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追尊皇后祔庙考论

2017-02-23祁红伟

关键词:太庙仁宗生母

祁红伟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宋代追尊皇后祔庙考论

祁红伟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关于追尊皇后的祔庙问题,欧阳修、马端临、王鸣盛等人的看法差异较大,有必祔太庙、皆立别庙和两者均可三种观点。宋代神主祔太庙的追尊皇后有四种:追尊皇帝的皇后、后嗣做了皇帝、神宗整顿太庙礼制时被升祔、因先帝太庙室中虚位而按照太庙礼制自然升祔;其他,则别立庙。透过宋代追尊皇后祔庙的实践过程可以看出,现实皇权、士大夫态度在追尊皇后祔庙的实际运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追尊皇后;祔庙;别庙

有关追尊皇后的祔庙情况,史书记载大为不同。《新唐书》载:“其追赠皇后、追尊皇太后、赠太子往往皆立别庙①本文称的别庙,是除太庙以外的后庙、四祖庙等,例如唐睿宗所立坤仪庙、宋仁宗所立奉慈庙。,其近于礼者,后世当求诸礼,其不合于礼而出其私意者,盖其制作与其论议皆不足取焉,故不著也。”[1]《文献通考》载:“唐制追赠皇太后、赠太子皆别立庙。”[2]《十七史商榷》载:“旧纪云祔于太庙,而新改为元陵寝宫,但既追尊皇后,自必入庙,且旧纪连德宗皇帝神主言之,则似亦当从旧纪为是。”[3]欧阳修、马端临对于追尊皇后祔庙的观点虽有不同,但都主张依照礼法祔享别庙。而王鸣盛则主张根据现实权宜礼法,追尊皇后皆可祔享太庙。

关于唐代皇后祔庙的问题有不少学者涉及。任爽认为:“唐世后宫有皇后之号者甚多,往往一帝数后而不能迁祔太庙。”[4]张萍认为:“追尊皇后或皇太后神主无法进太庙,一般也于太庙之外另立别庙。”[5]张琛、勾利军认为:“追尊皇后根据时局和礼法制度有升祔太庙、别立庙、祔它庙三种情况。”[6]有关宋代宗庙的研究不少,主要涉及宋代宗庙中的昭穆制度、庙数变迁和始祖选择②张焕军《宋代太庙中的始祖之争——以绍熙五年为中心》(《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第2期)、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朱溢《唐宋时期太庙庙数的变迁》(《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2期)。,而关于宋代追尊皇后配享太庙的情况很少涉及。因此,追尊皇后的祔庙情况在宋代究竟呈现怎样的面貌,很有讨论的必要。

一、宋代追尊皇帝的皇后祔庙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由此开启了赵氏300多年的统治。赵宋王朝建立宗庙始于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建隆元年三月,有司请立宗庙,太祖便召大臣在尚书省集议。最后商议的结果是立四亲庙,以追尊高、曾四代,崇建太庙。“九月丙午,奉玉册谥高祖曰文献皇帝,庙号僖祖,高祖妣崔氏曰文懿皇后;曾祖曰惠元皇帝,庙号顺祖,曾祖妣桑氏曰惠明皇后;祖曰简恭皇帝,庙号翼祖,祖妣刘氏曰简穆皇后;皇考曰武昭皇帝,庙号宣祖。”[7]7随后太祖御崇元殿,行上谥之礼,备礼亲庙,奉安神主。太祖所奉神主有文献皇帝、惠元皇帝、简恭皇帝、武昭皇帝、文懿皇后、惠明皇后、简穆皇后。由此可见文懿皇后、惠明皇后、简穆皇后被追尊以后随即迁祔先帝太庙。初建太庙之时,太祖生母杜氏尚在滋德殿。建隆二年,太后病笃,六月甲午崩,谥曰明宪,十月奉明宪皇后杜氏神主于宣祖太庙室。至此,所有追赠皇后神主都迁祔到了太庙。

