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社会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7-02-23张燕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会性同伴幼儿园

卢 清,张燕娟

(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2)

幼儿园社会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卢 清,张燕娟

(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2)

针对当前幼儿园社会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目标设计及对内容的把握水平,提高教师组织实施能力,提高教师引领家长参与意识以及评价科学化、精细化等四种途径来解决。

幼儿园;社会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活动评价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1.001

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在于社会化,即社会性不断发展并奠定健康个性的基础。[1]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是“幼儿园专门以发展幼儿社会性为目的,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目的的活动。”[2]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3]人际交往主要是指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并由此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社会适应是指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教育活动的组织主要有集体、小组和个别等形式,笔者主要讨论集体和个别(自由)两种幼儿园活动实施的方式。其中,集体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全班儿童按统一教育要求进行,具有集体性、统一性的特点。个别活动又称自由活动,是由幼儿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干,“尊重幼儿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满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4]

社会活动作为促进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理所当然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这些年幼儿园社会活动开展良好,但在开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研究,一方面要引起幼教界对幼儿园社会活动的重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性参考。

一、幼儿园社会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时期的社会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将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幼儿园社会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实际目标设计与目标设计理念不一致

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教育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教育活动预期获得的某种效果。”[5]

[案例1] 中班社会活动《找朋友》目标:让幼儿动脑筋想出加入同伴游戏的各种办法,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引导幼儿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

案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幼儿行为动作与设计目标的对照,观察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而可对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创设了合作游戏的情境,激发幼儿一起游戏的愿望,教师则一边观察一边引导幼儿朝着目标前进。教师在活动后提到,该活动是要让幼儿通过游戏来感受与朋友一起游戏的乐趣,但是活动中有点纷乱,可能有些紧张。教师说,要是先告诉他们规则,再让他们游戏就好了。

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社会活动方案目标时,更倾向于社会行为技能的获得,因为行为技能目标有利于活动的评价和活动结果的观察,有利于教师对具体活动过程的操作和把握,但是过分依赖行为目标就会忽视目标结构的整体性,不利于幼儿整体发展以及个性的形成。

幼儿园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到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目标的统一。教给幼儿同伴交往技能以促进其同伴关系发展只是社会性发展的一部分。社会认知是基础和前提,应该在游戏活动之前先帮助幼儿了解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并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遵守。

很多幼儿教师虽然对目标设计理念有很好的认识,但由于对学前教育目的理解的偏差,造成在具体实施社会活动时还是偏重幼儿行为技能的获得。

(二)不能充分利用社会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幼儿园要把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视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让幼儿在关爱、温暖、尊重、信任中获得安全感,在体验被关爱、被尊重的同时,产生自我价值感,进而形成自尊自信,并学习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人。”[6]同时良好师幼关系促进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1.不能正确处理好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关系

[案例2] 在一次中班社会活动《我是小小售货员》中,老师要请几位小朋友配合着上台表演售货员和顾客两种角色。班上的小朋友几乎都举起了小手,老师直接指着离自己近的几个外向、活泼开朗、行为积极的幼儿说:“来来来,就你们几个。”其余小朋友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有些和同伴讨论并自顾表演起来。教师对他们进行劝告,但没效果。幼儿的反应激怒了这名教师,该教师提高嗓门说,“你们几个给我保持安静,坐到自己座位上去”。顿时教室变得安静起来。所有的幼儿有序地坐好,抬起头,他们的小眼睛直盯着老师,眼神中充满了畏惧。

在师幼互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他们的人格应该得到尊重,各种探索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与条件应该给予提供;他们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应是积极、平等的;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应得到鼓励、赏识等肯定性评价。案例中,教师倾向于对那些外向的、积极的且与其距离近的幼儿给予较多的关注和反馈,而比较内向的、不爱表现的且距离其远的幼儿容易被教师冷落,参与互动的机会也较少;教师对聪明的、积极追随教师思路的孩子表现出亲近和喜爱,而对过度活跃、经常在活动中做出违规行为的幼儿常表现出焦躁、不满,且这些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处于被拒绝的情形。

教师将这种根据自身的亲疏、好恶带到与幼儿的互动交往中,表现出对某些幼儿的偏爱或歧视,人为地造成教育上的差异,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精神。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活动目标,以迎合家长心理、幼儿园考核,为了高效的目的,以与部分幼儿的互动代替与其他幼儿的互动。

2.师幼互动的心理气氛是紧张的、压抑的

案例2中,“幼儿的反应激怒了这名教师……眼神中充满了畏惧。”

可看出,教师未能尊重接纳幼儿,以营造宽松、愉快的互动环境。在这种紧张的集体氛围中,因为幼儿害怕老师的怒颜,以至于未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只能安静地坐着看其他小朋友表演。集体活动就成了几个小朋友的活动,其他幼儿只是被动地参与。

3.不能把握好幼儿同伴关系建立的契机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相近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关系。[7]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成人无法替代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给幼儿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带来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持续一生。

