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的编制与测量

2017-02-23李胜强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警觉性量表决策

李胜强李 虹

①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91 E-mail:lishengqiang@uir.cn ②清华大学心理系

·论 著·(心理评估)

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的编制与测量

李胜强①李 虹②

①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91 E-mail:lishengqiang@uir.cn ②清华大学心理系

目的:决策方式的使用和选择,对于决策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借鉴决策方式的相关理论,编制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并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测量。方法:结合中国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对职业决策方式定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参考相关量表,编制量表题目,选取即将毕业的481名大学生进行内容效度和结构检验。结果: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Cronbachα=0.72,CFI=0.91,RMSEA=0.05。结论: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可以作为测量职业决策方式的有效测量工具,对大学生职业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决策方式;一般警觉式;过度警觉式;大学生

决策方式(decision-making style)是个体面对决策任务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定的反应模式[1]。决策方式的使用与选择,对决策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

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职业决策是他们所面临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职业决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比如职业未决(career indecision)[3],职业决策困难(career decision making difficulties)[4],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5]等。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个体的职业决策进行探讨,比如职业决策困难和职业未决主要从能力的角度出发,侧重点放在个体“能否”做出决策,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主要着眼点在个体决策的信心,当然,这些方面对于个体的决策质量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这些与本研究所侧重的职业决策方式有所不同,结合中国大学生目前职业决策的特点,其决策的困惑并不是能否找到,而是如何找到个人“理想”的职业,实际上,个体即便使用不合理的职业决策方式也能够找到工作,但这未必是个体“理想”的工作,带来的问题就是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工作满意度的降低和离职率的提高,而且,即便是个体所认为的“理想”工作,很多也是跟从他人或社会的普世价值观,没能从自身特点出发,结合自己特点进行决策分析。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放在职业决策方式方面,从个体自身具体情况出发,探讨其职业决策过程是否合理和接近最优。

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职业决策是一个充满压力的过程[6-8],对于压力下的决策方式,有学者[9]提出一种模型,他们将一般警觉性(vigilant)和过度警觉性(hypervigilant)的决策方式加以区分。一般警觉性的决策方式具有以下特征:①对信息进行有体系、有组织的搜索;②充分思考所有可能的选择;③投入充分的时间评估每个选择;④在做决策前重新思考和回顾相关资料与数据。一般警觉性的决策方式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决策方式,因为决策者在决策前会尽可能地搜集相关信息、没有偏见地吸收信息、认真地评价各个选择。在这种警觉性的、分析式的决策方式下,会做出高质量的决策。和一般警觉性的决策方式相比,过度警觉性的决策方式具有以下特征:①对信息进行缺乏有效组织体系或者选择性的搜索;②思考有限的选择;③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快速评估;④没有经过广泛的回顾或者重新评价就选择了某个解决方案。过度警觉性的决策方式是一种冲动的、紊乱的决策方式:过度警觉性的决策者“思维过程被破坏……思考变得过度简单化。他为了寻找解决方案进行疯狂地搜索,坚持在过于有限的选项中选择,于是导致一个轻率的、盲目的解决方案[10]”。根据以上理论和概念,结合目前中国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职业决策方式的定义为: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个体面对相关信息所采取的特定的反应模式,包括:对于相关信息的涉猎、分析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设定,其操作定义分为3个因子:①对相关信息涉猎是否广泛;②对相关信息分析是否理性;③对目标的设定是否明确。大学生对就业相关的信息进行广泛涉猎、理性思考,对职业目标进行明确的目标设定,倾向于一般警觉性决策方式;大学生对就业相关的信息涉猎不够广泛、思考不够理性、对职业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则倾向于过度警觉性决策方式。

在确定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的概念后,本研究力图借鉴相关量表,编制一个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方式进行测量,在理论层面,将警觉性和过度警觉性职业决策方式的理论应用于职业决策领域,在实践层面,能够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过程中的意识和行为,对其个人的职业决策进行指导,对高校相关的就业部门提供辅助。