自先秦以来,在宗庙祭祀方面,“天子七庙”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8]北宋建立初期自然也遵循了天子七庙的原则,然而随着太祖、太宗及其后代皇帝的相继去世,太庙的神主逐渐超出了礼制规定的范围。所以四位追赠皇帝及其皇后的神主相继被迁入太庙夹室之内。尽管处于夹室,但终究还在太庙室中,并没有像唐代宣简公、懿王神主一样被迁于别庙。“贞元十九年三月,宣简公、懿王神主为正太祖东向之位不得不迁往德明、兴圣庙。”[9]956北宋灭亡,太庙神主随着高宗辗转于东南各地。直到绍兴五年,南宋朝廷才在临安建立了永久性的太庙。光宗绍熙五年十月,大臣提出了另建别庙来安奉僖、顺、翼、宣四先祖的主张,“僖祖当用唐兴圣之制,立为别庙,顺祖、翼祖、宣祖之主皆祔藏焉,如此则僖祖自居别庙之尊,三祖不祔子孙之庙,自汉魏以来太祖而上毁庙之主皆不合食”[10]。经过反复讨论提议最终得到了宁宗的批准。庆元二年,四祖庙在太庙之西建成,僖祖、顺祖、翼祖和宣祖的神主迁入其中。在该年的祭祀中,“先诣四祖庙室行礼,次诣太庙,逐幄次行礼”[7]2589。四位追尊皇后的神主也必然随之迁祔别庙。由此可见,文懿皇后、惠明皇后、简穆皇后、明宪皇后等追尊皇后神主先入太庙,后迁入四祖庙。

二、太祖至英宗时期的追尊皇后祔庙

宋太祖孝惠贺皇后,开封人。晋开运初,宣祖为聘之。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贺氏被封为会稽郡夫人,五年薨。太祖即位,追册为皇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三月,有司上谥曰孝惠,神主享于别庙。“建隆三年,追册会稽郡夫人贺氏曰孝惠皇后,止就陵所置祠殿奉安神主,荐常馔,不设牙盘祭器。”[7]2613时太祖刚柄大政,年富力强,并没有皇后祔庙的需求,所以初行追尊,并未设庙。乾德元年,孝明王皇后崩,大臣始议立后庙及讨论二后神主的先后次序。“太常博士和岘请共殿别室,以孝明正位内朝,请居上室;孝惠缘改葬,不造虞主,与孝明同祔,宜居次室。”[7]2613开宝九年太祖崩,太平兴国二年五月,祔神主于太庙,群臣建议以孝明皇后王氏配。“合奉一后配食。按唐睿宗追谥肃明、昭成二后,至睿宗崩,独昭成以帝母之重升配,肃明止享于仪坤庙。近周世宗正惠、宣懿二后并先崩,正惠无位号,宣懿居正位,遂以配食。今请以孝明皇后配,忌日行香废务,其孝惠皇后享于别庙。”[7]2614原因是孝明王皇后曾正位中宫、母仪天下。

太宗淑德尹皇后,相州邺人。后周时迎娶之,早薨。太宗即位,追册为皇后,谥号淑德,神主享于别庙。懿德符皇后,陈州宛丘人。周显德中,归太宗。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进封楚国夫人。太宗封晋王,改封越国夫人。开宝八年薨。太宗即位,追册为皇后,谥号懿德,神主享于别庙。元德李皇后,真宗生母,太祖为太宗聘之。太宗即位,进为夫人。太平兴国二年薨。至道三年三月真宗即位,四月乙未尊先帝李皇后为皇太后,五月更寅“追尊帝母陇西夫人李氏为贤妃”,十二月丙申“追尊母贤妃李氏为皇太后”[7]106。谥号元德。三月太宗驾崩,十一月神主入太庙。真宗诏下有司集议太宗配后。“尚书都省议,当以懿德皇后配,而宗正卿赵安易请配以淑德皇后。是时礼官以明德皇太后尚在万安宫,淑德、懿德二后生不及尊极之位,没升配享,于人情未安,请虚配位。”[11]68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淑德、懿德同为追册皇后,而此时位居中宫的李皇后尚在。宰执大臣要求以懿德皇后配享,宗正卿赵安易请求以淑德皇后配享,礼官则请求虚位以待名副其实的李皇后。而秘阁校理吴淑驳议,认为三种意见皆不可行,因建言:

