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月岩之游

2017-02-2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崖壁周敦颐石壁

包 涵



记月岩之游

包 涵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这是我第一次来月岩。

以往只在古人的文章中、老师同学的描述中、相机拍摄的照片中了解过些许月岩的讯息,细微而不深刻。是以月岩在我脑海里只有一个简单的轮廓,模糊而不真实。直到这次游学活动,才使我对月岩有了深刻而真实的认识。

我们穿过横亘在田野间的弯曲小路,登上斑驳古拙的阶梯,从东洞口进入月岩。月岩比我想象的要广大开阔,明明大半块石壁阻挡在眼前,却遮不住上方疏朗的天空和下方绵延的田地。目光所及,是无极限的远方。

从东洞口往下,触目满是绿意。来的时候季节正好,万物生机勃勃,月岩内也是一派葱茏繁茂,连嶙峋的崖壁上都零星生长着顽强的草木。这几天都在下雨,游玩月岩时天公作美,骤雨初歇,山顶积蓄的雨水,顺着崖壁流将下来,倒像是月岩的几处“屋漏”。那雨水在崖壁上汇成一线,落下来却像天女散花,一滴滴敲打着地上的岩石,年长日久,滴出奇怪的形状。一大群鸟在西洞口的崖壁上筑了巢,我们去时,只见它们胡乱飞舞,肆意鸣叫,像是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又像是在驱赶我们——这群打扰它们宁静生活的陌生人。那些崖壁上飘洒的水滴,有时打湿了它们的翅膀,却不曾阻碍它们飞翔。

草木、水滴、飞鸟足够引人注目,却不曾让我忘记自己来月岩的目的。明代王会作《月岩图说》云:“(月岩)其顶自东望之如月上弦,西而望之如月下弦,就中望之则又如月之望。”月岩的景色,就妙在步移景换,每走一步,头顶的景色就会变换一分。从东洞的上弦月,走到洞中而满月,再到西洞变下弦月,距离不长,却如同走过了一个月,盈虚消长都已领略。人生亦如是。

随步变换的不止头顶的盈缺,还有洞中石壁上的碑文。月岩现存摩崖63幅,绝大部分集中在北侧的崖壁上。摩崖石刻上的文字,大小有差,字体有别,却拥有相同的被岁月打磨过的古拙之美。站在崖壁前,想起数百年前的古人,观览山水,缅怀周子,留下这些令人歌咏的文字。而我们站在与他们相同的位置,却只能拍照留念。

我们这次乘大巴而来,尚嫌舟车劳顿。而古人能以牛马代步者也不多,何况月岩这样偏远。在这里留下字迹的文人,必定是怀着对周敦颐的敬仰跋山涉水,历经磨难而来,如同今日的朝圣者。

崖壁南侧有一个石洞,相传周敦颐曾在洞中天然形成的石榻上读书悟道,洞内面积狭小,又潮湿闷热,难以久居。周子在此处读书,可见他的坚忍与毅力。跋涉而来朝圣的文人也有同样的坚忍与毅力。而如今乘坐着便捷交通工具而来,尚嫌劳累的我们,瞻仰了圣人的遗迹与贤者的留字之后,也应该多一些反省与深思。

猜你喜欢

崖壁周敦颐石壁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104公顷! 120亿! 富力正式介入番禺石壁村旧改!
会下蛋的崖壁
崖壁公寓历险记
周敦颐赏莲图
登剑门关
风雪崖壁
咒语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预应力锚索技术在旱码头崖壁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