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农业特色产业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2017-02-24桑植县农业农村工作局427100周业欢

湖南农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桑植特色产业农业产业

桑植县农业农村工作局(427100) 周业欢

厚植农业特色产业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桑植县农业农村工作局(427100) 周业欢

桑植县农业农村工作局立足实际,围绕县委、县政府“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作为助推农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基地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市场化、产品品牌化建设,加快农业转型步伐,催生了大鲵、茶叶、蔬菜、蜜蜂、中药材五大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近5年,桑植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3%。

坚持差异化培育,厚植特色产业桑植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境内气候多样性明显,桑植县农业农村工作局对全县气候、土壤以及土质特征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出台了片区差异化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利用县城周边洪家关、陈家河、刘家坪等乡镇交通方便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并结合“菜篮子”工程,建立商品蔬菜基地;在人潮溪、八大公山、五道水等高寒乡镇片区,大力培育优质茶叶,形成了以西莲云雾为代表的三大茶叶产业片区;在桥自弯、芙蓉桥、走马坪等乡镇大力培育中药材、大鲵、蜜蜂产业;此外,烟叶、油茶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园日渐兴旺,形成了多点开花,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差异化发展的生动局面。截至2017年7月,全县大鲵存池96.3万尾,预计2017年产值10亿元;茶叶3440公顷,产值8000万元;商品蔬菜5200公顷,综合产值8.3亿元;蜜蜂39369箱,产值可突破1亿元;中药材1133公顷,产值可达2亿元。

坚持规模化生产,提升带动能力将农业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按照“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的原则,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建立乡、村两级产业扶贫基地,整合扶贫领域涉农项目资金,支持项目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使路通向基地、水流向基地、电输向基地,不断增强产业基地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探索实施“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的产业发展模式,有重点地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资源合作、股份合作、园区带动、委托代养、整体带动、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入社,以资金、土地、林权等方式入股或参与劳务合作,形成利益联结,实现抱团发展。2017年,全县产业基地已覆盖所有乡镇和贫困村,有带动能力的农村产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409个,农业产业带动贫困户11211户43195人。

坚持品牌化发展,彰显生态优势紧扣生态优势,牢固树立生态健康产品理念,把产业扶贫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来抓,加强企业合作,对白茶、蜂蜜等农产品进行一系列的开发、包装和营销,注册“桑植娃娃鱼”“桑植蜂蜜”“桑植萝卜”“桑植白茶”等商标,打响公共品牌。大力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金土地”“西莲茶业”“港越”等一批有影响力、技术成熟的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其产品远销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和韩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一批生态农产品主动融入张家界旅游经济圈,打开了旅游市场大门,生态优势逐步显现。

坚持市场化营销,筑牢产业链条坚持市场引领,瞄准市场调整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机制,着眼做精、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大鲵、蜜蜂等区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在基地建设、科学管理、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寻求新突破,拉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结构合理、多点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在全县新建、改造乡镇电商服务点2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300个,基本建成了全县电商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和直接到村到户的“县-乡(镇)-村”电商销售网络和物流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植入“互联网+农产品”发展模式,利用已建成的电商网点,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逐步攻克农产品难卖瓶颈,2017年,预计全县农产品网上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带动精准扶贫户500户。

猜你喜欢

桑植特色产业农业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乡村振兴视野下桑植民歌的创新研究*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桑植隧道监测方案研究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