礼缘人情,事资适变。盖处其事必有其实,居其位必有其功。淑德、懿德或佐潜跃前,或承藩邸之际,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享之礼,诚为未允。至若虚其附合,无乃神理有亏。求之前古,实有同配。夫母以子贵,义存在昔。汉昭即位,追尊母赵婕妤为皇太后,次圣贤之通义也。贤妃李氏处大任之尊,有弥月之实,诞生圣嗣,天下蒙福,而拟仪不及。臣窃惑焉……伏请追崇之命,以贤妃李氏处尊极之地,升于清庙,居同配之位;其淑德、懿德依旧享于别庙,庶叶礼制。[11]1840

然而此时元德尚未追尊,尽管真宗希望自己的生母能够配享太宗庙室。但吴淑的话显然不能自圆其说,故遭到多数大臣的反对,真宗复下诏集议,多数大臣认为虚位不合典礼,所以只有在追册的两位皇后之中选择,群臣最后请以懿德皇后符氏配享太宗庙室。其理由是:“既追册二后,即虚室亦为非便,淑德皇后生无位号,没始追崇,况在初潜,早已薨谢。懿德皇后享封大国,作配先庙,虽不及临御之期,且夙彰贤懿之美,若以升祔,当归懿德。”[11]911淑德、懿德同为追尊皇后,同祔别庙,懿德升祔太庙而淑德仍奉于别庙。原因在于淑德生前无位、无功,懿德享封大国,夙兴夜寐。群臣主张以懿德祔庙,实际上是否定了吴淑的非礼性建议。而以追尊皇后懿德符配享,也为以后再次提议真宗生母祔庙埋下了伏笔。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十一月,判宗正寺赵湘请以元德皇太后祔太宗庙,真宗命礼官详议之。为了表达其尊崇生母的决心与强烈意愿,大中祥符四年,真宗用太庙的规格亲祠元德皇太后庙。大中祥符六年七月庚子,中书门下曰:“恭以元德皇太后翊赞先朝,茂杨内则,诞生圣嗣,继抚中区,毓德尧门,宣功妫内,徽音所冾,寰宇攸同。陛下顺考古经,遹追慈训,奉尊名于懿册,修时享于閟宫,未升侑于宗祊,止奉祠于别庙,诚尊典故,尚郁孝思。窃念后稷诸侯,故姜嫄异祭于帝喾,开元皇室,故昭成祔享于睿宗。旧典可知,于情难夺……今请以元德皇后升祔太宗庙室,神主位于明德皇后之上。”[11]1841掌握宗庙世界的依然是现实社会的人,真宗利用现实权势最终使其生母神主得以升祔太庙。

