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2017-02-22杨树红

医学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产后出血观察剖宫产

杨树红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观察、护理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患者中3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护理,30例患者全部出血量由减少到恢复正常水平,26例患者痊愈,4例好转,无1例死亡。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19例(63.9%),巨大儿占3例(15.7%),疤痕子宫占2例(6.66%),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占2例(6.6%),前置胎盘占1例(3.33%),胎盘粘连占3例(15.7%)。结论 只有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高危孕产妇,做好产程监护,加强护理观察与急救,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观察;护理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设备的完善,医疗水平的提升,孕产妇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是产后出血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却始终没有改变。据有关统计,当前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到总分娩数的2%~3%[1]。原因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剖宫产的手术指征逐步放宽,手术治疗能有效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急状态,但增加了术后出血的危险,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常常出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对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观察、预防及正确的抢救和护理可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下面就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30例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观察、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住院产妇中剖宫产825例,产后出血30例,发生率为3.63%,其中年龄21~29岁,平均28.5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6例,孕周35~42w,平均39.2 w,出血量500~1800 ml,平均出血量726 ml,其中500~1000 ml者28例,1000~1500 ml者2例。

1.2临床资料

1.2.1李××,女28岁,宫内孕第一胎38+6 w,因“第二产程延长”行剖宫产术,术中出血400 ml,术后回房1 h,患者主诉头晕、眼花、出冷汗,查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表情淡漠,脉搏快而细弱,血压80/50 mmHg,检查腹部已摸不到宫底,立即按摩,推压宫底部时,挤出积血约700 ml,诊断为:“子宫收缩乏力型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即刻徒手按摩子宫,建立双侧静脉通路(一路10%葡萄糖加入20 U缩宫素静脉点滴,另一路复方氯化钠静脉点滴),给与氧气吸入(3 L/min)舌下含服米索前列腺醇1片,10 min后,子宫收缩好转,轮廓清楚,宫底平脐。遵医嘱腹部压砂袋,继续给予液体静滴,30 min观察一次生命体征,并给予4U浓缩红细胞输注,随时观察面色,神志,出血量,尿量等变化,30 min后,患者血压 120/80 mmHg,四肢渐暖,面色转红润,宫底脐下一指,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约10 ml。抢救成功!

1.2.2张××,女,34岁,主因“宫内孕第三胎39+2 w,疤痕子宫,双胎”行剖宫产术,术中分娩两女婴,新生儿娩出后25 min,胎盘仍未剥离 ,术中出血量逐渐增多,约800 ml,查体:产妇表情淡漠,脉搏100次/min,血压90/60 mmHg,考虑“胎盘部分粘连”,立即徒手剥离胎盘,术中发现胎盘部分贴于宫壁上,剥离完全后按摩子宫,出血减少,血压110/70 mmHg、脉搏80次/min,遵医嘱给与10%葡萄糖加缩宫素20 U静脉点滴并给与抗生素及补液治疗。抢救成功!

1.3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失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多发生在产后2 h内,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为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2]。失血性休克指低血容量致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头晕、脉搏快弱,严重时伴有心悸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尿量减少等临床表现

1.4诊断方法 产后出血容易诊断,但临床上估计阴道出血量往往偏少。较客观检测出血量的方法有:①称重法:将产后敷料称重减去产前敷料重量,为失血量(血液比重为1.05 g=1 ml);②容积法:用专用的产后接血容器,把所收集的血用量杯测量;③面积法:将血液浸湿的面积按10 cm×10 cm=10ml,即每1 cm2为1 ml计算失血量。④根据失血性休克程度估计失血量(为粗略估计):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指数=0.5,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丢失血量10%~30%(500~1500 ml血容量),指数=1.5,丢失血量30%~50%(1500~2500 ml血容量),指数=2.0,丢失血量50%~70%(2500~3500 ml血容 量)[3]。

1.5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1.5.1每30 min观察一次生命体征 密切注意产妇的神志、表情、体温、血压(如有忽高忽低应密切注意),尿量、皮肤颜色、四肢末梢微循环、血氧饱和度变化,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且要详尽记录。保持鼻导管的通畅,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尿量应不低于30 ml/h为宜。

1.5.2 警惕内出血 术后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子宫软硬度及宫底有无升高。警惕有内出血而无阴道流血的假象,产妇主诉口渴、心慌、头晕和(或)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哈欠、呼吸急促甚至烦躁不安为休克征象。查找出血原因并止血,纠正休克,及早预防感染,配合急救,对产妇的预后非常重要。

