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86例体会

2017-02-25梁海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疝环外科学疝的

梁海

河南兰考县中心医院普外科 兰考 475300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86例体会

梁海

河南兰考县中心医院普外科 兰考 475300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体会。方法 2013-01—2016-01间兰考县中心医院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86例成人易复性腹股沟斜疝。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4.2±4.5)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8.7±4.3)h。未发生阴囊积液(血)、水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5.6±1.2)d。78例患者获1~3 a随访,4例患者术区有轻微异物感,无需特殊处理。无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操作简单易掌握,手术用时少、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效果可靠,尤其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成人;易复性腹股沟斜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疝中85%~95%为腹股沟斜疝,其中右侧多见,男女之比为15∶1。由于成人腹股沟斜疝易发生嵌顿而且不易自行还纳,可导致疝内容缺血、坏死,故确诊后应给予手术治疗[1]。传统的Fugerson法及Bassini法均为将不同层次和结构的组织缝合在一起,存在张力大、疼痛重、恢复时间长及复发率高等缺陷,而且一旦复发会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2]。2013-01—2016-01间,我们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86例成人易复性腹股沟斜疝,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76岁,平均55.42岁。均根据症状、体征和腹部彩超检查结果确诊为易复性腹股沟斜疝。右侧57例,左侧26例,双侧3例。根据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分型标准[3]:Ⅰ型44例,Ⅱ型30例,Ⅲ型12例。

1.2 手术方法 修补材料为Bard公司生产的锥形疝环充填网塞和网状补片。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由患侧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连线中点上1 cm至耻骨结节作一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斜切口,长度4~5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打开外环口。用刀柄分别向两侧钝性游离出联合腱、腹股沟韧带及弓状缘。分开提睾肌,注意保护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游离出精索并用盐水纱条将其向前牵开。在精索前内方找到疝囊,将其从精索上游离下来直至内环口处,注意勿损伤疝囊壁、精索血管和输精管(若疝囊较大,可在中部将其横断,远端切缘止血后,近端予以缝闭)。将囊疝经内环口完全内翻入腹腔后,顶端向下填入充填网塞,直至网塞底部抵达内环口缘。用3-0抗菌微桥线将充填网塞物底边的外层缝合固定在内环口的腹横筋膜上一周。查创面内无出血后,根据腹股沟管后壁的面积修剪网状补片。将精索套入网状补片尾部预制的缺口内,缝闭缺口将网状补片平铺在精索后方。依次用3-0抗菌微桥线将其周边缝合固定在腹股沟韧带、联合腱及耻骨结节前的腱膜上。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缝合皮下、皮肤,覆盖敷贴。术后用500 g的食盐压迫切口并将阴囊垫高4~6 h。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4.2±4.5)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8.7±4.3)h。未发生阴囊积液(血)、水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5.6±1.2)d。78例患者获1~3 a随访,4例患者术区有轻微异物感,无需特殊处理。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自从1997年我国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以来[4],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已成为治疗各种腹外疝的常规术式,并且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5]。虽然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但因需全麻、费用较高且需有昂贵的设备和熟练的腹腔镜技术,故在基层医院开展尚有一定的局限性[6]。

开放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应用人工高分子材料网塞及网片,在无张力情况下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其主要优势[7]:(1)操作简单、易于掌握。(2)人工高分子材料与组织相容性好,发生排异反应小。(3)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及手术适应证宽,尤其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操作不当和患者持续的高腹压状态。由于修补材料作为异物存在人体属内,一旦发生感染,很难愈合;而且其与组织相容性好,一旦复发需再次手术时,取出会异常困难。因此必须注意:(1)围手术期应纠正和控制排尿困难、便秘、慢性咳嗽等使患者腹压持续增高的因素。(2)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手术操作,止血彻底,防止发生感染。(3)术者必须熟悉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操作步骤,规范进行手术操作。(4)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嵌顿时间长、局部组织有明显炎症水肿或绞窄性疝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1]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0-327.

[2] 欧阳可鉴.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48-54.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J].中华外科学杂志,2014,52(7):481-484.

[4] 张文海.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6(21):3911-3913.

[5] 王卫军,陈军政,方钱,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8):629-695.

[6] 陈树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86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1):88-89.

[7] 任俊良.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5):102.

(收稿 2017-03-08)

R656.2+1

B

1077-8991(2017)05-0056-02

猜你喜欢

疝环外科学疝的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