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老人同住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

2017-02-23童辉杰吴甜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婚姻关系公婆女方

童辉杰 吴甜甜

中国.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000 E-mail:tonehg@163.com

与老人同住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

童辉杰 吴甜甜

中国.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000 E-mail:tonehg@163.com

目的:探讨与老人同住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婚姻自评问卷与婚姻投射测验对275对青年夫妻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无老人同住时,丈夫的婚姻满意度(F=2.298,P<0.05)和妻子的婚姻调适水平(F=4.271,P<0.05)要高于与公婆同住时的情况;而相比与公婆同住,与女方父母同住时夫妻的婚姻关系更好,主要体现在自评问卷中妻子的婚姻调适(F=4.271,P<0.05),以及投射测验中丈夫对妻子的满意度(F=2.657,P<0.05)、丈夫对妻子的理解程度(F=2.785,P<0.05)和夫妻间角色互动(F=3.534,P<0.05)等方面。结论:与老人同住情况是影响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当无老人同住或与女方父母同住时,青年夫妻的婚姻关系要好于与公婆同住时。

与老人同住现象;青年夫妻;婚姻关系;应用心理学

“婚后该不该和老人同住”、“婚后和老人同住是好还是坏”、“婚后和老人同住是幸福还是危机”等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赡养老人是子女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养儿防老、四世同堂”是中国自古就推崇的和谐生活方式。有研究表明,“居家养老”是最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养老方式,北京、上海等城市也相应提出了“9064”、“9073”(养老服务中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分别占90%、6%/ 7%、4%/3%)的养老服务模式以解决老年人的照料问题[1]。但有学者认为,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80、90后青年群体的生长环境、教育经历、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和他们的父辈具有较大的差异,而这同样体现在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上[2],两代人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极易产生摩擦,从而导致婚姻关系和家庭氛围的不和谐。英国人类学家雷蒙德·弗思认为,“基本家庭”是一种真正“永恒的三角”,即“由共同感情结合起来的孩子和她的父亲、母亲”[3]。结合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费孝通在雷蒙德·弗思家庭三角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家庭的三角结构只是暂时的,子方不可能永远成为只和父母联结的一点,当媳妇进门后,子方、媳妇和母方又结合成新的三角形,原来家庭的三角关系变成了四边关系[4]。当家庭结构由三角变为四边形时,不稳定性也随之产生。这种四边形的家庭结构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这与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密不可分。在传统的婚姻家庭结构中,男方的父母(即公婆)多数与青年夫妻同住在一片屋檐下,而这往往也诱发了很多家庭矛盾和冲突,其中,“婆媳矛盾”尤为突出。

学术界对家庭结构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传统的婚姻家庭模式上。而随着改革开放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和实施,现今的青年夫妻多为独生子女,女方父母的照料问题日渐凸显,青年夫妻在婚后与女方父母同住的情况屡见不鲜。已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传统家庭婆媳冲突的现象和原因进行探析,而并未关注与老人同住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也并未将女方父母(即岳父母)与青年夫妻同住的情况纳入考虑之列。那么,是否与老人同住对青年夫妻的婚姻关系到底有无影响?不同的与老人同住的情况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又有何不同?本研究试图从这两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课题组成员按照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7大行政区的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以已婚人群为被试采用现场施测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808份,回收4029份(83.80%),又按照心理测量学要求删除一些问卷后,最终样本3731份,其中夫妻成对有效样本为1651对。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青年夫妻群体。本研究根据“您的出生年月及您配偶的出生年月”一题的作答从样本中筛选出青年夫妻样本,夫妻在此题中出生年份均大于或等于1980年者入选为本研究数据,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夫妻成对有效样本275对。分不同的与老人同住的情况来看,无老人同住、与女方父母同住、与公婆同住和与双方父母同住的青年夫妻的相应比例分别为37.1%、13.8%、48.0%和1.1%。

1.2 方法

1.2.1 自变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是与老人同住情况。本文根据基本情况调查中的“您家里常住人口分别是哪些人”一题将青年夫妻群体中老人同住的情况具体分为4类,无老人同住、与女方父母同住、与公婆同住和与双方父母同住。本研究主要考察两个问题:①老人是否同住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②不同的老人同住情况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在探究第一个问题时,本文将与女方父母同住、与公婆同住和与双方父母同住的情况归为“有老人同住”一类,分析其与无老人同住时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差异。此外,鉴于数据中“与双方父母同住”人数过少,本文在具体比较不同的与老人同住情况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时仅对无老人同住、与女方父母同住和与公婆同住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2.2 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来自婚姻自评问卷和婚姻投射测验。在中国人看来,婚姻家庭是极为个人的隐私。当被问及有关婚姻家庭的问题时,中国人往往会提高警惕,不轻易袒露自己的真实心理,而难以保证作答的真实性[5-6]。而作为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之一的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s),可有效地克服这一倾向,间接地测量出被试内心真实的想法,而非依赖于被试是否真实回答[7]。因此,本研究采取婚姻自评问卷和婚姻投射测验相结合的方式以综合评估婚姻关系。