1.5.3 协助医生迅速止血 保证有效血液循环,选择粗而直的血管,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留置针(16-18号为宜)通路,若穿刺困难做好静脉切开准备,保证快速输液、输血。宫缩乏力性出血应按摩子宫将宫腔内积血排出,并在子宫肌层給予宫缩剂加强宫缩,同时做好实施宫腔填塞或盆腔血管结扎术的准备;软产道损伤性出血应及时无误修补缝合;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及时取出胎盤,注意胎盘、胎膜的完整性以及有无副胎盘的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应根据病种类型选择合适血制品与抗凝药物。还可采用米索前列醇口服或直肠给药,能迅速提高母血中前列腺素的水平,使子宫处于持续且较强的收缩状态,有效解决因宫缩乏力而导致的产后出血[4]。

1.5.4心理护理 突如其来的阴道流血,产妇往往会表现出异常惊恐、恐惧、手足无措,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心理护理,增加安全感,缓解产妇精神紧张程度。

1.5.5 饮食护理 术后6 h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禁忌奶、糖类,以防发生肠胀气。肠蠕动恢复或肛门排气后,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1.5.6早期活动 保持平卧6 h,给予头低足高位,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出血减少后,鼓励产妇床上活动,术后拔除尿管即可下床活动,并及时排尿。

1.5.7低体温防护 失血性休克的复苏切不可忽视低体温的防护,因为低体温对血小板功能有影响,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干扰纤维蛋白的形成,继而诱发或加重出血和凝血障碍。调节室温至27℃~32℃,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避免对产妇的暴露。给予患者加温后的液体、血制品。

1.5.8 预防感染 术后由于麻醉、禁食等原因,产妇机体抵抗力较低下,应预防感染,以免造成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遵医嘱应用足量的抗生素,对有合并症或并发症者应及时改善全身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补充能量和液体,并给与会阴护理。

2 结果

2.1产后出血的原因 宫缩乏力19例(63.9%),巨大儿3例(15.7%),疤痕子宫2例(6.66%),妊娠高血压综合症2例(6.6%),前置胎盘1例(3.33%),胎盘粘连3例(15.7%)。

2.2抢救结果 30例产妇全部抢救成功。26例患者痊愈,4例好转,无1例死亡。其中失血性休克1例,发生贫血3例,总输血例数7例,输血量200~800 ml。4例好转者在产后42 d随访,均痊愈。

3 讨论

3.1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 ①本资料中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3.9%。可能与产妇相对紧张,临产后休息少,进食少,产程延长,临产时应用镇静剂较多,剖宫产麻醉较深,子痫前期患者过度使用解痉镇静剂等高危因素有关。②胎盘因素居第二位,也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占15.7%。曾有引产、流产史,子宫内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宫内感染机会增加,再次妊娠时易发生胎膜粘连,胎盘滞留,位置不正常,胎盘植入,影响子宫收缩而致产后出血。③软产道裂伤:多见于阴道分娩者。④凝血机制障碍:是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主要是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引起的血凝障碍,本组未见其病例。

3.2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早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给予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3.3产后出血的发生有较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存在,我们作为产科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孕产妇的整体护理,深入地与孕产妇交谈,认真收集资料,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使孕产妇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

3.4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病,也是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产前检查及健康宣教,加强监测、监管,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尤其应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科学接生。严密监护每一产程,避免产程过长及产妇疲劳,规范产科操作。鼓励母亲让新生儿及早吸吮乳房,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5]。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神志、面色、阴道出血等情况,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症状。

4 结论

产后出血抢救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与处理,而及早发现产后出血主要依靠认真细致的观察。因此,护士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好病情的观察。护理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首先应了解产妇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掌握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密切注意观察阴道出血量、颜色、宫底高度,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尿色、尿量、生命体征变化及产妇的面色情况。一旦发现出血的倾向,要全力以赴地抢救,保持镇静的态度,工作要紧张有序,切勿慌乱,对产妇进行安慰,适当向产妇及家属解释实行各种措施的目的,使其配合治疗。指导产妇做好正确的会阴护理和母乳喂养,合理安排休息有助恢复体力,以降低产后出血和感染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6-270.

[2]黎梅,颜丽青.妇产科护理(案例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3-76.

[3]黎梅,颜丽青.妇产科护理(案例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3-76.

[4]魏靈芝,张巧真,王亚萍.米索前列腺醇治疗产后出血100例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婦产科学杂志,2006,3(9):139.

[5]马丁,鲁秋云.产后出血65例的临床原因分析. 妇产科疾病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3.

编辑/翟辰万

猜你喜欢

产后出血观察剖宫产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