真宗章怀潘皇后,大名人,真宗在韩邸,太宗为之聘。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五月薨,真宗即位,追册为皇后,谥号章怀,神主享于别庙。章惠皇后,益州郫人,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即位,立为才人,大中祥符二年进婕妤,后累进为淑妃。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为皇太妃,章献明肃皇后崩,遗诏尊为皇太后。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加号保庆皇太后。三年十一月崩,谥号章惠,祭奉慈庙。李宸妃,仁宗生母,杭州人。初入宫,为章献太后侍儿,庄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生仁宗,后复生一女,进才人,仁宗即位,为顺容,从守永定陵。据《宋史·李宸妃传》载:“仁宗在襁褓,章献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仁宗即位,妃默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7]8616可以看出,刘后去世之前仁宗定不知其生母另有其人。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刘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为李宸妃所生,妃死于非命。仁宗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召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12]。早在乾兴二月十月壬寅,真宗神主已经升祔太庙,且以章穆郭皇后配座。明道二年五月,刘太后去世,仁宗得以追尊生母,有大臣建言,援引太宗三后并配的先例,建议刘后和李宸妃同时升祔真宗庙。仁宗下诏礼院商议,礼院回答说:“先帝以懿德配享太宗,及明德园陵礼毕,遂得升祔;元德自追尊后,凡十七年始可升配。今章穆着位长秋,祔食真宗,斯为礼正。章献母仪天下,与明德例同,若从古礼,止应祀后庙;章懿帝母之尊,与元德例同,便从升祔,似非先帝谨重之意。”[11]2620礼院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是以搁置章献、章懿升祔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了对太宗三后并配非礼的异议。于是仁宗又诏都省与礼院共议此事,结果是“皆言章穆位崇中壹,与懿德有异,已祔真庙,自协一帝一后之文。章献辅政十年,章懿诞育圣躬,德莫与并,退就后庙,未厌众心。应以太庙外别立新庙,奉安二后神主,同殿异室,岁时荐享用太庙仪,别立庙名,自为乐曲,以崇世享”[11]2620。仁宗无奈只能下诏别立奉慈庙以奉章献、章懿太后神主。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龙图阁直学士李昭述重提以郭皇后、刘皇后、李宸妃并祔太庙,以李宸妃居首位。闰五月壬子,仁宗直接下诏中书门下曰:“朕有事太庙,格于奉慈,每怀保育之仁,爰若见乎其位。三后厌代,多历年所,肆馈合食,犹隔闭宫。有司不时讨论,使国有阙典,朕甚惧焉。其令礼官稽考故籍,议升祔之礼。”[11]3779壬寅,太常礼院议曰:“奉诏同详议三后升祔事,伏详章献明肃皇太后、章懿皇太后迁祔真宗庙室,序于章穆皇后之次,请如礼官所议。”[11]3785太常礼院的商议结果是,章献明肃皇后、章懿皇后一起迁祔太庙,章惠皇后杨氏仍旧享于别庙。随后,仁宗下诏两制至待制、御史中丞集议此事。翰林学士王尧臣等讨论的结果是以章献明肃皇后和章懿皇后同祔庙,位次在章穆皇后之下。李昭述等商议的结果是以章献明肃皇后、章懿皇后同升祔太庙,次序在章穆皇后之上。商议结果不同,神宗诏中书门下复议,结果是同意太常礼院的建议。最后仁宗决定,“宜循先朝祔元德故事,恭依礼官所议,奉章献明肃皇后、章懿皇太后序于章穆皇后之次”[11]3791。十月,仁宗赴奉慈庙,上宝册,告迁二后神主,皆去太字祔庙。从上述议论可以看出,章惠皇后的尊号得于章献明肃留后的遗诏和仁宗的追赠,并非真正的以子贵或者以夫荣。尽管有臣僚提议章惠皇后、章懿皇后、章献明肃皇后共同迁祔太庙,但少有大臣同意,故一直奉于别庙之中。而仁宗生母因协诞育圣帝之功,为成仁宗奉慈之孝得以升祔太庙。

仁宗郭皇后,应州金城人。初,仁宗宠张美人,欲以为后,受到了章献太后非难。刘太后在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七月庚子,降立郭皇后手书。仁宗无奈在天圣二年十一月,下诏立郭氏为皇后。《宋史·仁宗郭皇后传》载:“尚美人、杨美人俱幸,数与后忿争。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上大怒。后遂废。诏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7]8619郭氏废,出居瑶华宫,又赐后号金庭教主。“属小疾,遣文应挟医诊视,数日,乃言后暴薨。上深悼之,追复皇后,而停谥册祔庙之礼。”[7]8620虽然追复皇后尊号,但是其神主并未祔于后庙。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仁宗欲在景灵宫建郭皇后影殿,遭到了礼官的反对,翰林侍讲学士杨安国又请建影殿于洪福院,仁宗遂下诏讨论。礼官言:“影殿非古也。比年万寿观建温成皇后影殿,盖事出一时,未经礼官审订,不足以训于后。若谓郭皇后本无大过,今既牵复位号,则宜赐以谥册,祔于后庙,以正典礼。”[11]4581礼官建议祔郭皇后神主于后庙,然知制诰刘敞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伏闻礼官倡议,欲祔郭氏于庙,臣窃惑之。昔春秋之义:‘夫人不薨于寝,不赴于同,不反哭于庙,则不言夫人,不称小君。’徒以礼不足,故名号阙然……郭后之废,虽云无大罪,然亦既废矣。及其追复也,许其号而不许其礼且二十余年,今一旦欲治以嫡后之仪,致之于庙,然则郭后之殂也,为薨于寝乎,赴于同乎,反哭于庙乎,群臣百姓亦尝以母之义为之齐衰乎?恐其未安于春秋也。”[11]4582大臣们对此争论而不能决,仁宗复诏下学士院详定。学士院献议:“先朝建神御殿已非礼,然犹尊奉祖考,不失孝思之义。今为后妃而置之,其于失礼又甚矣。倘陛下追念郭氏殂谢,既已追复位号,不若因而赐以谥册,祔于皇后庙,则恩意至而典礼存焉。”[13]数次集议不果,此事遂罢。仁宗郭皇后是宋代历史上第一个被废的皇后,死后皇后称号虽被追复,但是其地位远无法与先前相比。故其神主一直祭享于别庙。