1 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的编写过程

1.1 量表题目编制

本研究参考弗林德斯河决策量表(Flinders Decision Making Questionaire)[11]和整体决策方式量表(General Decision-Making Style instrument)[12]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进行编写,弗林德斯河决策量表中有关于一般性决策方式和过度警觉性决策方式的题目,而整体决策类型量表也将决策分为5个类型,其中有关于理性决策方式的题目,理性决策方式类似于一般警觉性决策方式,因此本研究也将其作为参考。在这两个量表中,倾向于把决策方式定义为个体的一种特质而不是在某种情境下的反应,所以不适合本研究,但其中的一些题目可以作为研究的参考。

在弗林德斯河决策量表中,一般警觉性决策方式的题目包括以下6个题目:①我在决策的时候会找出各个选择的不利之处;②我在做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所有的选择;③我会考虑如果执行这个决策会有什么好处;④但我决策的时候,我会收集很多相关的信息;⑤在选择前我一定要清楚我的目的;⑥我在选择前会非常认真仔细。过度警觉性的决策方式包括以下5个题目:①我觉得我在做决策的时候时间非常紧迫;②每当我因为决策感到烦乱的时候,我就会很快随便选一个方案;③很多小的环节会使我在各个选择间来回摇摆;④我的选择基于很多细节;⑤如果我必须在短时间做决定就无法进行充分思考。在整体决策类型量表中,理性决策方式,包括以下5个题目:①我仔细检查我的信息源以保证其正确性;②在做决策前,我有确定的事实;③我用系统和逻辑的方式进行决策;④我的决策需要认真思考;⑤在做决策的时候,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我会思考不同选择。

本研究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的操作定义,分为3个方面:①对相关的信息涉猎是否广泛;②对相关信息是否进行理性分析;③对目标的设定是否明确。大学生对就业相关的信息涉猎广泛、分析理性,对职业目标进行明确设定,倾向于一般警觉性决策方式;大学生对就业相关的信息涉猎不够广泛、分析不够理性、对职业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则倾向于过度警觉性决策方式。

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操作定义的基础上,确定量表的具体题目。大学生对于相关信息的涉猎不仅包括招聘信息、还包括用人单位的情况、就业市场的情况等[13],具体题目比如“我了解自己专业在就业市场的就业前景”;在就业过程中对于个人情况以及职业信息的理性分析包括自身条件与工作的匹配、理想职业的标准、在不同阶段获得理想职业所需要的条件等[14],具体题目比如“我会花时间了解和分析我适合哪方面的工作”;按照大多数中国大学生求职的具体情况,职业目标可以分解为薪水、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具体方面[15],明确设定目标表现为在个体对以上各方面都有明确的考虑和要求,不考虑要求范围之外的目标。具体题目比如“工作内容不符合我要求的工作我不会考虑”。虽然有一些研究指出目前大学生在择业方面“非大城市不考虑”、“非优厚待遇不考虑”的倾向已经成为阻碍其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16],但本研究并非引导大学生在择业方面去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城市”,而是希望大学生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广泛涉猎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设定符合自身条件和要求的职业目标,不盲从,不攀比,也不屈就,在职业目标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设定,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求职成功率和工作满意度[17]。

基于以上分析和考虑,研究者编写了18道题目作为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的题库,见表1,题目1、2、3、4、5是对信息的广泛涉猎;题目13、14、15、16、17、18是对信息的理性分析;题目6、7、8、9、10、11、12是对目标的明确设定。

表1 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题库

1.2 内容效度检验

为了确认以上题目内容是否真实有效,邀请两位职业心理学方向的博士对题目内容进行检验,判断题目是否属于职业决策方式操作定义3个方面的内容范畴。经过检验,“我觉得适合我的工作不多”、“不能实现我个人价值的工作我不会考虑”两道题目由于指向不明被删去,保留其余的16道题目,并进行重新编号。在这16道题目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

1.3 量表的结构检验

为了对量表的结构进行检验,随机选取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240名大学四年级学生(随机选取总体被试的5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另外50%随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由于学生总体被试为481人,系统分组时随机排除1人,以便达成两组人数相等),其中,男生159人(66.3%),女生81人(33.7%);平均年龄(22.36±1.05)岁;北京科技大学189人(78.8%),北京师范大学51人(21.2%);文科67人(27.9%),理工科173人(72.1%)。

