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住院患者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7-02-22徐旋

医学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临床

徐旋

摘要:目的 分析对精神科住院患者予以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干预组(41例)和常规组(4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基础安全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组BPR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意外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用于精神科住院患者,减少精神科患者意外跌倒,保障了患者的人身安全,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精神科住院患者;临床;应用效果

精神科住院患者均为精神疾病,加上大多数患者身体较弱,因此无法及时做出快速反应[1]。因精神疾病患者意识不清,行走缓慢,步态踉跄,会出现跌倒事件[2]。患者会出现骨折、脑损伤、皮外伤等,极容易引发医患纠纷[3]。为了避免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因此本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选取82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常规安全护理与防跌倒护理风险之间的差异,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护理过程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气切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干预组(41例)和常规组(41例)。其中常规组29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精神科住院患者平均年龄(45.9±4.7)岁,病程(4.9±1.2)年,其中出现了16例精神分裂患者,12例狂躁症患者,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症各3例,2例患者因酒精出现精神障碍。干预组30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精神科住院患者平均年龄(45.6±4.5)岁,病程(4.7±1.1)年,其中出现了18例精神分裂患者,9例狂躁症患者,6例强迫症患者、4例焦虑症患者,2例抑郁症患者,1例适应障碍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并无太大差距,结果可比较。

1.2纳入标准 82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均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患者中已排除其他系統疾病患者、严重并发症患者、肝肾功能不齐全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护理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风险护理,安置好患者入院之后相关工作,加强患者病房的巡视,进行生活指导以及用药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干预组接受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大致如下:

1.3.1入院评估 在患者入后,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并介绍医院环境,协助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护士长和护理人员评估患者跌倒风险,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护理路径,并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护理计划进行相应调整。

1.3.2病房护理 保持患者住院环境的整洁舒适,为其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审视病房可能会导致患者跌倒的物品,将其移除或填补。病房地板不能过于湿滑,保证其干燥,减少患者跌倒。并在洗手间内贴上标识语,提醒患者地滑,或者是加置防滑垫。在患者病房内按照监控,加强病房巡视,如患者跌倒能够快速发现。

1.3.3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普及与病情有关的医学知识,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疾病认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相关治疗。对于意识较为清晰的患者,将其集中到一起进行防跌倒方面的健康教育,将《防跌倒手册》发放给患者,增强患者自我保护的能力。

1.3.4加强安全管理 如果患者存在严重攻击行为,则需要采取保护隔离措施,保证病患和其他病患的人身安全;患者年龄较大、体质弱,则需要进行专人护理。在夜间、跌倒事件易发阶段与地点,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掌握患者动态。

1.3.5生活護理 在治疗时,指导患者进行30 min/d的心理与精神放松练习,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病情。鼓励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通常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游泳以及太极拳等运动项目,改善患者身体素质,降低由低血压晕厥导致的跌倒事件发生率。

1.4观察指标 通过BPRS进行精神评估,评估统共18个项目,分为6个等级:5分为重度,4分为较重,3分为中度,2分为轻度,1分为可疑,0分为无,分数越高显示病情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对比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当P<0.05,表示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BPRS评分情况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BPRS评分都有一定程度改善,干预组改善程度较常规组更优(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跌倒情况 常规组跌倒事件发生率为19.5%,干预组仅有4.88%(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类疾病在每个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生[4],精神科住院患者出现跌倒事件,极容易出现骨折,致使患者关节及其骨架受到损坏,出现关节疼痛、畸形,其正常功能遭到破坏,阻碍了正常生活的秩序,影响患者恢复[5]。精神科住院患者除了常规安全护理之外,还需要进行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应该加强跌倒风险因素的控制,从病房环境、安全管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部,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组BPR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意外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用于精神科住院患者,减少精神科患者意外跌倒,保障了患者的人身安全,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洁英.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43):234-235.

[2]赵成花.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6(124):252-253.

[3]金惠芳.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8(12):105-106.

[4]苏淑贞.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06(10):151-153.

[5]蔡秀英.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1(26):26-27.

[6]钟海平,王意兰,朱亚珍.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07(38):818-820.

编辑/翟辰万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临床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临床带教
临床带教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