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

2017-02-24肖俊英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治环境思想

肖俊英

(南京工业大学 浦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

肖俊英

(南京工业大学 浦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高校是“互联网+”时代的前沿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地,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园地。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对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切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更好的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准确把握新媒体的特点,探讨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拓宽现实与理论视野,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的内涵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的含义

目前对新媒体的理解,分两种:一种是把新媒体看做一种新技术、新手段、新载体去探讨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种理解:把新媒体当作是一种社会环境,主要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这两种理解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新媒体环境是新媒体技术和手段普及应用的结果。而区别是技术和手段是可以选择使用或不使用,而环境我们却不能任意的摆脱。

(三)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区别传统的教育环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是虚拟性和真实性互动影响的系统。新媒体环境是对现实环境的延伸,既延伸了现实的人,也延伸了现实的社会环境,虚拟世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然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依据和根源,虚拟世界中的问题解决也同样依赖于现实社会活动。其次,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能在短时间内传播出去,传播的形式可以是声音、文字,也可以是图像、音频。同时也可以形成舆论强势,满足公众的“知情”和“表达”诉求;再次,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网络的信息搜索、查找、发布和评论中去,参与性极高;最后,新媒体具有独立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用户都是行为个体,任何人都可以是行为的发布者和参与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决定传播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因此有很大的独立性。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就意味着不仅要把新媒体作为载体研究,而是要将新媒体作为新的育人环境加以建设和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新媒体的特点,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价值观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量的信息铺天盖地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人可以随时匿名交流,各种思想文化交融频繁,真假信息复杂难辨,多元化的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下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西方近年来不但未放松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反而加强了运用新媒体的平台,更加隐蔽,更加多渠道的影响和颠覆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这对于涉世尚浅的大学生来说,的确有不小的冲击。所以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很容易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甚至会出现意识形态的危机和信仰的淡化。

2.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课堂灌输为主。这种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无视学生个体需要和个体价值,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性,严重的抹杀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而新媒体环境的交互性实现了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成为教育活动中平等互动的双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是简单的单向灌输,而是开放、平等、立体的互动模式。

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监管的挑战

高校对以校园网、论坛、报纸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还是可以控制的,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在对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监控技术上却束手无策,技术上也存在一定难度。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更加开放、自由,这样导致信息的传播更加“无屏障”,从而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难度。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1.新媒体的开放性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空间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堂教育为主,师生在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靠教师、书本和课堂等有限的途径。而新媒体环境是依托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形成了巨大的开放的网络体系,教育者可以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的教育资源,以声音、图像的形式快速地将正确的思想和政策传达给学生,从而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空间。

2.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新媒体环境下,教育的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多媒体课件、红色教育网站、网络精品课、学生微博、网络聊天室等都已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

3.新媒体推动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了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新媒体既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载体,也是其人际交往的平台。新媒体不但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大学生不仅可以借助新媒体了解国际动态、丰富课外知识,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素质,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抒发感情、表达意见、交流思想,培养各种活动能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建设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用发展、平等、开放、服务的理念引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用发展的理念,把握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要素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显然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只有善于分析新媒体环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全部要素,才能提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用平等的理念,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客体关系呈现的新特点

新媒体环境下依然存在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教育主客体关系,但是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空间中主客体的现实身份已被虚拟化,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依赖于具体的情境,而不受现实身份和地位的约束。同时由于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选择的自由性、信息流动的即时性和身份的隐匿性也决定了教育主客体关系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就需要用平等的理念去构建教育主客体双向自觉自愿的互动交流平台,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的想法和感情,平等地与受教育者交流,在互相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

3.用开放的理念,打破传统封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对学生进行单一灌输为主的教育。随着全球化发展,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与以往的学生不同。所以传统封闭的教育模式终将被打破,换之而来的将是开放的、多元的教育模式。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能被学生接受,用开放的思维和宽广的视野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的必然。

4.用服务的理念,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必须是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这个契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水平。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活起来,首先应该有活生生的内容

因此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都应该深挖时代感的鲜活内容,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活理论、活生生的人和事去,帮助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里辨明方向,廓清迷雾,找到真知,自信前行。