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中使用正交旋转法进行因素旋转,因子的提取标准以特征根大于1为原则。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这16个题目包括3个因子,见表2,总解释率44.22%。

在3个因子中,因子1包含5个题目,包括花时间分析招聘信息、目标单位的情况、就业目标的可能性、个人的具体情况,总而言之,这个因子描述的是个体对于和职业相关的个人信息、职业信息进行理性分析的情况,因此,将这个因子命名为:理性分析信息(解释率19.48%)。因子2包括5个题目,指向比较明确,包括对总体就业前景、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招聘信息、获得理想工作应具备的条件、求职技巧等各方面信息的涉猎,因此这个因子被命名为:广泛涉猎信息(解释率13.34%)。因子3包括6个题目,指向也比较明确。描述的是对于和职业相关的工资、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各方面的目标的明确设定,因此将这个因子命名为:明确设定目标(解释率11.40%)。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量表分为3个因子:因子1:理性分析信息(19.48%);因子2:广泛涉猎信息(13.34%);因子3:明确设定目标(11.40%)。

表2 大学生职业决策量方式量表的因子分析结果

1.4 信度检验

通过信度检验(信度检验与量表结构检验使用同一批被试)得出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16个题目的内部一致性为0.72,属于可接受范围,其包含的4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均在可接受范围,见表3。

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是0.11~0.22,这说明这3个因子内部一致性都属于可接受范围,见表4。总量表和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是0.64~0.68,说明各个因子对总量表都有贡献。根据以上分析,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结构确定。

表3 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与各因子的信度

表4 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r)

1.5 效标效度检验

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搜集和梳理,本研究选用求职自我效能问卷[18]和职业决策困难问卷[19]作为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及其3个因子的效标。这两个问卷所测量的概念虽然与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概念不同,但其中也包含了和职业信息的涉猎、思考分析以及职业目标设定方面相关的内容,而且两个问卷都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其中求职自我效能问卷的Cronbachα=0.93;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的Cronbachα=0.83。在求职自我效能问卷中得分越高,代表个体成功求职的信念越强;而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得分越高,代表个体越能有效地克服在职业决策中遇到的困难。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及其3个因子与求职自我效能问卷、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在0.33~0.84之间,见表5,这个结果证明了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有良好的效标。

表5 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的效标效度检验

表6 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结构效度的各项指标

图1 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因子结构模型

1.6 结构效度检验

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被试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另外240名大四学生,其中,男生166人(69.2%),女生74人(30.8%),平均年龄(22.35±0.94)岁;北京科技大学198人(82.5%),北京师范大学42人(17.5%);文科57人(23.8%),理工科183人(76.2%)。

结果见图1所示,各项指标见表6所示,均达到标准。综上所述,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共16道题目,分3个因子,因子1:理性分析信息(5个题目—12、13、14、15、16);因子2:广泛涉猎信息(5个题目—1、2、3、4、5);因子3:明确设定目标(6个题目-6、7、8、9、10、11)。大学生职业决策量表及其3个因子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量表总分64分,理论中值32分,得分高说明个体在职业决策方式上倾向一般警觉性,得分低说明个体在职业决策方式上倾向过度警觉性。

2 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的测量

2.1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研究被试来自北京师范大学(19.6%)和北京科技大学(80.4%)。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481份。其中,男生325名(67.6%),女生156名(32.4%),文科学生125名(25.9%);理工科学生356名(74.1%);平均年龄(22.36±0.99)岁;20~22岁391名(60.5%),>22岁190名(39.5%);全部为大学四年级面临毕业的学生。

2.2 职业决策方式的描述统计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职业决策方式又分为“理性分析信息”、“广泛涉猎信息”、“明确设定目标”3个因子。见表7。

表7 职业决策方式及其各个因子的描述统计分析

由表7可见,被试所报告的职业决策方式的平均水平(40.63±5.17)与理论中值40.0基本趋于一致,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见表8,大约有49.3%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式方面的得分高于40.0,说明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式上介于一般警觉性和过度警觉性之间,但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有大约89.1%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面的得分在46.0分以下,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得分集中在中等稍偏高的水平,也就是说大多数大学生整体在职业决策方式上一般警觉性程度不高。