温成皇后,河南永安人。妃幼无依,纳于章惠皇后宫。长得幸,有盛宠。庆历元年,封为清河郡君,随后迁为修媛。皇祐初,进为贵妃。五年薨,年三十一。仁宗下诏追册为皇后,谥温成,在陵园侧立庙。温成皇后生前得到仁宗皇帝盛宠:“初,妃既受封册,宠爱日盛,出入车御华楚,颇侵并后饰。尝议用红繖,增兵卫数,有司以一品青盖奏,兵卫准常仪。上守法度,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凡宫禁干请,虽已赐可,或辄中却,妃嬖幸少比,然终不得紊政。”[11]4249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朝中大臣对张贵妃的非礼行为颇为不悦。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正月癸酉,张贵妃薨。仁宗悲悼不已,辍朝七日,诏追册为皇后赐谥温成。大臣对此多表示反对:“先是,御史中丞孙抃三奏请罢追册,不报。初赐谥曰恭德,枢密副使孙沔言,太宗四后皆谥曰德,从庙谥也。今恭德之谥,其法何从?且张、郭二后,不闻有谥,此虽礼官之罪,实贻讥于陛下,不可不改。因改谥温成。抃及侍御史毋湜、殿中侍御史俞希孟等皆求补外,知杂事郭申锡请长告,皆以言不用故也。”[11]4250温成皇后虽然得到了追册,但是在为其立忌上又遭到了大臣的不满。先是有请立温成忌者,直集贤院刘敞言:“太祖以来,后庙四室,陛下之妣也,犹不立忌。岂可以私昵之爱而变古越礼乎,于是并四后及章惠皆诏立忌。枢密副使孙沔极陈其不可,御史中丞孙抃累奏论列,而礼院官亦以为言,皆不听。”[11]4253是年十月,温成皇后神主入别庙。现实世界中张贵妃虽可凭宠娇贵一时,但在永恒的宗庙世界中,配享先帝太庙时她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其皇后身份并不完全被礼法制度承认。