[案例3] 角色表演《我是能干的小买家》,中班宝宝跑到教师面前哭着说:“老师,小兰抢我的‘奥利奥’,就剩这一袋了。”老师采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我们去看看超市里是不是有其他更好吃的?走,看看去,不提“奥利奥”了。

案例3中,该老师采用了幼儿园里常用来解决同伴交往中矛盾的策略——转移注意力,尽快地结束了纠纷。她却忽视了更重要的教育价值,即我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幼儿学习什么?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可以直觉反应似的做出判断,利用该机会帮助幼儿学习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等方式解决冲突的能力。这样的处理方式给幼儿更多的自我学习处理同伴关系的机会。不难看到,争买“奥利奥”这样不起眼的琐事,既可能成为幼儿获得多方面社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也可能成为一场无意义的纠纷,这种不同效果的教育能力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或取决于和幼儿互动的成人。

(三)不能有效利用社会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适应社会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是社会适应的基本内涵。[1]

[案例4] 一位幼儿园大班老师说:“为了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让孩子顺利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减小心理压力,幼儿园专门请来了几位小学一年级学生来给幼儿讲述小学有趣的活动,幼儿也的确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与“师姐”、“师哥”互动,激发了幼儿入学的愿望。再加上我们的讲解,两者结合。这样不仅省时省力,保证了幼儿的安全,更重要的是简便易行。可到后来,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还是害怕去小学,一提去学校就哭闹。”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参与的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证实或否定。”要唤起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首先要让幼儿对小学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他们慢慢适应并对其产生好感。该案例中的做法固然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种被动的接受,不如让他们实地参观,近距离地感受小学的学习生活,身临其境的体验才会更深刻、更有意义。

(四)教师在具体的活动组织实施中与社会领域目标联系不紧密

活动的实施是达成目标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只有把预设的教学设计实践成功,才能实现目标,教学内容才有价值,教学评价才更有意义,这样才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社会活动组织实施中的常见问题有:

1.留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案例5] 在角色表演游戏《娃娃家》中,幼儿穿上自己喜欢的服装,各自扮演着感兴趣的角色,表演积极性正高的时候,老师突然喊:“停,时间到了,赶快把衣服收起来放回原处。”

该教师在活动后提到,“从教七八年了,我发现,其实每个阶段的孩子的发展是差不多的,自由活动价值没有集体活动高,最让人头疼的是,活动中还乱糟糟的。所以我通常给孩子留的自由活动时间不多。就是在自由活动中我也一直在强调纪律。这样才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该案例中,教师不能依据幼儿自由活动的需要灵活安排活动的时间,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不能充分实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由于教师一味对纪律的强调,幼儿为了赢得教师的喜爱,就不得不使自己做一个教师心中的“乖孩子”,所谓的自由活动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与社会领域发展中放手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克服困难,获得社会性经验的理念不一致,更不利于幼儿社会领域自主目标的实现。这种忽视自由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抹杀了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个别差异,认为活动中没有个别教育,集体教育可以发挥个别教育的功用。

2.集体活动中的自由活动时间较少

案例2中,“老师不顾下面孩子的反应……但没有效果。” 可以看出,此时幼儿的活动欲望很强,教师并没有根据幼儿实际需要,给予孩子应有的自由活动时间。即使留出了时间,那也只是少数孩子才有的自由活动。这种忽视集体中自由活动的做法,忽略了幼儿同伴关系建立的时机,他们人际交往的技能也就得不到发展,社会性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教师错误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没有自主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基本行为规则这方面更需要成人的管束才能遵守。另外,有些教师为了及时完成教学目标,以迎接幼儿园考核,所以就找些平常表现积极的孩子配合着完成教学。

3.家园教育不一致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场所。良好的家园合作不仅有利于幼儿园社会活动的实施,而且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性教育机制的形成。但是在现实的社会活动中家庭往往是缺位的。

很多教师认为,社会活动效果的实现和巩固,应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而平日里与孩子接触最多的是家长,所以,家长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建立起来的行为规范,很容易被家庭环境给抹掉。”我们教学中刚讲过“要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他们都很辛苦,但现在有些小孩家里请保姆,家长对待保姆的态度......,耳濡目染,肯定会影响小孩的社会性的发展。”

从教师的陈述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家长的某些做法是不满的。不难看出,之所以出现“5+2=0”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与家长间缺乏教学方面的沟通,家长不了解幼儿园的社会活动情况,在平时生活中,也就不会有意就某方面对孩子进行加强教育了。这种不一致必定会弱化幼儿园活动的质量。长此以往,幼儿园社会活动目标的实现就会出现障碍,幼儿出现性格孤僻、适应困难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评价方法、内容不够充分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对促进幼儿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在许多幼儿园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重视总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案例6] 一位幼儿教师在与一位幼儿家长谈话时说道:“你家孩子上课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课间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尽管这样,他还是不能正确处理交往中与小朋友间的矛盾。”

