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部六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研究

2017-02-23薛非凡

关键词:六省旅游业因子

薛非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部六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研究

薛非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当前,随着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衡量中部六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内容上以中部六省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特征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整体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

旅游业;中部六省;主成分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还令旅游业逐渐成为某些省份或城市的重要产业。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当前我国已形成几个重要的特色旅游区域。中部六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例如山西的五台山、云冈石窟等,河南的云台山、嵩山少林寺等,湖北的黄鹤楼、神农架自然景区等,湖南的岳阳楼、橘子洲头等,江西的庐山自然景区、滕王阁等,安徽的黄山、九华山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中部六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业发展也大大带动了中部六省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当前我国中部六省旅游业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明显的变化,整体发展上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浪费有限的旅游资源,还会严重制约中部六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中部六省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特征展开分析。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随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的日益凸显,学者们纷纷投身到有关旅游业的研究当中,有关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的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早在20世纪70年代,外国旅游经济研究领域就展开了对旅游发展差异的研究,后续的研究成果更是比比皆是。Ahmed等从旅游竞争的角度研究区域旅游发展差异[1];E Martin等曾利用面板数据对中低程度发展国家的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旅游业确实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国内有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收获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石培华在乘数理论基础上对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以及旅游业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功能作出了研究[3];胡小纯、刘小燕对比国内外关于旅游就业的研究文献,认为我国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并提出要加强旅游业对就业负面影响的研究以及提高对策研究的实用性[4];赵东喜等应用回归分析方法,从市场以及收入两方面展开讨论,具体研究了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对推动就业的重要作用[5];王兆峰等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等指标定性分析了西南地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及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6];毛润泽等运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实证分析了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差异[7]。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有关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已经涵盖了多个方面,无论是研究对象的选择还是研究方法的运用,都有了质的突破。但就国内研究而言,现有文献中关于国内省际间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仍然不多,有关中部六省的研究更是屈指而数。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中部六省的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在定量分析各省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总结差异性特征,最后提出加快中部六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改善措施。

二、研究方法与指标

(一)主成分分析法

研究中部六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时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该方法是指将多个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经过线性组合简化成几个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又称主分量分析法。这是一种多指标测度分析的方法。由于选择的指标涵盖了影响研究主体的众多因素,所以它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测量方法。主成分分析的一般过程在于计算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矩阵的因子贡献率,利用确定的主要贡献因子算出最后的综合得分。整个过程借助SPSS20.0完成。

(二)评价指标的选择

基于评价数据的代表性和可获得性,本文从旅游经济的当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能力两个角度出发,选择了旅行社数量(X1)、星级饭店数量(X2)、旅游业从业人数(X3)、景区接待国外游客人数(X4)、景区营业收入(X5)、旅游外汇总收入(X6)、星级饭店营业收入(X7)、A级景区总数(X8)、人均GDP(X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X10)、居民消费水平(X11)共11个相关指标。其中X1至X8这8个指标可以较为全面地描述当前中部六省各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人均GDP(X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X10)、居民消费水平(X11)这3个指标可以合理地对未来旅游经济的发展作出预测。这些指标的选择可以较为精准地达到本文的研究目的。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部分省份统计年鉴的补充数据。为消除各原始数据单位不统一给最终结果带来的影响,在进行实证操作前需借助SPSS20.0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一)主成分的确定

由于整个旅游经济差异评价体系中包含的数据过于繁杂,为降低变量处理的复杂度,保证原始数据的信息完整,本文借助SPSS20.0软件,在保证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基础上将因子方差累计贡献达到90%以上作为提取标准。我们通过将原始数据带入软件操作得出的成分特征值及贡献率了解到,影响中部六省旅游经济发展的主成分因子共有4个。其中第一主成分因子特征值为4.38,贡献率39.8%;第二主成分因子特征值为2.86,贡献率26.04%;第三主成分因子特征值为1.77,贡献率16.05%;第四主成分因子特征值为1.17,贡献率10.62%。四个主成分因子贡献率累计92%以上,可以说这四个主成分因子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原始数据折射出的信息。为方便后续计算,本文定义F1为第一主成分因子,F2为第二主成分因子,F3为第三主成分因子,F4为第四主成分因子。