婚姻自评问卷包括Locke与Wallace编制的婚姻调适测验(Marital Adjustment Test,MAT)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Olson教授等编制的ENRICH婚姻满意度量表。Locke与Wallace编制的婚姻调适测验共计15个条目,包括交流、性生活兼容性、情感及价值观4个维度,用以评测夫妻之间在一定时间内的相互适应[8]。Olson编制的婚姻满意度量表共124道题目,采用从1“确实这样”到5“确实不是这样”的5级评分,其条目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重测信度为0.87,判别效度为85%~90%[9]。婚姻调适测验和婚姻满意度量表均以得分越高表示婚姻关系越佳。通过问卷测验,我们可得到各个家庭中丈夫婚姻满意度、丈夫婚姻调适、妻子婚姻满意度和妻子婚姻调适4个变量的分数。

婚姻投射测验采用童辉杰的婚姻健康测验(Marital Health Tests,MHT)(原名“婚姻互动模式测验”)。测验中夫妻双方并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卡片游戏活动,间接投射出夫妻双方的心理取向,包括经济、爱情、家政、性格、婚姻和需要6个方面,最后计算出6个分测验的分数,即男满意程度、女满意程度、默契程度、角色互动、女理解男程度、男理解女程度。该测验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10]。

1.3 统计处理

研究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有无老人同住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

经比较发现,有无老人同住对青年群体婚姻关系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无论是个人问卷测验层面还是夫妻互动投射测验层面,青年夫妻是否与老人同住,其夫妻婚姻关系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有无老人同住与婚姻关系(±s)

表1 有无老人同住与婚姻关系(±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项 目维 度①无老人同住②有老人同住t P个人自评问卷男婚姻问卷男婚姻满意度37.68±7.55 36.87.±6.40 0.948 0.344男婚姻调适83.59±18.43 85.25±15.76-0.794 0.428女婚姻问卷女婚姻满意度36.86±7.01 35.83±6.77 1.193 0.234女婚姻调适85.91±16.24 81.92±17.53 1.655 0.099夫妻互动投射测验婚姻健康测验男对女满意度145.11±15.79 144.81±15.16 0.149 0.882女对男满意度145.48±14.36 146.03±14.86-0.291 0.772默契程度135.24±12.38 135.90±14.07-0.380 0.704角色互动132.23±11.57 133.14±14.23-0.513 0.608女理解男程度138.84±13.64 138.22±15.30 0.316 0.752男理解女程度137.79±13.82 136.88±15.46 0.467 0.641总 分836.21±67.09 835.57±73.62 0.067 0.946

2.2 不同的与老人同住情况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

进一步探究不同的老人同住情况对青年群体婚姻关系的影响。经过比较发现,问卷测验层面,不同的与老人同住的情况下,妻子的婚姻调适存在明显差异(F=4.271,P<0.05)。其中,无老人同住和与女方父母同住时,妻子的婚姻调适均高于与公婆同住时。此外,从投射测验层面看,不同的与老人的同住情况对夫妻间角色互动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F=3.534,P<0.05)。与女方父母同住时,夫妻间的角色互动明显好于无老人同住和与男方父母同住时的情况。同时,与女方父母同住时,丈夫对妻子的满意度和丈夫理解妻子的程度也明显高于与男方父母同住时的情况。此外,从婚姻投射测验的总分看来,与女方父母同住时,青年夫妻的婚姻关系也明显好于与公婆同住时的情况。

综合以上数据结果来看,不同的与老人同住的情况对妻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问卷测验层面上的婚姻调适和夫妻互动投射测验层面上的角色互动,与女方父母同住时,妻子的婚姻调适和与丈夫的角色互动均明显优于与公婆同住时的情况。从丈夫的角度而言,不同的与老人同住的情况对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问卷测验层面上丈夫的婚姻满意度和夫妻互动投射测验层面上丈夫对妻子的满意程度、丈夫对妻子的理解程度和夫妻间的角色互动,与女方父母同住时,丈夫的婚姻满意度及其对妻子的满意程度和对妻子的理解程度均高于与自己父母同住的情况。因此,本研究认为,无论是个人问卷测验层面还是夫妻互动投射测验层面,与女方父母同住时,青年夫妻的婚姻关系都要好于与公婆同住时的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老人同住情况与婚姻关系(±s)

