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火之谜》教学切入设计探析

2017-02-24覃萍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富兰克林放风筝雷雨

覃萍

【摘要】本文结合《天火之谜》教学课例,探究关注兴趣点、探清认知基础、抓住教学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切入设计方法。

【关键词】《天火之谜》 教学切入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65-01

语文课堂教学切入设计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热点。教学切入如同医生施手术,需要掌握病情,准确下刀,才能迅速切中病源、切除病患。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一课时,面对众多教学切点,教师该如何选择最佳切入角度呢?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学情刺探,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抓住教学生成资源,让教学引领学生思维前行。

一、关注兴趣点,实施教学切入

小学生兴趣点广泛,教师在课堂教学切入中,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点展开学情调查,从学生最关注、最感兴趣的角度入手,快速启动学生学习思维,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自觉、自主学习的最佳状态。

师:大家喜欢放风筝吗?

生1:喜欢。

师:如果是雷雨天,你敢放风筝吗?为什么?

生2:不敢,怕被雷擊。

师:有一个人就敢,他是谁?

生3:富兰克林。

师:他为什么会在雷雨天放风筝,结果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由于学生都有放风筝的经历,也懂得雷雨天气不能放风筝,教师从放风筝的话题切入,引出富兰克林在雷雨天放风筝的案例,自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教师设置悬疑成功,使得教学顺利展开。

二、探清认知基础,激活学习思维

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思维基本特征,在教学切入时才有方向性,才能挑起学生思想冲突,激活课堂教学。富兰克林敢于冒险,其探索精神是可贵的,学生对于这个实验的危险性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关注这一点。

师:富兰克林利用风筝探索雷电的奥秘,他不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吗?

师:在当时,雷电是一个谜,有人说是“上帝的怒火”,富兰克林虽然知道在雷雨天放风筝有一定危险性,但他为了解开这个谜,还是大胆进行了实验。

师:富兰克林被雷电击中,可他却“欣喜若狂”,这说明什么呢?

生:实验成功了,富兰克林解开了雷电之谜,他早已忘记了自己,这表明富兰克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决心。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思考问题设计,一步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带到预设高点,学生对于富兰克林探索科学奥秘忘却自我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为文本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抓住教学生成,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生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合理利用生成展开教学,有效启动学生思维,形成重要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做好预设和预判,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教学生成形成崭新的教学机会,引导学生迅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在师生互动展开文本解读时,有的学生说:“太危险了,如果富兰克林被雷击身亡,那可怎么办?”教师抓住这个话题展开教学切入:富兰克林做这个实验真的会有生命危险,被雷电击中身亡也是有可能的。我们回顾一下,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知道有一个科学家被电身亡了,他叫利赫曼。也有的学生说:我看过资料,居里夫人不顾放射性元素的伤害,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最后患上癌症,为科学奉献毕生精力。还有的学生说:哥白尼、布鲁诺坚持日心学说,被活活烧死,他们不是因实验身亡,却是为科学精神做出牺牲。教师引导小结:这些科学家和富兰克林一样,都是为了科学和真理,不怕危险,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教师抓住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展开教学切入,让学生回顾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根据掌握的相关信息展开热烈讨论,也给其他学生以学习帮助,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天火之谜》一课中,富兰克林敢于用风筝探索天火之谜,其探险精神和奉献意识令人敬佩,学生如何看待富兰克林的冒险行为,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导向。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探清认知基础,抓住教学生成,顺利实现课堂切入。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富兰克林放风筝雷雨
雷雨天
雷雨
灵魂歌后艾瑞莎·富兰克林离世
雷雨
放风筝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
雷雨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印刷工富兰克林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