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7-02-23安运锋曹立军贺学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向 桢,安运锋,曹立军,贺学强,李 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广西 桂林541002)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向 桢,安运锋,曹立军,贺学强,李 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广西 桂林54100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1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7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灌肠治疗,治疗8周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7.01%,对照组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直肠炎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引起的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并反复发作,多由直肠和远端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端结肠发展,以致累及全结肠及末端回肠,呈连续性分布。该病多见于青壮年,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饮食方面的变化,如大量食用油炸食物和甜食等,大大增加了诱发该病的风险。此外,胃肠道疾病史以及服用避孕药物等也是导致该病的危险因素[1]。我院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54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7例。观察组男45例,女32例;年龄21~70岁,平均(41.65±1.12)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3.2年。对照组男49例,女28例;年龄21~70岁,平均(38.85±3.04)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2.9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持续时间、病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2012年颁布的关于UC的诊断标准[2],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符合以下条件。①病程3个月以上;②临床表现为腹泻反复发作,黏液脓血便,并伴有腹痛及不同程度全身症状;③粪便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但粪菌培养未见特异性病菌;④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散性分布,黏膜血管变粗、黏膜水肿、血性渗出、糜烂多发性片状或点状溃疡形成,脓性分泌物附着,部分可见炎性息肉等病变;⑤病理诊断提示膜内有大量炎症细胞侵润,腺上皮间中性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也较多,杯状细胞减少,部分隐窝炎症或脓肿形成,固有膜血管炎症,形成有隐窝状结构,黏膜表面糜烂,伴有肉芽组织增生。

排除标准:①原因明确的肠炎(特异性肠炎)如:感染性(肠结核、痢疾、肠伤寒、耶尔森菌肠炎、弯曲菌结肠炎等),物理刺激(放射性肠炎、外伤、黏膜脱垂综合征等),寄生虫(各种寄生虫感染、阿米巴性结肠炎),药物性、食物性(抗菌性肠炎、KCI溃疡等),伴随胶原性疾病、白血病等全身性疾病的炎症,血管性(缺血性肠炎等);②原因不明的肠炎(非特异性肠炎)如:克罗恩病、肠型白塞病、单纯性溃疡、淀粉样变性、嗜酸粒细胞性肠炎、非特异性多发性小肠溃疡、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③同时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肾脏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合并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结肠扩张、肠出血、肠穿孔、结肠癌、直肠癌等。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西药治疗。柳氮磺吡啶片(广东强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51173)1.0g,口服,日4次。地衣芽胞胶囊(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83112)2粒,口服,日3次。

观察组加用中药灌肠。①脾虚湿热型[3]:治以补益脾胃、健脾渗湿、补脾养胃、健脾化湿,同时兼顾清热解毒。药用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淮山药15g,薏苡仁15g,白扁豆9g,马齿苋15g,石榴皮15g,甘草6g。②脾肾虚弱型:治以补肾健脾,养血活血。药用生地、山药各25g,丹皮、山茱萸、黄连、干姜、泽泻各l0g,茯苓、焦白术各15g,生黄芪、丹参、炒薏苡仁各30g,炒当归12g。③肠道湿热型[4]:治以清热祛湿,解毒敛疮,调气行血。药用黄芩15g,槟榔20g,蒲公英30g,地榆20g,槐花30g,赤芍20g,土茯苓30g,白头翁30g,白及15g,冰片3g。水煎煮后取煎液200mL灌肠,灌肠前需排空大便,并选择左侧卧位。先加热药汁至37℃左右,将其倒入灌肠筒内,并用石蜡油涂抹细肛管,随后将肛管慢慢插进肛内,深度约25cm,将药液缓慢滴入。灌肠结束后分别取左右侧卧位、平卧位、胸膝位,各保持20min,确保药液和疮面能够接触充分,日2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5]

显效: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可正常排便,临床结肠镜检查及其他辅助性检查均未见异常。有效: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基本上可正常排便,临床结肠镜检查及其他辅助性均有明显的改善。无效: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任何差别,某些症状反而加重,临床结肠镜检查及其他辅助性检查未见任何改变。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改变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UC的患病率明显增加。UC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反应、精神心理、饮食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治疗以氨基水杨酸制剂、激素及微生物药物为主。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且往往易反复。西医治疗UC所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柳氮磺胺吡啶等药容易产生耐药性或激素抵抗,同时还会损害全身各器官、系统,从而出现各种不良反应[6]。中医认为UC的发生主要与久病、劳倦、思虑、饮食等因素引起的脾气受损有关,脾虚为发病之本,治疗应益气健脾、止泻止血、清热解毒[7]。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腹痛、腹泻及脓便血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复查肠镜检查显示观察组各段结肠黏膜形成的溃疡、糜烂、充血水肿等表现也明显消失或减轻,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疗法相较单纯西药疗法效果明显,药物副作用小,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取长补短,协同作用,达到标本兼顾,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既经济又安全,短期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1] 谢雅.溃疡性结肠炎的最新治疗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1,42(12):71-73.

[2] 胡品津,钱家鸣,吴开春,等.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3,8(1):61-75.

[3] 刘玉婷,郝微微,历娜娜,等.健脾化湿汤联合清肠栓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6):517-520.

[4] 何善明,袁海锋.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5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2):253-254.

[5] 许继艳,常秀武,丁瑞峰,等.白及愈疡汤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2):2121-2122.

[6] 史柯.中医健脾益气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9):1873-1874.

[7] 张春艳,张晋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74-75.

R574.62

B

1004-2814(2017)01-0055-02

2016-08-26

广西桂林市科技计划课题(20150126-2-3);全军保健专项课题(12BJZ14)

李 霞

猜你喜欢

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