三、神宗至高宗时期的追尊皇后祔庙

神宗钦成朱皇后,开封人。熙宁初,入宫为御侍,生哲宗及蔡王似、徐国公主,累进德妃。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戊戌,神宗驾崩,哲宗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德妃朱氏为皇太妃”[7]313。当时后宫中健在者还有英宗高后和神宗向后,故只能追册其母为太妃。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妃。时宣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故称号未极。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宣仁太后诏:“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寻绎故实,务致优隆。于是舆盖、仗卫、冠服悉侔皇后。绍圣中,钦圣复命即阁建殿,改乘车为舆,出入由宣德东门,百官上笺称殿下,名所居为圣端宫。”[7]8631哲宗初即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8年,哲宗并无实际权力。“哲宗即位甫十岁,于是宣仁高后垂帘而听断焉。及浸长,未尝有一言。宣仁在宫中,每语上曰,彼大臣奏事,乃胸中且谓何,奈无一语耶。上但曰,娘娘已处分,俾臣道何。”[14]哲宗亲政8年,主要精力集中于推行绍圣政治路线,况且向后尚在,未能追赠其生母为皇太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二月朱太妃薨,追册为皇后,上尊谥钦成。神主袝太庙神宗室。钦成皇后的尊号虽为徽宗追赠,但其神主升祔太庙确与哲宗身份有关。因为崇宁元年,徽宗追册其生母为皇太后,谥号钦慈。并奉神宗向后和其生母的神主入太庙。同为哲宗生母的钦成皇后当然也理应享受此种待遇。钦慈陈皇后,开封人。幼颖悟庄重,选入掖庭,为御侍。生徽宗,进美人。帝崩,守陵殿,未几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徽宗即位,追册为皇太后,谥号钦慈。神主祔太庙神宗室。可见徽宗也是利用现实权势升祔其生母神主入太庙的。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洺州人,宣仁高太后为哲宗选入宫。高后及向后皆爱之,教以女仪。元祐七年,高太后属意,孟后正位中宫。哲宗乃御文德殿册其为皇后。后因章惇谗言诬陷而废,出居瑶华宫。“初,章惇诬宣仁后有废立计,以后逮事宣仁,惇又阴附刘贤妃,欲请建为后,遂与郝随构成是狱,天下冤之。监察御史董敦逸曾奏言:中宫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7]8634元符末,曾布上书为后言,于是诏后还宫,号元祐皇后。崇宁初,蔡京柄政再废后,复居瑶华宫。靖康初,出居相国寺前之私第。钦宗立,欲尊为元祐太后。诏未下而京城陷。后以废独存。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月七日,金人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从法统的角度而言,宋朝就此断绝,新的政权是“大楚”。因此,接下来赵构的即位,一定程度上并非续接宋朝之统,而是承张邦昌“大楚”之统。完成从“大楚”到南宋政权转移的枢纽人物,就是孟氏。张邦昌僭位以后,尊孟氏为宋太后,乃上尊号为元祐皇后,迎入禁中,垂帘听政。是年十一日,孟氏于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15]。这样,从四月一日至十日,政权迅速从张邦昌转移至孟氏手中,这对于南宋政权重建有重大意义。如何终结伪楚政权、如何让法统重新回到赵姓手中,一直是让南宋君臣头疼的事,而此时处于围城中的士大夫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太后垂帘的传统,从而推出了孟氏[16]。高宗在南京应天府登基为帝,太后至南京,即被尊为隆祐太后。踰年,苗傅与刘正彦作乱,请太后听政。叛乱平,即撤帘,上皇太后尊号。是时高宗十分尊崇太后。“事太后极孝,虽帷帐皆亲视;或得时果,必先献太后,然后敢尝。宣教郎范焘与忠厚①忠厚乃孟忠厚,孟子四十七代孙,孟太后侄子。有憾,诬与太后密养钦宗子。帝曰,朕于太后如母子,安得有此。”[7]8637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四月,太后崩于行宫之西殿,上尊号曰昭慈献烈皇太后。三年,改谥昭慈圣献,祔神主于哲宗室,位在昭怀皇后神主之上。孟后是宋代历史上颇为传奇的一位皇后,曾因党争两度被废、两度复位。又曾两次垂帘听政,虽然时间较短,但保证了政权由北宋向南宋的平稳过渡。两宋之际,政局动荡不安,孟后作为宋王朝的精神领袖,当仁不让地主持大局,保护赵宋王朝,为南宋政局平稳演变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孟氏是太皇太后高氏与元祐臣僚千挑万选的,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士大夫所期待的秩序理念,是元祐时代的标签之一[17]。其神主奉入太庙,是南宋君臣对元祐政治、特别是高氏“元祐更化”政治路线的肯定,也是高宗对自身政权合法性的强调。

徽宗明达皇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被选为御侍,崇宁二年进为才人。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进为婉容,后进为贵妃。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薨,追册为皇后,谥曰明达。在其园陵置祠殿,神主祭于别庙。明节皇后,政和三年进宫为才人,六年进为贤妃,宣和二年(公元1121年)封为贵妃,次年四月薨,追册为皇后,谥曰明节。神主祭于别庙。显仁韦皇后,开封人,高宗生母。初入宫,为侍御。后来因康王使金,进封为贤妃。靖康二年,从徽宗北狩,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高宗遥尊为宣和皇后。绍兴七年,高宗闻徽宗郑皇后崩,思母心切,于是尊其生母为皇太后。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成,十二年,太后回銮行在临安,居慈宁宫。绍兴二十九年太后崩,谥曰显仁。攒于永祐陵之西,祔神主太庙徽宗室。徽宗的三位追尊皇后,明达、明节皇后神主一直祭于别庙,显仁皇后以子荣神主得以祔享太庙。

四、追尊皇后祔庙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从宋代追赠皇后祔庙的整个实践过程来看,追尊皇后的祔庙情况有着动态变化的特点。同为追赠皇后,祔庙却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结果。文懿皇后、惠明皇后、简穆皇后、明宪皇后等追尊皇后神主祔追尊皇帝庙。到了南宋,高、曾四代神主迁出太庙,另建别庙,乃是因为四祖并非为万世不祧之祖。高宗去世后,孝宗即位,皇权逐渐回到了太祖系子孙手中,且逐渐掌握了实权。确立太祖为始祖,另建四祖庙来安奉僖祖、顺祖、翼祖和宣祖的神主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文懿皇后、惠明皇后、简穆皇后、明宪皇后等追尊皇后神主随即也就迁入了别庙。