表8 职业决策方式得分的分布(n=448)

表9所示,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各个因子中,“理性分析信息”平均水平(13.78±2.45)高于理论中值12.5,进一步分析,约有74.6%的大学生个体在“理性分析信息”的得分高于理论中值,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的时候,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理性分析。

表9 理性分析信息的得分分布(n=469)

表10所示的“广泛涉猎信息”(12.04±2.55)得分的平均水平低于理论中值12.5,进一步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约54.3%的大学生个体在“广泛涉猎信息”的得分在理论中值以下,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的时候,对于信息的涉猎还不够全面广泛。

表10 广泛涉猎信息的得分分布(n=466)

表11所示的“明确设定目标”(14.80±2.76)得分的平均水平低于理论中值15.0,进一步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约62.8%的大学生个体“明确设定目标”得分在理论中值以下,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的时候,缺乏对目标的明确设定。

表11 明确设定目标的得分分布(n=470)

3 讨 论

3.1 对测量结果的讨论

通过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的测量,发现研究中大学生所报告的职业决策方式的平均水平与理论中值基本趋于一致,大约有50%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式方面的得分高于40,另外大约有89%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面的得分在46分以下,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得分集中在中等偏高的水平,也就是说大多数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式上一般警觉性程度不高。

下面本研究将对职业决策方式中的3个因子进行具体的探讨。其中,职业决策方式因子1:“理性分析信息”高于理论中值,约有75%的大学生个体在职业决策方式方面的得分高于理论中值,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的时候,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理性分析。职业决策方式因子2:“广泛涉猎信息”低于理论中值12.5,约有54%的大学生个体在“广泛涉猎信息”的得分在理论中值以下,说明有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的时候,对于信息的涉猎还不够广泛。有研究指出,就业难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信息的不对称,供给与需要的信息对接不上,毕业生所拥有的就业信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求职的需要[20];另有研究指出合理地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求职信息能够大大提高求职成功率[21]。虽然以上研究中所指的信息只是本研究所界定的“信息”中的一个方面,但这也能够说明大学生对信息涉猎不够广泛的确是一个客观现实,也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职业决策方式因子3:“明确设定目标”低于理论中值15,进一步分析,约63%的大学生个体在“明确设定目标”方面得分在理论中值以下,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的时候,没有明确设定目标。这个结果,与之前研究的论述是一致的,有研究指出很多大学生缺乏对职业方面的规划,职业目标比较模糊[22-23]。明确设定目标是一种积极合理求职行为的表现[24],个体在职业决策方式上缺乏对目标的明确设定,也会影响其求职的成功率。

3.2 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从理论层面而言,本研究将决策方式这一概念引入职业决策领域,虽然之前也有研究者针对这一结合进行过研究,并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但本研究编制的测量工具更加具体和聚焦,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方向。从实践层面而言,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的编制,能够帮助大学生个体测量自身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及方式,找到其中的问题,找到适合自身的、满意的工作,对于一些高校的职业指导部门,也能以此工具作为测量工具,发现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式中的问题,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

3.3 研究不足

职业决策方式中“理性分析信息”明显高于理论中值,说明大学生能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充分深入的思考。但在实际的决策方式中,3个因子是有着逻辑顺序的,首先是“广泛涉猎信息”,然后是“理性分析信息”,最后是“明确设定目标”。虽然根据结果显示,75%大学生自认为能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理性分析,但在第一步—“广泛涉猎信息”方面,5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信息的涉猎不够广泛,由于“广泛涉猎信息”是“对信息进行理性思考”的前提,所以可以推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信息涉猎不充分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

经过这样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在探讨就业压力影响职业决策的过程中,除了对整体的职业决策方式进行探讨之外,还要考虑到3个因子的逻辑顺序。但由于本研究中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的限制,没能按照这职业决策方式3个因子的逻辑顺序进行探讨,只能对3个因子进行平行探讨,这也是本研究中的不足之一。

[1]Harren V A.A model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for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79,14(2):119-133

[2]Keinan G.Decision making under stress:Scanning of alternatives under controllable and uncontrollable threat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2(3):639-644