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只是对幼儿做一个最终的鉴定。在对幼儿社会性的评价上,很多教师仅从社会活动的最终结果来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做出判断,对活动中的一些表现却视而不见。这种只重结果的评价不仅不能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状况做出合理评价,而且教师还可能用此作为给幼儿“排队”“贴标贴”以及用来区分“好孩子”“坏孩子”的标准。这样的评价也给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重视知识性评价,忽视社会性评价

[案例7] 张老师和李老师正在说话,这时恰好欣欣小朋友从此经过。欣欣向两位老师说了句早上好。随后,张老师就对李老师说:“欣欣小朋友不仅懂事,而且聪明,每次都是第一个完成作业,教过的知识她也都能记得很清楚,特别是,她能一下子记住好多生字。”

大多数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更多的关注幼儿对社会领域中的一些行为规则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评价只停留在社会认知当中,而对那些与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性发展,即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等的关注却很少。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为了迎合家长、幼儿园考核、社会等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

二、促进幼儿园社会活动有效开展的对策思考

(一)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目标设计及对内容的把握水平

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师目标设计水平偏低,导致与理念脱节的问题等都与幼儿教师专业方面的素质不高有关。因此,应加强幼儿教师社会活动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社会活动实施的水平。

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社会活动实践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培训既要保证教师能够习得社会活动目标制定方面的方法技能,准确把握社会活动目标的三个维度,准确把握社会活动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又要让教师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及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注重在社会活动中加强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幼儿自主学习的潜能,尝试探索独立解决同伴间矛盾的方法、技能。此外,要注意营造宽松、愉快的心理互动环境。

幼儿园园长也应为提高教师社会活动实施水平创造有益的条件。仅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社会实践专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仅通过某次培训就能明显得到改善。因此,这需要园长结合实际为教师创造一切能够得到锻炼的条件,如适当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有空闲去学习有关幼儿园社会活动方面的成功教学经验。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落实到课程方面便是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社会领域课程的深入学习。虽然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学期间都有儿童社会方面的课程,但对它的学习是为了修学分、考试不挂科,社会素养对他们来说只是空谈。因此,那些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应重视儿童社会课程的开设,并使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的考核向注重社会活动实施能力的考核转换。

(二)提高教师组织实施的能力

在社会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整体施教。在集体活动中,要营宽松、融洽的心理活动氛围,吸引和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注意在集体活动中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以集体活动为主的同时,要注意与自由活动的适当结合。幼儿在这种集体与自由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师幼关系,还可以借助于自由活动中的自由结伴、选定目标、解决冲突等发展处理同伴关系的技能。这样,在集体活动中 同时发展了师幼、同伴关系以及适应群体生活的能力。

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应给幼儿更多自由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获得同伴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最终促进社会性发展;并根据自由活动情况,灵活安排,以保障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

(三)提高教师引领家长参与的意识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如可利用班级布告栏、接送孩子时的交流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近期幼儿园的社会活动情况,并提出适当的配合要求,以引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在家与在园的教育是相互配合一致的,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只有做到家园正确的互动、合作,才能促进孩子的社会性不断发展并为健康个性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让家长知道,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所以,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注意榜样的作用,避免生硬的说教。总之,教师积极主动和家长交流不仅能指导家长对幼儿的社会教育,而且也能进一步了解幼儿对社会活动的体验,为有效地促进社会活动的开展构建平台。

(四)评价科学化、精细化

在对社会活动进行评价时,要把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既要注重活动的结果,又要注重活动的过程。只有多种评价相结合,才能做出科学的评价,并依此改进,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另外,对幼儿在活动中对社会性知识熟记程度的评价应转移到对幼儿在生活中对社会性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价上来。总之,我们在了解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水平时,应多种角度、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幼儿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幼儿园教育是综合性的活动。幼儿的学习也是综合的、整体的。各领域是相互渗透,交融整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路径共同致力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因此,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也显得极其重要。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李云翔.幼儿园教育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2012.

[4] 李敏谊,马炳.学前教育: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8.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学前教育研究,2002(2).

[6] 虞永平.怎么看 怎么评 怎么干——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需要三思而笃行[N].中国教育报,2013-10-13(1).

[7] 龙红芝.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责任编辑 朱毅然]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and Countermeasures

LUQing,ZHANGYan-juan

(PreschoolandElementaryEducationCollege,XihuaNormalUniversity,Nanchong637002,China)

The nature of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in social area is to help realize their socialization.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ir sociality lays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psychological growth. The paper holds that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arrying out of social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training which contributes a lot to improve teachers master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design, enhance teachers ability in organizing activities, promote teachers awareness of guiding parents to participate, and to make a scientific and specific evaluation system.

kindergarten; social activity; the design of teaching target;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ctivity evaluation

2016-09-05;

2016-12-05

卢清,女,四川平昌人,西华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张燕娟,女,河南周口人,西华师范大学2015级学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学前教育理论

G612

A

2095-770X(2017)01-0001-05

猜你喜欢

社会性同伴幼儿园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