孝惠、淑德、章怀三位追赠皇后神主初祭于别庙,神宗即位,开始整顿礼仪制度,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完成《详定礼文》:“《礼文》曰,夫妇一体,故昏礼则同牢而食,合卺而饮,终则同穴,祭则同几,是夫妇一体,未有异庙者也……立继之礼,其来尚矣。始微终显,其嫡也;前娶后继,皆嫡也。后世乃以始微、后继,置之别庙,不得申同几之义,则非礼之意……夫妇,天地之大义。故圣王重嫡,所以重宗庙。非始微终显、前娶后继所当异也。”[7]2619根据《礼文》,太祖孝惠皇后、孝章皇后、太宗淑德皇后、真宗章怀皇后等一律升祔太庙。礼文所讲的缘情入礼,实际上是承认了继室祔庙的合理性。孝惠、淑德皇后虽为继室,皇后的尊号也为没后追赠。但她们毕竟是先帝的妻子,所以在神宗整顿宗庙礼制的时候得以升祔太庙。而同为继室的懿德皇后,却在太宗死后即从别庙直接升祔太庙。究其原因则是,相对于淑德,懿德曾封享大国、赞辅先帝,且此时太宗庙室并无皇后配祔,所以懿德神主升祔符合礼法人情。

元德、章懿、钦成、钦慈、显仁五位追尊皇后的后嗣都为皇帝,最终缘“母以子贵”之说,神主得以升祔太庙。唐代追尊皇后祔庙时也出现过类似情况,睿宗二后,刘氏为睿宗正式册立的皇后,德妃窦氏为玄宗的生母。长寿中,同时为武则天所杀,睿宗复位后都被追册为皇后。谥号分别为昭成、肃明。睿宗崩,肃明皇后“以昭成太后故,不得入太庙配飨”[9]2176。开元十一年(公元733年),玄宗感到不妥,“特令迁肃明皇后神主祔于睿宗之室”[9]951。玄宗的做法不免武断,违背礼法。相比之下,真宗、仁宗都是先追尊生母为皇太后,神主先祭于别庙。真宗为实现其生母祔享太庙的愿望,更是努力经营17年之久。在初次集议太宗配后之时,虽有臣僚建议以其生母祔享太庙,但遭到了宰执大臣的异议,真宗初即位,立足未稳。据《宋史》载: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乃奉太子入宫。[7]9516

可以看出,真宗即位确实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虽然政变被以吕端为首的执政挫败,然宫中以李皇后为首的势力仍旧存在,真宗不得不与吕端等宰执合作以稳定皇位,第一次集议太宗庙室配后时采取宰执的建议,以懿德皇后配享。到了大中祥符年间,朝中政治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宗在王钦若、丁谓等人的建议下伪造天书、东封西祀大搞神道设教之事,真宗心惮王旦,不惜对王旦行贿来寻求王旦支持或默许封禅泰山之事。“召旦饮欢甚,赐以尊酒,曰,此酒极佳,归与妻孥共之,既归,发之皆珠也。由是,凡天书、封禅等事,旦不复异议。”[7]9545大中祥符四年,真宗亲祀元德皇太后庙,大中祥符六年祔元德皇后入太庙。仁宗也经历了15年之久方实现其生母升祔太庙的愿望。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仁宗刚亲政,尚未摆脱刘太后巨大的政治阴影,在朝的执政多为所谓的“太后之党”。是时吕夷简为宰相,陈尧佐、晏殊为参知政事,张耆为枢密使,夏竦、范雍、赵稹为枢密副使[18]。所以仁宗两次下诏集议章献明肃刘后和章懿皇太后同祔太庙,执政虽未明确反对章献明肃刘后入庙,但是反对仁宗生母章懿太后配享太庙。仁宗不得不暂时妥协,安奉二位太后神主于奉慈庙。庆历五年,当龙图阁直学士李昭述重提以郭皇后、刘皇后、李宸妃三后并祔太庙之时,仁宗直接下诏中书进行讨论升祔之礼及三后次序,省略了最为重要的是否应当祔庙问题,并在是年五月实现升祔其生母入太庙的愿望。真宗、仁宗生母祔庙都是经过礼院和都省的多次集议,通过私情与礼法、皇权与士大夫政治的多次较量和妥协才实现。哲宗、徽宗、高宗则是援引真宗、仁宗的先例,实现了其生母神主祔庙的愿望。

