,便于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动态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云平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数据库,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考核,并进行大学生创业、农民工返乡和退伍军人等新加入和退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动态化管理,使培育更加高效、便捷。

二、巨鹿县“三结合一诊断”云平台培育模式

巨鹿县在坚持传统手把手、面对面培训指导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实施实名注册,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线开展教育培训、移动服务、技术咨询、认定管理和绩效考评。在培训过程中采取“集中授课+线上集中辅导+线上线下自学+实践教学”的培训形式,落实“三结合一诊断”云平台培育模式。

(一)线下面对面辅导与线上自学相结合

在集中授课时,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辅导,集中授课结束后,学员将学习场景截图上传,后台显示学习进度和打印学习结业证。由于农民闲暇时间的不稳定性,开设在线课堂可以将全国优秀老师的讲课视频和文档通过网上课堂呈现,让农民随时随地学习,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同时,可以通过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点击量,测算出学员对某些类型知识的需求程度,便于及时改变培训内容。

(二)线下理论考试与线上无纸化考试考核相结合

建立线上考试考核系统,从“纸上谈兵”到“网络实战”成为趋势,既考验学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可以反映出对新技术手段的熟悉程度。通过线下笔试考试与在线考试相结合,既可以掌握学员的学习成果,又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学员对云平台新科技手段掌握的熟练程度。

(三)线下交流与线上交流相结合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由于价格不高、技术先进,已成为我国农民普遍配备的通讯工具。由于携带方便、普及率高和服务开发成本低等特点,智能手机非常适合基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为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和互相交流的主要工具。巨鹿县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一方面利用办培训班的时间让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之间进行线下交流,另一方面利用云平台,组织专家定期在线与农民交流。农民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通过平台向专家咨询,并运用手机终端定位功能,对不能在网上解决的问题进行入户服务。此外,可利用培训期间建立的微信群或QQ群,开展专家与学员,农业技术人员与学员、专家与农业技术人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多向互动交流,为学员提供政策、技术和创业信息服务。

(四)网上远程诊断

对于季节性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指导学员使用智能手机,对出现问题的植株进行拍照或以摄像方式通过微信或QQ发送给跟踪指导专家,进行网上远程诊断,并给予准确、及时的指导。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培训、服务的时效性,而且利用了农民夜间的空闲时间,广泛开展网上交流,做到生产交流两不误,随时随地了解培训学员的生产经营状况,收集培训学员的服务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网上远程诊断还从心理上满足了农民对培训教师的需求,让农民随时有师可寻。扩大了培训的影响力,营造了农民参加培训的浓厚氛围。

三、巨鹿基于“互联网+”培育模式取得的成效

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开发利用,推进了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利用云平台和手机实现了让农民方便快捷且以最低成本获取优质培训资源,为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末梢堵塞”现象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2]。巨鹿县农广校利用网络服务平台持续开展追踪服务,2016年在云平台共解答技术问题120余条,发布天气预报信息、生产重要节点技术知识350余条,利用手机定位入户指导30余户,并取得了以下显著成效。

(一)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经过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意识提升,能主动接受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绿色有机无公害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农业科技技术,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全县建立科技示范园区50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全覆盖,累计推广新技术35项、新品种50个,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5%。例如南哈口村引进西瓜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注册了“哈口牌”商标,全村仅西瓜种植就年增收达3 000多万元。

(二)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学员获得感增加,涌现出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全县有50名学员带头创建了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有226名学员成为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方面的能手。例如返乡农民工袁丽丽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转变了创业观念和经营理念,在王虎寨镇张庄村投资400万元流转土地建设草莓、葡萄、瓜果、蔬菜大棚和动物观赏园,建成了“鑫行休闲农业采摘园”。学员樊运海通过参加养殖培训班,学习了现代化养殖技术,新上一套智能化蛋鸡养殖生产线,把原来4 000只的养鸡场规模扩大到12 000只,2016年纯收入达30万元,目前正在筹建一个集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生态循环园区。学员司敬活2015年成立哈口果蔬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发展果蔬大棚3 000多个,每个大棚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建新型日光温室大棚20多个,带动周边农民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形成了约67万km2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3]。

(三)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巨鹿县立足本地设施蔬菜、中药材、肉鸡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开设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进而推动特色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新建蔬菜标准园、中药材示范园21个,通过示范推广无公害金银花生产、枸杞规范化栽培及中药材水肥一体化灌溉新技术,带动发展无公害金银花生产基地4 000km2、枸杞规范化生产基地1 330km2,占全县中药材基地面积的45.5%。同时,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2016年全县新增流转土地6 447km2,总面积达到1.2万km2,比2014年底的流转土地总面积增加了1倍多。

(四)发展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巨鹿县通过“三结合一诊断”云平台培育模式的实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人才保障,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巨鹿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新型职业农民+农户”等形式,从土地流转、资金扶持、项目倾斜、贷款贴息等方面对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支持。目前,全县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组织386家、家庭农场50家。

(五)增强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能力

通过云平台实时发布政策信息、政策解读,市场信息及创业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拓宽了农民获得创业信息的渠道,增强了农民的创业能力。2016年被认定的174名新型职业农民中,有166人启动致富农业项目,比例达到95.4%,初见成效128人,占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人数的73.6%,实现了从普通农户向种养生产经营大户的转变。

(六)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素质

通过云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培养了一批爱农业、懂生产、会经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生产趋于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管理趋于现代化,能够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中找到增收致富新渠道,热爱农业,扎根农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一代职业农民。例如,西郭城村王春山,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和到外地考察,思想意识发生很大转变,流转土地13km2,办起了家庭农场,当年收入30万元[3]。

[1] 刘黎昂,赵水民.“互联网+”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563-567.

[2] 王伯文.发挥信息化条件下农广校体系远程教育优势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农民科技培训,2014(4):22-25.

[3] 杨会全.互联网+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路径分析[J].当代经济,2016(9):17-18.

[4] 张佩,孙晓杰.打造“123451”培育模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 [J].河北农业,2016(4):57-59.

[5] 李巨银,张红红.“互联网+”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作用[J].农民科技培训,2016(1):36.

(编辑:刘伟霄)

2017-02-28

赵淑梅(1969-),女,河北赤城人,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数学信息化教学与研究。

G

A

1008-6927(2017)02-0117-04

猜你喜欢

培育互联网+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