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的四大政治功能与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使命

2017-02-23叶利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中医药

叶利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医药的四大政治功能与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使命

叶利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医药作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为人们所熟悉、所推崇。然而,中医药的政治功能却被人忽略。在当代中国,中医药具有四大政治功能: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国际交流的工具,是大国地位的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医院校要充分发掘中医药的四大政治功能,勇担繁荣发展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使命。

中医药;政治功能;哲学社会科学;使命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几千年连绵不绝,为民族的生生不息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就是中医药。中医药作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为人们所熟悉、所推崇。然而,中医药的政治功能却被人忽略。在当代中国,中医药具有四大政治功能: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国际交流的工具,是大国地位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医院校要充分发掘中医药的四大政治功能,勇担繁荣发展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使命。

1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华的结晶[2]。中医药是数千年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积累的人类宝贵财富,是数千年医疗实践的积累和升华。中医药理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吸收、融合中国古代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科学、佛学、道学、儒学以及诸子百家学说的精华,形成了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征的中医理论体系,历经千年传承而不衰。

中医仁术思想是高尚医德的源泉。2009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研究首次提出了“中医医德八纲”,即“仁、和、谦、廉、精、诚、慎、严”,并将其作为医德的总纲。其中,仁医乃仁术,是中医医德的核心。《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医为仁术,突出了医学的伦理价值,强调良医是仁爱之心、高尚道德和精湛医术的高度统一[3]。“中医医德八纲”是张其成项目组收集中国历代有关医德材料60余万字、整理历代医家有关医德的言论观点和人物事迹、比较了中外医德思想的异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医仁术思想的高度概括。

中医药的和谐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中医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联在一起,构成了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相互协调与和谐的统一整体,此是维系生命正常活动的基石。中医治疗以调整阴阳、调理脏腑、调和气血为原则,目的就是通过调理,使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保持一种和谐关系[4]。中医十分注重社会环境及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认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保持生命与健康的基础。强调“顺应自然,法天则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中医治病养生的原则。

中医药凝结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法。从方法论层面上,中医学的思维方式集中表现为直观观察、司外揣内、取象比类、直觉体悟这四种方法。与西医思维相比,中医学思维方式具有重神轻形、重合轻分、重用轻体、重时轻空、重悟轻测等特征。中医思维方式科学地揭示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有效地指导了中医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医学具有的整体、动态、灵活、简便等优点[5],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连绵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因为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医药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作为传承中华医药学术和中医文化精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其本身就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沃土,中医药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仁术思想、和谐观念、思维方式对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构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课程体系,加强中医药文化学科和平台建设,积极落实教育部倡导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建立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新机制。

2 中医药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使命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价值信仰和优秀品格。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责任与使命,是人们爱国的载体和力量源泉。

中医药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同体。从神农尝百草,到传说中的《黄帝内经》,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无不刻上了中医药的烙印。秦汉时期,中医药学完整的学术体系基本形成。二千多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在16世纪以前,中医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疗效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天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发挥重大作用。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研人员获得了诺贝尔奖,不仅是中医药界的骄傲,而且是整个科技界的骄傲。

党和政府特别重视中医药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十家中医药宣教基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载体。一本本珍贵的典籍,一幅幅悠久的画卷,一尊尊针灸铜像,一个个悬壶济世的故事,无不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揭示了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绵延发展的精神密码,无不使人深受教育,倍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倍感中医药的源远流长。以扁鹊庙为例,现存扁鹊殿、药王殿等单体建筑16座,占地8万多平方米,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扁鹊庙群。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每年接待参观不少于100万人次,每年开放时间约300天。2014年,内丘扁鹊庙被定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6]。

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研究、宣传、教育,让中医药大学生了解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与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传承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使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要推动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设和中医药文化的科普宣传教育,让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精神追求。

3 中医药是加强国际交流的工具,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大力构建中医药话语体系、以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使命

中医药是加强国际交流的工具。面对日趋复杂的世界文化较量,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际话语权十分重要。在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中,普遍把中医药同汉语教学相融合,为世界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为加强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

2010年6月2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出席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的“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医孔子学院把传统和现代中医药科学同汉语教学相融合,必将为澳大利亚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为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