表2 不同老人同住情况与婚姻关系(±s)

项 目维 度①无老人同住②与女方父母同住③与公婆同住Fη2事后比较个人自评问卷婚姻问卷n=70n=25n=66男婚姻满意度38.16±7.43 38.16±7.30 35.77±6.23 2.298*0.028①>③男婚姻调适85.76±17.32 86.56±16.88 82.64±14.93 0.835 0.022女婚姻满意度36.56±6.75 36.80±6.51 35.35±7.20 1.761 0.010女婚姻调适86.54±16.37 85.80±18.97 78.51±16.29 4.271*0.051①②>③夫妻互动投射测验婚姻健康测验n=85n=29n=117男对女满意度145.22±15.76 150.52±12.41 143.24±15.63 2.657*0.023②>③女对男满意度145.53±14.77 147.76±13.70 145.39±15.33 0.307 0.003默契程度136.22±11.65 139.48±13.59 134.83±13.91 1.501 0.013角色互动132.28±11.63 138.28±15.20 131.06±13.56 3.534*0.030②>①③女理解男程度138.82±13.80 140.64±16.21 136.77±15.07 1.004 0.009男理解女程度138.14±13.88 142.36±15.07 135.44±15.22 2.785*0.024②>③总 分836.21±67.09 859.05±78.44 826.73±71.90 2.456*0.021②>③

3 讨 论

3.1 有无老人同住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不大

随着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年夫妻选择追求无拘无束的二人世界,组建自己的家庭。一些夫妻认为距离产生美,不与老人同住时,青年夫妻与老人之间的关系更好,婚姻更幸福。但真的是这样吗?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从个人问卷测验层面看,无老人同住时,丈夫的婚姻满意度和妻子的婚姻调适要高于与公婆同住时的情况;从夫妻互动投射测验层面看,两者并无无明显差异。此外,与女方父母同住时,夫妻间的角色互动反而要好于无老人同住时的情况,且两组在个人问卷测验层面上无明显差异。但总体而言,是否与老人同住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不大,无论是个人问卷测验层面还是夫妻互动投射测验层面,无老人同住和与老人同住时的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这一结果可能与青年夫妻的时代特征相关。80、90后青年夫妻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长大。无论与子女同住与否,双方父母对于子女的关心和爱护都始终如一。随着城市化的到来和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子女和父母间的联系愈加紧密,来往也愈加频繁。Sussman发现,工业社会的地理距离并没有破坏家庭纽带,这种纽带和亲属间相互援助的模式和情感上的支持依然存在[11]。此外,Litwak提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个人对其亲属直接经济控制的程度,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控制逐步下降,同时亲属间的联系和相互援助模式依然不变。这种情况下,是否与老人同住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可能就不那么显著了。关于有无老人同住对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正逐步缩减的具体原因,本研究也未有准确的结论,尚有待进一步的探讨[12]。

3.2 和与公婆同住相比,与女方父母同住时青年夫妻的婚姻关系更好

从古至今,婆媳关系一直是家庭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据统计,在影响现代家庭婚姻幸福和家庭和睦的诸多因素中,“婆媳关系不和”是仅次于“婚外恋”的破坏夫妻感情的“第二杀手”[13]。丈夫作为婆媳的情感争夺对象和婆媳关系中的“中介者”,一旦其中介作用失衡,则极易成为婆媳矛盾的焦点,落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其婚姻的满意度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14]。根据弗洛伊德的“同性相斥”理论,一些学者认为婆媳是非血缘的同性关系,两者之间天然地有一种排斥情绪[15]。这种排斥除了来自于“同性相斥”,还来自于以儿子为对象的“情敌”之间的关系。李博柏和江倩等学者则从传统社会宗法制度及长老为尊的伦理出发,认为婆婆的压迫来自社会男权的压迫,也就是来自社会制度的压迫,婆婆是母代父权而行事[16-17]。金陵则将造成婆媳关系冰化的原因概括为5个方面,即古代崇母轻妻观、家长集权制、女权余绪的影响、俄狄浦斯情结、社会分工差异和人的个性差异[18]。本研究中使用的Locke和Wallace开发的婚姻调适测验主要包括交流、性生活兼容性、情感及价值观4个维度。当与公婆同住且婆媳关系不和睦时,也意味着丈夫在婆媳间中介作用的失衡,妻子在交流、情感、价值观等维度上的婚姻感受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其婚姻调适水平则相应降低,而丈夫作为冲突中心,不能解决矛盾的同时又深受其扰,对妻子的满意度和理解程度也会相应降低。此外,Sussman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已婚女儿与其母亲之间存在高度的依存关系[19]。当与女方父母同住时,婆媳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为降低,妻子也有了生活和情感上的“援助者”,其婚姻调适水平更高;丈夫也无需担起“中介者”的角色,成为婆媳矛盾的冲突中心,其对妻子的满意程度和理解程度也越高,夫妻间的角色互动也越多,夫妻相处更为和睦、婚姻关系更好。