2.要学会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用熟悉的事例论证不熟悉的规律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挑战就是人人可以通过手机和互联网终端选择、接受和发布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所以教育者就不能简单的命令受教育者收看和收听单向度教育内容,这就为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会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用熟悉的事例论证不熟悉的规律。为此,就要会讲故事,要讲身边的真人真事,要把先进人物、典型事件讲真切,只要讲得有血有肉,才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同时也要善于把周围的人和事讲鲜活,使其可信、可知、可感。多去宣扬这些人和事,使学生们愿意看、能还原、有参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着重改善新媒体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新媒体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我们要运用新媒体创新课堂教学。要开展“网络课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影像等多媒体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当下流行的微课,提前录好某个重点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用视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和从翻转课堂延伸的“慕课”进行教育;也可以采用当下流行的智能助教系统MITA,这是一套服务课程教学管理的智能助教系统,它可以实现签到考勤、随堂测试、课堂抢答、学生随机分组、作业反馈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所以,将新媒体技术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极大的提高了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巩固了课堂教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战场的地位。

2.构建起融生活化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网络思想交流平台

高校可以通过借助BBS论坛、微博、微信群、QQ群、人人网等网络阵地,依据大学生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创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网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动态、学校动态、心理咨询辅导、学生意见反馈,还可以通过此平台获得学习之外的生活服务。在非面对面的情境下,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建立自己个人媒体空间,和学生互动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课堂的主流思想、社会价值观以及自己希望去影响学生的观点进行自我加工,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网络语言发布出去,和每一位学生“互粉”,加强互动交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和稳定的开展

1.互动机制

首先,理论热点要有争鸣。新媒体环境下,不断有网络热点转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需要对学生因势利导,把科学的观点融入热点事件,和学生争鸣讨论。其次,道德价值要有共鸣。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通过网络互动,让学生在立什么德,如何立德的问题上,和学生形成共鸣。最后,典型事件要有碰撞。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不断的更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信息随时在更新,思想交互的时空环境也随时在变。这就需要在促进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把握好时间节点、就事论事、实事求是、针对典型事件能相互碰撞和启发。

2.合作机制

校园的新媒体平台应和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网以及社会的主流媒体平台进行双向合作,实现彼此之间信息共享、相互推送、相互转发和相互评论。以便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面广的校属传媒系统,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3.反馈机制

对学生在新媒体里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在网络上进行反馈,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新媒体的实用性,也感受到学校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同时可以作为舆情监控信息数据整理的基础性数据来源。

4.培养机制

培养和挖掘大学生群体里的草根意见领袖,给一定的空间去让学生骨干建设平台,积极地传播正确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信息,发挥正能量。

(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深入大学生发展实际

1.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育人保障机制,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组长,以校学生会、校团委、校宣传部为成员的校园新媒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微信博客小组、手机报小组、电子杂志小组,具体负责校园的各类新媒体活动。

2.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舆情监控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舆情应急处理机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根据舆情等级分类上报应急处理小组,同时“线上”应急小组立即展开针对网络言论应对的方案,在学校的官方网站、自媒体平台引导舆论,安抚情绪,化解矛盾,迅速掌握网络主动权,防止不良信息的急速蔓延。而在“线下”,高校辅导员和网络意见领袖要快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反馈的问题给予正面的解答,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3.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师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但要熟练的使用新媒体,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要充分的挖掘教育资源,系统学习有针对性和规范性的新媒体课程;打造实践平台,进行技能训练,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而大学生则是新媒体使用最为活跃的人群,学校可以以组织讲座和开设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将新媒体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也可以加大对学生的新媒体道德和法制教育,使其合理地使用新媒体资源,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培养新媒体的辨别能力。

[1] 汪馨兰,戴钢书. 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13,(2):78~80.

[2] 汪馨兰.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70~71,91.

[3] 吴艳. 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路径研究[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6):94~96.

[4] 田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5.

[5] 鲁凤.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境遇解析与路径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124~126.

[6] 邓莹.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5.

[7] 易阳.论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文化构建——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2009.

[8]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王淑华

2095-4654(2017)02-0008-04

2017-02-06

G641

A

猜你喜欢

政治环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思想与“剑”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