哲宗昭慈圣献皇后,是宋代追赠皇后最为特殊的一位,她两度被废,又两次复位,在两宋政权过渡及稳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特殊身份是确立南宋政权的关键。这种功德和南宋现实政治的需要是其死后神主得以祔于太庙哲宗室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仁宗时被废的郭皇后虽然死后得以追册,但其神主却始终置于别庙。原因是生前被废已无名分,且无功德可言,虽被追尊,且当时仁宗已经册立曹氏为皇后,臣僚请求在景灵宫为郭皇后建影殿尚且遭到了大臣以国无二嫡为理由的反对,更谈不上升祔太庙,配享仁宗。神主只能祭于别庙。章惠、温成、明达、明节四位追赠皇后,生前都是皇帝的妃子,尽管死后被追赠为皇后,但地位始终无法与先帝皇后、继后的地位相较。其子嗣又非皇帝,神主自然始终祭于别庙。

从宋代追尊皇后祔庙动态变化可以看出,宋代士大夫对于追尊皇后祔庙的态度,始终体现出维护礼法秩序、约束现实皇权的倾向。其根源是对唐代后宫“武韦之祸”的历史反思。正是宋代士大夫这种精神,才会有史家言“宋有三百余年,外无汉王室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岂不卓然而可尚哉”[7]8606。但是宋代的礼制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汉、晋以来的礼制束缚,正统与名分的观念有所淡化。宋代礼家既要维系传统礼教、伦理纲常,又不能忽视和顺应现实环境的具体变化[19]。缘情入礼的权宜、亲亲之义的孝道、政治时局的迁变等因素在宋代追尊皇后祔庙的过程得到重视和考量。正是这些因素促使这一时期追尊皇后祔庙的礼制呈现出与前代迥异的特点。现实皇权与士大夫政治之间的互动是造成宋代追尊皇后祔庙结果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而宋代追尊皇后祔庙的结果,又成为明清时期太庙配后之议的故事,为明清时期多位皇后并祔太庙提供了先例。

[1][北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42.

[2][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1774.

[3][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456.

[4]任爽.唐代礼制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3.

[5]张萍.唐长安官私庙制及庙堂的地理分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4):28-38.

[6]张琛,勾利军.唐代追尊皇后祔庙考[J].齐鲁学刊,2012(1):54—58.

[7][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8][东汉]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1335.

[9][五代]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1][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2][南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6:514.

[13][南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言集[M].宋刻元明递休本:459.

[14][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3:5.

[15][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685.

[16]方诚峰.补释宋高宗“最爱元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69-77.

[17]方诚峰.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18.

[18][南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M].王瑞来,校补.北京:中华书局,1986:196.

[19]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J].文史哲,1995(1):3-25.

The Posthumous Empress of Song Dynasty Temp le W orship Ancestors

QIHong-wei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Questions about chasing a statue of the queen’s society temple,views among Ouyang Xiu,Ma Tuan -lin,Wang Mingcheng are quite different,there will be society ancestral temple,are not temple and a mixture of both three views.Lord society ancestral temple after song dynasty statue of Queen has four kinds:Chasing the statue of the emperor Queen;Heir to the emperor;Ritual up society ancestral temple after ancestral temple was cleaned up;First emperor ancestral temple phantom in the chamber,according to the ancestral temple ritual natural rose society of the statue of the Queen.Other,don’t stand temple.Through practical process of the society after song dynasty statue of Queen temple can be seen that,reality,royal society attitude in chasing Queen templ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Song dynasty;the posthumous empress;temple worship ancestors;the other temple

10.15926/j.cnki.hkdsk.2017.03.004

K244

:A

:1672-3910(2017)03-0023-07

2016-12-28

祁红伟(1991—),男,河南开封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宋史研究。

猜你喜欢

太庙仁宗生母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宋仁宗好色
生母
生母
访北京太庙
绍兴年间南宋临安太庙大殿建扩考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好马也忠诚
为一个错别字较真的宋仁宗
元代太庙制度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