综上所述,与老人同住情况是影响青年夫妻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当青年夫妻与女方父母同住时,其婚姻关系要更好,主要体现在妻子的婚姻调适,以及投射测验中丈夫对妻子的满意度、丈夫对妻子的理解程度和夫妻间角色互动等方面,而与公婆同住时,青年夫妻的婚姻关系则相对处于劣势。结合以上研究结论,笔者认为,青年夫妻在面对“是否与老人同住”的问题时不必太过纠结,但在选择与女方父母或公婆同住时需慎重,与女方父母同住时夫妻的婚姻关系可能会更好,但也要因人而异,考虑自身婚姻的同时也需尊重老人的选择。如若选择与公婆同住,婆婆与媳妇、丈夫与妻子间更需加深彼此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婆媳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双方都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要尊重彼此。其次,当婆媳间发生冲突时,双方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包容的心态,在听取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后再着手问题的处理。此外,丈夫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中介平衡作用,以构建良好的婚姻关系与和谐的家庭氛围。

[1]林文洁,于喆,杨玙珺.居家养老体系构筑之可持续户型-与子女同住老人居住样式特征及空间需求研究[J].建筑学报,2013,60 (3):65-69

[2]李超海.错位婚姻家庭中小孩抚养和婆媳冲突研究-以广州“80后”青年白领为例[J].青年研究,2011,34(4):46-55,95

[3][英]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83-90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63-163,187-189

[5]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55-238

[6]童辉杰.投射技术-对适合中国人文化的心理测评技术的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3:5-8

[7]孔祥娜.投射测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 (6):94-97

[8]Locke H J,Wallace K M.Short marital adjustment and prediction tests:Their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Living,1959,21(21):251-255

[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113-115

[10]童辉杰.家庭婚姻互动模式的测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2):93-96

[11]Sussman M B.The Isolated Nuclear Family:Fact or Fiction[J]. Social Problems,1959,6(4):333-340

[12]Litwak E.Geographic Mobility and Extended Family Cohesion [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60,25(3):385-394

[13]毛新青.对现代家庭婆媳关系的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88-90

[14]钟伟轩.中西方婆媳关系之比较[J].琼州学院学报,2009,16 (4):85-86

[15]康泳.中国现代文学婆媳关系的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味[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4):132-134

[16]李博柏.试论我国传统家庭的婆媳之争[J].社会学研究,1992,7 (6):81-89

[17]江倩.论《寒夜》中婆媳关系的描写及其社会文化内涵[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4(3):176-189

[18]金陵.婆媳矛盾对家庭生活的影响[J].理论界,2010,26(2):198-200

[19]唐灿.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J].社会学研究, 2010,25(3):199-222,246

The Influence of Living With The Elderly on Young Couples’Marital Relationship

TONG Huijie,WU Tiantian
Suzhou University,Suzhou215000,China

Living with the elderly;Young couples;Marital relationship;Applied psychology

R395.6

A

1005-1252(2017)02-0214-05

10.13342/j.cnki.cjhp.2017.02.016

2016-12-06)

http://www.cjhp.com.cn/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我国不同类型人口的家庭结构与婚姻关系调查研究”系列成果之一(编号:12BRK015)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living with/without parents or parents-in-law on young couples’marital relationship.Methods:Self-reported marriage scales and projective marriage test were adopted for investigating 275 pairs of young couples.Results:When living without the elderly,the marital satisfaction of husband(F=2.298,P<0.05)and the level of marriage adjustment of wife(F=4.271,P<0.05)were higher than living with husband’s parents.However,young couples’marital relationship were better when living with wife’s parents than living with husband’s parents,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①The level of marriage adjustment of wife from self-reported marriage scales(F=4.271,P<0.05);②Husband’s satisfaction with wife,husband’s understanding of wife and the role interaction between couples in projective marriage test(F=2.657,2.785,3.534;P<0.05).Conclusion:Living with wife’s parents or husband’s parents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 of young couples’marital relationship.When living without the elderly or with wife’s parents,young couples’marital relationship will be better than living with husband’s parents.

猜你喜欢

婚姻关系公婆女方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妻子出轨怀孕,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
爱尔兰人婚姻有期限
节约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孩子尚幼,不能离婚?
论北魏六镇豪帅的婚姻关系与其社会地位“剧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