[3]Slaney R B.The assessment of career decision making.In W BWalsh S H Osipow(Eds.)Career decision making[M].Hillsdale, NJ:Erlbaum,1988:33-76

[4]Brown D.Models of career decision making[M].In D Brown,L Brooks(Eds.),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90:395-421

[5]Taylor K M,Betz N E.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3,22(1):63-81

[6]王成义.大学生压力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13(4):311-313

[7]刘芳芳,白丽英,谢叶鑫,等.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压力源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857-859

[8]戴斌荣,周健颖,金爽.千名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1):1727-1730

[9]Janis I L,Mann L.Decision making: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onflict,choice,and commitment[M].New York:Free Press, 1977:8-11

[10]Janis I L.Decision-making under stress[M].In L Goldberger,S Breznitz(Eds.),Handbook of stress: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New York:Free Press,1982:69-80

[11]Mann L,Burnett P,Radford M,et al.The Melbourne decision making questionnaire: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patterns for coping with decisional conflict[J].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1997,10(1):1-19

[12]Scott S G,Bruce R A.Decision-making style:The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of a new measure[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5,55(5):818-831

[13]舒晓丽.获取有效就业信息缓解就业压力[J].云梦学刊,2006, 27(1):125-126

[14]杨宜勇,周帅.我国社会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破解[J].中国高等教育,2006,42(24):8-10

[15]王永珍,苏煜.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3):101-102

[16]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就业战略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4-37

[17]刘泽文,宋照礼,刘华山.求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631-635

[18]王沛.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281-282

[19]杜睿.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0]袁莉.浅论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搜集与科学运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8(22):63-64

[21]谭超美.试析大学生求职信息搜集的方法与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3):91-92

[22]王玉花.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困难[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5):767-769

[23]任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J].科技信息,2008,25(17):149-150

[24]赵维燕,李盟,李青青,等.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8):1178-1182

http://www.cjhp.com.cn/

附录: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量表

我们想了解你在找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情况,请就下列各题选择一项最符合你个人实际情况的答案。

Development of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 Scal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LI Shengqiang,LI Hong
Center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eijing100091,China

Objective:Decision-making style can have salient affect on individuals'decision-making quality.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the decision-making style scal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Methods:The study expl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career decision-making situations,and defined the concept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Based on the above focuses,the presented study established 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 scale.With 481 college students investigated,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cale were examined.Results:The scale developed showed satisfied reliability and structural validity,with Cronbachα=0.72,CFI=0.91,and RMSEA=0.05.Conclusion: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 Scale is a reliable and valid measurement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Decision-making style;Vigilant pattern;Hygervigilant pattern;College students

项 目很不符合不符合符合很符合1、我知道如何获得有效的招聘信息。2、我了解今年总体就业形势的好坏。3、我了解自己专业在就业市场的就业前景。1 2 3 4 1 2 3 4 1 2 3 4 4、我了解获得一份理想工作所必备的各种条件。1 2 3 4 5、我了解在求职过程中的各种技巧。6、达不到我工资要求的工作我不会考虑。7、单位不在我理想城市的工作我不会考虑。8、工作内容不符合我要求的工作我不会考虑。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9、工作性质(公务员、企业、学校等类别)不符合我要求的工作我不会考虑。1 2 3 4 10、工作环境(单位的办公条件、人际关系等)不符合我要求的工作我不会考虑。1 2 3 4 11、工作稳定性不够的工作我不会考虑。12、我会花时间了解和分析各种招聘信息。1 2 3 4 1 2 3 4 13、我会花时间了解和分析我适合哪方面的工作。1 2 3 4 14、我会花时间了解和分析哪些单位会招聘我这样的人才。1 2 3 4 15、在我向某个单位投简历前,我会花时间认真了解这个单位的情况。1 2 3 4 16、在某个单位同意我面试后,我会花时间认真了解这个单位的情况。1 2 3 4

R395.6,841.7

A

1005-1252(2017)02-0255-08

10.13342/j.cnki.cjhp.2017.02.027

2016-11-24)

猜你喜欢

警觉性量表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睡眠剥夺对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简要机制
颜色对认知加工的影响:情绪以及警觉性的作用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