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助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观察

2017-02-22许晓琳孙玉敏张艳杨青刘丽李莉莉

医学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临床价值

许晓琳 孙玉敏 张艳 杨青 刘丽 李莉莉

摘要:目的 探讨辅助检查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42例已痊愈出院的病毒性腦炎患儿的辅助检查资料,观察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异常阳性率84.62%(22/26),血清酶学异常64.2%(27/42),脑电图检查阳性率66.67%(12/18),头颅CT检查阳性率51.72%(15/29)。结论 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中,脑脊液检查相较于血清酶学、脑电图、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阳性率更高。

关键词:辅助检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临床价值

Clinical Value of Auxiliary Examination in Early Diagnosis of Children with Viral Encephalitis

XU Xiao-lin1, SUN Yu-min1,ZHANG Yan1,YANG Qing1,LIU Li1,LI Li-li2

(1.Cangzhou Medical College,Canzhou 061001,Hebei,China;2.Department of Pediatrics,Cangzhou Heping Hospital, Cangzhou 061001,He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uxiliary examination in early diagnosis of 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Methods We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data of 42 cases of children with viral encephalitis who had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nd observation of the role of its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 Results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f children with acute viral encephalitis abnormal positive rate was 84.62% (22/26); serum enzyme 64.29 (27/42);% abnormal EEG positive rate 66.67 (12/18%); the positive rate of head CT examination in 51.72 (15/29)%. Conclusion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showed higher positive rate than that of serum enzyme, EEG, head CT or MRI examination in the auxiliary examination of early diagnosis of viral encephalitis.

Key words:Auxiliary examination; Viral encephalitis; Early diagnosis; Clinical value

急性病毒性腦炎是由不同类型病毒侵犯脑实质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症状较轻的通过人体的免疫调节可以自行缓解,症状重者可能会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1]。由于病原体具有一定差异性,宿主反应过程不尽相同,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亦不同,故加强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选取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辅助检查在其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观察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儿科收治的42例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20例(47.62%),女22例(52.38%),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8±4.2)岁,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患儿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呕吐、高热、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肢体运动障碍等[2]。入院时40例患儿(95.24%)发热,36例(85.71%)头痛头晕,6例(14.29%)腹泻,3例(11.90%)意识障碍伴有抽搐。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辅助检查 26例患儿(发病3 d内)入院48 h内进行脑脊液检查,包括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查;42例抽血进行血清酶学检查;6例进行粪便送检肠道病毒检查;18例进行脑电图检查;23例进行头颅CT检查。比较两组患儿血清酶学检查结果(CK、CK-MB、LDH、α-HBDH、ALT),对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心肌损害程度进行了解。分析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及异常程度分布情况。

1.2.2诊断方法 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结合患儿发热、头痛、呕吐、腹泻、意识障碍、抽搐等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脑脊液检查 常规检查结果显示:15例(57.69%)白细胞数量增高[(13~417)×106/L],9例(34.62%)蛋白升高(0.42~0.95 g/L),13例(50%)压力升高。所有患儿糖、氯化物处于正常范围。脑脊液常规阳性率84.62%(22/26),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率92.31%(24/26),13例(50%)呈淋巴细胞为主反应,7例(26.93%)呈混合细胞为主反应。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率(92.31%)相较于脑脊液常规检查异常率(57.69%)差异显著(χ2=8.308,P<0.05)。

2.2血清酶学检查 观察组血清酶学异常率64.29%(27/42)相较于对照组32.5%(13/40)差异显著(χ2=13.615,P<0.05),见表1。

2.3脑电图检查 结果显示多为节律、非节律性波,主要表现为弥漫性中-高θ慢波,部分患儿有多灶性癫痫样放电,阳性检出率66.67%(12/18)相较于脑脊液检查阳性率84.62%(22/26),差异显著(χ2=6.181,P<0.05),见表2。

2.4头颅CT检查 结果显示异常15例,未见异常14例,25例于24 h内完成,2例于48 h内完成,2例于72 h内完成,阳性率51.72%(15/29)相较于脑脊液检查阳性率84.62%(22/26),差异显著(χ2=4.529,P<0.05)。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即由于病毒对脑实质造成直接侵犯而引发的原发性脑炎。临床症状根据脑实质损害情况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抽搐等,严重时可致使患儿陷入昏迷。当前,急性病毒性脑炎在临床诊断中主要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及神经系统感染表现进行判断分析,在对其他疑似疾病进行逐一排除的基础上进行诊断。本次研究中,观察组42例患儿脑脊液异常陽性率84.62%(22/26),头颅MRI检查阳性率56.52%(13/23),脑电图检查阳性66.67%(12/18),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脑脊液检查异常阳性率相较于其他检查结果差异显著,其中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92.31%(24/26)最高。因此,医院在具有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从而提高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正确率。

通过对不同辅助检查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脑脊液检查相较于脑电图、头颅CT检查结果阳性率更高,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进行脑脊液检查尤为重要。但也有相关报道显示,病毒IgM抗体在脑脊液常规等检查结果正常时也可能被发现,表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细胞数量亦可表现为正常。脑电图检查能够在早期诊断中对患儿脑功能损伤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头颅CT检查则主要对患儿脑组织结构、形态情况进行评价,不同的检查方法侧重点不同,且相较于脑脊液检查上述两种检查方法具有无创优势,更容易被患儿家长同意。脑脊液检查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患儿家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的心理沟通工作[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血清酶学异常64.29%(27/42)相较于对照组32.5%(13/40)差异显著(χ2=13.615,P<0.05),提示对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类型虽仍未明确,但在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等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进行诊断,已知病毒类型主要包括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而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的发生率最高[5]。在我国腮腺炎和麻疹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6]。随着近年来EV71肠道病毒的感染率不断增高,使得手足口病、脑炎、脊髓炎等與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发生率显著升高[7]。本组6例患儿进行粪便送检肠道病毒检查,结果均显示VE71(+)。

综上所述,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在选择辅助检查方法时应以患儿临床症状表现综合分析结果为基础,尽早诊断避免出现延误。对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表现以及病情发展变化速度较快的患儿,应及时采取脑脊液检查,并采取病原学其他常规检查,尽早确诊与治疗,从而提高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静,王春梅.病毒性脑膜炎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9):1995-1996.

[2]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钟元枝,罗荣,樊爱军,等.辅助检查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2,33(6):830-832.

[4]钟卫东,陈海生,郑惠珍,等.脑电图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5):84.

[5]章立早,颜丽芳.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20例[J].医药前沿,2013,14(16):39.

[6]廖建湘.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J].儿科药学杂志,2010,16(4):13-15.

[7]吴桂花,张艳.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176.

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临床价值
病毒性脑炎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对比分析
病毒性脑炎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对比分析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