湖南中医药大学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依托中医药开展对外交流。201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专业本科境外办学成功获批,此是全省首个境外合作办学项目。2014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与韩国圆光大学合作,在韩国开办了第一所研究型孔子学院,依托圆光大学在韩国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的优势,推广中国语言和中医药文化。同年,欧盟框架计划中国健康领域国内首个联络点成功落户湖南中医药大学,建立了“中—卢(卢森堡)中医药合作研究中心”;与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等20多所境外院校开展了实质性的教学和科研合作。2015年11月初,德国丁克尔斯比尔市市长海尔默率团访问湖南中医药大学,磋商在德联合开设海外医院等事宜。丁克尔斯比尔市海外医院中医诊室2016年建成后,将成为湖南在欧洲建设的首家海外医院。

中医药作为对外交流的工具不仅仅在孔子学院中广泛运用,而且广泛地运用到外交、国际主义援助中。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功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联系,推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欧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的交流合作,利用多边平台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工作,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标准体系制定、人才培养和示范机构建设。在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前线,中国医疗队用中医药治疗埃博拉效果良好,受到塞拉利昂当地患者的欢迎。2015年6月,中国政府就与捷方共建中东欧中医中心,在卫生等领域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捷克总理索博特卡表示,自己很喜欢传统中医。中医药正成为中国外交名片。2016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前往捷克进行国事访问,江中集团董事长钟虹光受邀随行前往,是50位随行企业家中唯一来自医药企业的代表。2016年6月16日,年过七旬的中国外交部原部长、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在河北石家庄发表主题为《中医与外交生涯》的主题演讲时称:“中医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世界人民都在慢慢接受中医。”[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认为,“现在提倡公共外交,我们要充分表达中医药的实力。中医外交潜力很大,要自信地走出去。”[8]

然而,不容否认的是,中医药国际化遇到的首要障碍是中医药话语体系问题。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齐心协力构建中医药话语体系,发掘中医药语言特点,建立中医药语言系统合理的结构体系,规范中医药术语翻译,培养中医药优秀翻译人才,推动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4 中医药是大国地位的体现,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以加强四个自信教育为使命

中医药是大国地位的体现。国强则中医强,国弱则中医弱。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大力振兴中医药是大国地位的具体体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表达了殷切期望,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发布。在第十二部分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的要求。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它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纲要》标志着中医药发展首次纳入国家战略,中医药梦与“中国梦”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古训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有着独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在多个场合对中医药给予高度评价,更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运用中医药理念和术语来阐述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观点。他运用中医妙喻,生动传神。比如,“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猛药去疴、刮骨疗毒”“改革也要辨证诊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多次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是新时期管党治国的指南,适用于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宏观、中观、微观的各项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入解读、深入领会、深入运用。”[9]

毋庸置疑,作为大国地位象征的中医药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近百年历史雄辩地告诉人们,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才能很好地发展中医药,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很好地发展中医药。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就要全力阐释中医药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坚持中医药理论自信、实践自信与学术自信,推进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以中医药为载体,大力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教育,坚定青年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1]李国娟.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15(4):64-69.

[2]张宗明,申 宁.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医学与社会,2010(8):97-98.

[3]周静娟.以中医医德八纲加强基层中医院青年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J].江苏中医药,2015,47(11):71-73.

[4]任 旭.中医药的传统文化特征和价值观 [N].中国中医药报,2014-07-14.

[5]张其成.中医哲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6]赵永生,孙巧文,内丘.扁鹊庙定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N].中国中医药报,2014-04-18.

[7]李 茜,刘广和,俱凝搏.李肇星谈“中医与外交”:世界人民在慢慢接受中医[N].中国新闻网,2016-06-16.

[8]家 铭.中医药专场体验活动展示“中医外交”魅力[N].中国商报,2016-5-25.

[9]孙光荣.读懂习总书记讲话中的中医观(一)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N].中国中医药报,2014-09-28.

(本文编辑 李 杰)

Four Political Functions of TCM and the Miss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ies of TCM

YE Lijun
(College of Marx,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and respected Chinese medicine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However,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ignored.In contemporary China,Chinese medicine has four major political functions: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education,it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patriotism education,it is a tool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tatus of great power.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stag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explore the four major political fun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play the key action on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olitical function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mission

R2-0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7.02.003

2016-12-10

2016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四进”的研究与实践》(16B0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大学生网络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16CKS045)。

叶利军,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mail:997698133@qq.com。

本文引用:叶利军.中医药的四大政治功能与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使命[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2):127-130.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哲学中医药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菱的哲学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