(二)主成分得分系数的确定

主成分因子确定后,在得到因子载荷矩阵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确定了各成分的得分矩阵。由此得到的四大主成分因子的表达式如下:

F1=0.391*X1+0.830*X2+0.775*X3+ 0.875*X4-0.336*X5+0.572*X6+0.762* X7+0.690*X8+0.654*X9+0.010*X10+0. 498*X11

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中星级饭店总数(X2)、旅游从业人数(X3)、景区接待国外旅游人数(X4)、星级饭店营业收入(X7)、A级景区总数(X8)和人均GDP(X9)指标载荷比重较大,分别为0.83、0.775、0.875、0.762、0.69和0.654。其中,X2、X3、X4、X7和X8代表了目前中部六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水平现状,X9代表了旅游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力。

F2=-0.612*X1-0.113*X2+0.528*X3 -0.182*X4-0.465*X5-0.244*X6+0.458 *X7-0.652*X8-0.172*X9-0.965*X10+ 0.543*X11

第二主成分F2中旅游从业人数(X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X10)和居民消费水平(X11)这3个指标的载荷比重较大,分别为0.528、0.965和0.543。从数据来看,F2对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能力两个方面的指标都有所反映。

F3=-0.591*X1+0.151*X2-0.256*X3 +0.400*X4+0.591*X5+0.504*X6+0.188 *X7+0.219*X8-0.663*X9+0.209*X10+ 0.003*X11

第三主成分F3中景区营业收入(X5)和旅游外汇收入(X6)指标的载荷比重较大,分别为0. 591和0.504。可以说F3重点提取了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方面的信息。

F4=-0.260*X1+0.526*X2+0.028*X3 +0.039*X4+0.554*X5-0.598*X6+0.056 *X7-0.189*X8+0.322*X9-0.112*X10+ 0.036*X11

第四主成分F4中,星级饭店数量(X2)和景区营业收入(X5)这2个指标载荷比重较大。F4可以较好地反映中部六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综上所述,4个主成分因子中包含了全部原始变量,虽然各自偏重不一,但整体上可以较为完整地反映所有变量携带的信息。因此,利用该4个主成分因子算得的综合得分可以说是合理科学的。

(三)综合得分的计算与分析

在计算综合得分前,我们需要确定各主成分因子所占的因子权重,各因子的权重主要是用各因子的贡献率除以4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所得。在算出4个主成分的因子权重后,将各主成分乘以相应的权重加总后就可以得到反映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F。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F=0.43F1+0.28F2+0.17F3+0.12F4

从各省综合得分来看,中部六省各省份的综合得分均没有超过1,说明整体发展水平欠佳。其中综合得分大于0的省份有3个,分别为湖北省、江西省和河南省;综合得分小于0的省份也有三个,分别为湖南省、安徽省和山西省。为使中部六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特征更加明显,本文将中部六省旅游经济综合得分情况分为小于0,0-0.5和大于0.5这3个等级区域。

第一等级区域包含河南省一个省份,综合得分0.92。河南省4个主成分因子大小分别为0.896 70、1.268 19、0.347 49和0.987 50,4项主成分大于0的同时,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数值均为六省最大。说明河南省旅游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动力方面较其余各省有明显发展优势。

第二等级区域包含湖北和江西两个省份,综合得分分别为0.01和0.36。其中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4个主成分因子大小分别为0.663 56,-1.222 48,1.006 54,-0.829 36。其中第三主成分数值最大,说明湖北省在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江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的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0.839 04,0.245 06,-0.115 92,-0.403 84。其中第一主成分数值最大,表明江西省未来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强劲,优势显著,同时目前发展态势良好。相比第一等级区域,湖北省和江西省在综合得分上与河南省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一等级区域的省份虽然自身旅游经济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为取得长远发展,还需在未来旅游经济发展中合理规划,不断强化自身优势。

