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成效及经验做法

2017-02-24李泉杉

河北农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经营型培训基地廊坊市

李泉杉

廊坊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成效及经验做法

李泉杉

在农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同时有利于通过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组织,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廊坊市近年来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大力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技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廊坊市积极争列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

2014年农业部、财政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转方式、提质增效调结构的总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创新培育模式、提升培育质量,加快建立“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2012年廊坊市永清、大城两县列入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围绕本地种植、养殖、农技服务产业发展,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探索培育制度、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努力探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途径。2014年河北省开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廊坊市8个县被列为示范县,全面开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这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求知求学的积极性,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脱颖而出,成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领头人、主力军。

二、廊坊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效显著

2014年廊坊市共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2316人,其中生产经营型1216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1100人。涉及8个项目县:三河市、永清县、大城县、霸州市、香河县、文安县、固安县、安次区;市本级2个基地:市农广校、市职技学院;由全省认定的15个培训基地承担培训任务。2015年培训任务是1610,涉及7个项目县(减少三河市),认定基地12个,其中生产经营型1210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共400人。7个项目县全部安排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15天,按每人补助2500元测算;2个市本级基地安排培训职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7天,按每人补助1000元测算。培训结束后学员信息全部录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有6个项目县由县政府发布认定管理及扶持政策,目前全市共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953人,其中生产经营型1512人。

三、廊坊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经验做法

为推进廊坊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廊坊市成立了由市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农业财政共同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各项目县都成立了由县长(或主管县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共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经过市、县部门不断努力,2015年廊坊市承担项目的7个项目县都由政府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认证管理办法》和《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从市级层面我们还协调组织并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围绕主导产业,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开展职业农民摸底调查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也就确保了培育工作有的放矢。项目启动之初,组织各项目县立足当地2-5个优势主导产业,按产业遴选、按需求确定遴选出年龄不超过55周岁(重点是18-45周岁),种养殖规模符合本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标准,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为培育对象。8个项目县共筛选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3782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350人,专业技能型584人,社会服务型848人,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信息数据库。依据对培育对象的摸底情况,制定了各县新型职业农民初、中、高级筛选和认定标准,各项目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2014、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2、认定培训实训基地,严格落实各项培训监管制度

按照省厅对培训基地的认定标准和要求,2014年全市共认定培训基地15家,2015年认定培训基地12家,为了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构做好实训工作,全市又认定了13个实训基地,实行统一挂牌管理,作为职业农民学习实践、锻炼成长的平台,协助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工作。全省培训任务下达后,市、县认真沟通协调有关部门和培训基地,分解培育任务,落实到培训基地。按照市、县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培训监管制度,全市统一建立了第一堂课制度、开班申请制度、公示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建立小班制,原则上生产经营型每班不超过60人,做到“一班一案”;建立开班申请制度,获得批准后方可开班;建立“双班主任”制度,由同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培训基地各指定一人跟班服务,加强学员管理;建立“技术指导员”制度,技术指导员负责实践教学和跟踪服务;建立报账制度,培训结束由农财两家共同对基地进行验收后方能报账。

3、规划编写培训教材,建立培训师资库

为确保培训教材的实用性和效果,市农业局于2014-2015年组织全市农业专家编写出版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列教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共21册图书,2016年又编写了《科学施肥实用技术》、《肉牛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2册图书,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两年来,丛书在廊坊市乃至全省甚至全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得到业界一致好评,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行图书近30万册,其中《农区奶牛养殖技术》入选农业部2016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推荐目录,为全省唯一入选书目。同时,为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专家的作用,实现全市农业专家资源共享,2015年全市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专家的遴选工作。经过市、县两级农口部门共筛选出86名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全市培训师资库,涵盖农业、畜牧、蔬菜、农机等行业,其中高级以上职称43名,乡土专家8名,保障了全市各培训基地对新型农民培育师资的选择需要。

4、开通监管平台,加强培训监管提高培训效率

为了增强监管部门对培训的有效监管,提高培训机构的培训效率,发挥信息化科技手段在培训工作中的作用,2015年市农业局与市电信公司合作开发了廊坊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监管系统。此监管平台是依托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通过互联网PC终端和手机终端,提供通知管理、开班管理、培训现场、网上教学、在线考试、在线交流、通讯录查看及信息上报等功能的一款应用客户端。在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中全面应用该平台,为21个监管机构、培训基地分配独立管理账号,通过手机APP软件,培训基地及时把培训现场图片及情况在平台发布,通知、文件也通过平台下发,提高了监管效率。培训基地积极引导学员应用,共有200多名学员开通手机客户端应用功能,培训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今年廊坊市正对该平台进行升级改版,以更好地服务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以来,通过培育对象遴选、基地认定、现场会启动、媒体宣传、组织学员培训等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培育氛围;培训过程中对解决农民当前实际问题、开拓农民视野、转变农民从业观念上有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职业农民带头人,壮大了正在发展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解决了生产管理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作者单位:廊坊市农业局)

猜你喜欢

经营型培训基地廊坊市
攀枝花纪检监察院四川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基地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督导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直销、微商与传销司法认定视角的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介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线上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以人为本抓管理,创建特色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