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农林高校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发展研究与实践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2017-02-25魏学军锡建中陈焕英张玉星

关键词:授权点学位导师

魏学军,何 义,锡建中,陈焕英,张玉星

(河北农业大学 学科建设与学位管理办公室,河北 保定 071001)

地方农林高校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发展研究与实践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魏学军,何 义,锡建中,陈焕英,张玉星

(河北农业大学 学科建设与学位管理办公室,河北 保定 071001)

学科是学位点的基础,学科的内涵比学位点更广泛。学科与学位点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况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目前,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多部门分块管理的现象导致政策及措施落实不通畅;学科方向和学位点方向不一致,内涵分散;学科队伍与学位点导师队伍不一致,向心力不足。河北农业大学提出了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发展建设的途径。即:管理体系协同,设定协调统一的建设任务,提升学科和学位点核心竞争力;方向协同,进行二级学科及其方向的系统梳理和凝炼,以学校文件形式确定了以学位授权点为基础的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目录;师资队伍协同,进一步明确学科带头人和方向带头人及学术梯队的组成,达到汇聚学术队伍、凝炼学科方向的目的。

地方农林高校;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协同发展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026

国家提出的“双一流”建设方案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指明了未来的发展和努力方向,学位授权点由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建设和提高质量,为高校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高校的管理者和从业者中,对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两个重要概念模糊混淆或者完全割裂,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着多部门分块管理的现象,“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关系,影响到了两者发展的思路和措施,进而影响到了整个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学科和学位点关系,指出两者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发展建设的途径与方式。

一、学科与学位点的关系分析

(一)学科与学位点的内涵联系

学科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含义多重的术语,在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定义。一般来说,学科是一定科学领域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围绕着特定的知识理论体系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组织单元[1]。学位点即学位授权点,是指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的可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其原始属性是一种资格和能力,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依托和载体[2]。从两者的内涵来看,学科是高校执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基本职能的基本单元,比学位点的内涵和覆盖面广泛;学位点侧重于教学与人才培养活动,其本质是依托于学科而获得学位授权资格。

(二)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关系

学科建设的内涵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和学科声誉等,侧重于一流的师资队伍、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大的学科平台和科研平台、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等方面。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远性的建设工程,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建立并拥有一批高水平一流的学科。从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来看,学位点建设内涵是围绕培养目标和学位标准,以研究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支撑条件等为基础,侧重于教学与人才培养活动。两者内涵之间有交叉重叠,但学科建设的覆盖面明显大于学位点建设。学科建设的水平影响学位授权点的层次和数量,学位点的层次和数量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动力,是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获得更高一级学位授权资格的学科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和发展后劲,也能在学科竞争中赢得更多资源。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之间关系联系紧密,两者不能割裂,需要协同建设与发展,相互促进,逐步形成良性循环[2]。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二、学科与学位点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自1978年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来,学科与学位点管理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部队)与高校三级管理体系,在三级管理体系中,均存在着条块分割,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的现象。在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学位管理层面,有的高校设有一个单独的管理部门,有的高校分别设有两个管理部门;有的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管理设置为一个综合管理部门,而学位管理工作设置在研究生院(学院、处)。学科建设和学位管理内涵广,涉及到学校的主要职能处室,例如,学科队伍主要由人事处来管理,科学研究的职能由科技处(科研院)进行管理,人才培养的职能由研究生院(学院、处)、教务处等进行管理,而条件建设涉及国资处、后勤处、规划处等多个部门,学术交流涉及科技处、国际合作处等部门。总的来说,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学科建设和学位管理部门应具有综合、组织和协调功能。如果缺乏系统的管理理念指导,又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分散的管理主体可能造成管理的内耗增加和管理成本的上升,将严重影响学科建设的效果[4,5]。学科建设由于有各级重点学科专项经费的投入,学科发展的目标性、系统性较强;学位点的发展主要靠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原动力,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而不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行为[5]。

(二)学科方向和学位点方向不一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指出,一级学科一般应具有2~4个相对稳定、体现学科特色的学科方向。学科方向作为学科的基本组成,一级学科下设置的学科方向具有二级学科的性质,二级学科下设置的学科方向具有另外一个称呼“三级学科”[4]。在学科建设的内涵方面,凝炼学科方向作为首要建设任务。学位点方向往往更加具体,一般称为研究方向或培养方向,与学科方向有一定的区别,最大的区别是部分研究方向缺乏相对的稳定性,随着师资队伍变化和科学研究前沿的发展而改变。学科方向和学位点方向的不一致,造成内涵分散,方向不够凝炼,容易出现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获奖等与学科的相关性不强等问题。