第三等级区域包括湖南、安徽、山西三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综合得分小于0,分别为-0.41、-0.44和-0.45。其中,山西省4个主成分因子大小分别为0.061 64、-0.800 58、-1.783 04和0.424 44。主成分因子数值的大小也正好反映了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迟缓的事实,虽然存在一定的发展条件,但未来旅游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这严重制约了山西省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湖南省 4个主成分因子大小分别为-1.131 13、0.985 07、-0.239 87和-1.309 57。比重最大的第一主成分因子为负,除第二主成分因子大于0外,其余因子全部为负,说明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后期发展动力不足,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划有待进一步调整。安徽省四类因子分别为-1.329 80、-0.475 26、0.784 81和1. 130 83,比重最大的前两个因子均为负数,可以说安徽省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低下且未来发展能力欠佳,合理的调整当前旅游业发展策略至关重要。但从后两项因子来看,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正在形成,但由于规划不合理导致后期发展动力不足,整体综合得分排在中部六省最后。

四、总结

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兴起,旅游产业的兴旺发达不仅能够提升中部六省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也着实强有力地推进了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目前中部六省发展旅游产业的问题突出,已经严重威胁到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中部六省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从问题出发,积极思考应对策略,切实做好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要完善旅游信息化服务体系。面对互联网的风起云涌,中部六省要转变思想,积极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设计发展与新一代互联网特征相适应的多元化旅游营销模式,鼓励信息技术在旅游各环节的应用,促使旅游文化与信息技术的完美对接,实现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完善从客源分析、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出游组织、预订支付到实地观光感受的一整套过程,逐步构建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其次要促进旅游产业的集团化、产业化。中部六省虽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并未形成应有的规模效益,因此要根据各旅游景区的特征,通过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配置相应的旅游要素,优化旅游产业的生产力结构,提升各景区的社会化组织水平,形成旅游业各相关要素之间优势与功能的互补性聚集,产生协同增值效益,从而赋予旅游生产力更高的效能,实现旅游业的“帕累托最优”效率。可以说,协同各景区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解决当前各省旅游产业发展效能低下的有效选择。除旅游业内部的团结和融合外,各省也要促进旅游业和其他行业进行渗透和融合,进而形成全新的动态产业链,这样不但降低了企业和机构的投入成本,还提升了整体效率,可以获得“1+1>2”的协同效应。最后要建设素质优良的旅游团队,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国家中部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定期对各省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建设涵盖各类旅游人才的培训基地,培养出一批服务能力强、业务熟练的明星旅游从业人员团队。严格把关旅游服务人员的选拔工作,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坚决杜绝。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检查,严格实施岗位奖惩制度。旅游从业人员在整个旅游行业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1]Ahmed.Reversing the United States’Competitiveness in the Marketing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0,28(4):23-29.

[2]E MARTIN.Study on Electronic Commerce in the Value Chain of the Tourism Sector[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2004,12(1):65-69.

[3]石培华.中国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数量测算与分析[J].旅游学刊,2003(6):45-51.

[4]胡小纯,刘小燕.国内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1-86.

[5]赵东喜.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3):64-70.

[6]王兆峰,余含.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响应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22-328.

[7]毛润泽,赵磊.旅游发展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1):102-106.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 Central Six Provinces Based on Principal Com ponent Analysis

XUE Fei-fa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0,China)

At present,with the increasing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six provinces,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of the nationaleconomy.In order tomeasur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tourism economy in the central six provinces,this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central six provinc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uses PCA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structure.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central six provinces is low,and there are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tourism;the central six province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590.3

:A

:1672-3910(2017)03-0081-04

10.15926/j.cnki.hkdsk.2017.03.014

2017-01-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2016Y1015);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经济发展的短板研究”

薛非凡(1993—),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六省旅游业因子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