(三)学科队伍和学位点导师队伍不一致

学科队伍是学科的基本立足点,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若干名学术带头人和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合理的学术队伍。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把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作为建设一流学科的首要任务。学位点导师队伍方面,一般是指在本学位授权点内具备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师资队伍。学科队伍一般比学位点导师队伍的覆盖面宽泛,可以不受所在院系和所在学位点限制,可以包括讲师等非导师资格的教师,同时并不是所有学位点的导师都是学科队伍成员。两者队伍的不一致,造成建设方向的向心力不够,在迎接评估、检查的时候,容易造成临时组装队伍,拼凑材料的现象。

三、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发展建设的途径与实践

河北农业大学为了加强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发展建设,从原研究生部分离出单独的处级单位,于2008年1月成立学科建设与学位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学科学位办),并作为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学科建设工作涉及到人事处、科研院、研究生学院、教务处、财务处、国际合作处、后勤处等中层管理部门,学位管理工作涉及到研究生学院、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等中层单位,学科学位办具备综合协调职能。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强势特色学科,16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另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另有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工程硕士领域;学科专业涵盖农、工、管、理、经、文、法、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

(一)管理体系协同的途径

将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纳入统一的建设规划,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指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定协调统一的建设任务,提升学科和学位点核心竞争力。根据学科定位和发展目标对学科进行分类分型,建立和完善不同学科类型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学科评估体系。设立校级重点学科专项资金,支持新兴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学科交叉融合交流平台,促进传统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对学位授权点进行全面检查诊断,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优化人才培养的学科和类型结构,开展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设立新上学位授权点启动资金,连续资助新上学位点的建设与发展。在创新管理体制、强化服务意识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和学位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办法、绩效考核、评估、激励机制等。开展以一级学科建设为导向的学科资源配置模式的探索,实现资源配置与发展目标、建设任务、绩效考核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学校成立了学科建设专家教授顾问委员会和学科与学位专家论证委员会,对学科建设各方面工作进行指导、审议和论证,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建设有学科信息管理系统、学位信息录入系统等网络平台,使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二)构建协同方向的实践

依据国家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与调整相关文件,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各学院的学科基础、优势和特色,学校于2012年和2016年两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二级学科及其方向的系统梳理和凝炼,以学校文件形式确定了以学位授权点为基础的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目录,要求各学科须围绕学科方向全面做好学科点建设工作,按照学科点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各项内容,开展学科梯队建设、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及相关条件建设等活动;同时,研究生招生目录要与公布的二级学科目录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学科研究方向、梯队人员组成;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科方向和学位点方向不一致的难题,改变了以往学位点方向散、数量多的异常状况,使学科方向、学位点方向、研究生招生方向等三者相统一。

(三)构建协同师资队伍的实践

对现有的学科和学位点师资队伍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学科带头人和方向带头人及学术梯队的组成,达到了汇聚学术队伍、凝炼学科方向的目的。为充分发挥导师研究特长,根据研究生学位授予类型,对导师资格进行分型认定,分为学术型导师、专硕型导师和综合型导师,同时解决了导师在多个学位点招生的问题。为切实提高导师队伍质量,构建有上有下的、评聘分开的动态管理机制,每年进行一次动态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招收、指导研究生。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管理,通过实施上岗培训、评聘分开、岗位认定、动态考核等,使学科梯队和导师队伍结构更趋协调合理。

[1] 安学斌, 王顶明. 现代大学的学科、学位点及其辩证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1(9):1-6.

[2] 何培.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导刊,2012,8(1):10-13.

[3] 牛荷生,许丽琼.利用学位点建设的契机促进新学科建设和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1):90-92.

[4] 葛少卫.高校学科生态系统及其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5] 杨兴林,王建华. 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78-80.

(编辑:王 佳)

2016-10-11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专项):“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协同发展研究与实践”(编号:XYZX201606)。

魏学军(1979-),男,河北徐水人,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学科建设管理工作。

G647

A

1008-6927(2017)02-0001-03

猜你喜欢

授权点学位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V eraW an g
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新增80多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山西9所高校 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导师榜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湖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再“终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