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7-02-21叶成杰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案主体活动

叶成杰

新课程提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所构造的教学体系能否让全体学生都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较为全面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思考与实践.

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教轻学.长期以来,受“知识本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完成教学中的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的.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是按教材逻辑讲清知识.尽管提出了研究学生的任务,但研究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在何处等.反映在教学上,讲课尽力讲全、讲透、不留余地,课外布置大量作业,不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讲授”成为为教师的特权,“提问”成为双边活动的唯一方式;教学设计重预设轻生成、重布置轻达成,学生参与少,课堂生成少;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到公開课、评优课、示范课,无不以教师的“教”为评价课堂教学水平的主体,只问教师“讲”了多少,不问学生“学”了多少,学得怎样.其结果把学生“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2.重教师的行为变化,轻学生的行为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的任务是努力引导学生得出教案中预定的答案.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变化在课堂上体现很充分,学生是否达到目标、得到了发展,不得而知.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是“观众”.这种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和行为变化的做法,使学生失去了借以培养能力、挖掘内在潜力、主动发展的机会.

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1.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虽有不足和幼稚,但是具有发展潜能,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变只有学生接受为师生共同接受,并由此改革教学的传统方法,即变“灌、管、压”为“启、引、导”.例如,在讲“元素”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考量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可以从不同的氧原子或碳原子中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这一结构上的差异引入,进而引导学生从宏观上领悟物质的组成,对于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原子”体现在何处,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而钠原子与钠离子由于其质子数一样且属同一类,故属于同种元素.

2.诱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发生于单纯的吸收.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才能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例如,在讲“分子”时,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而实际上总体积却小于100mL.这是学生意想不到的,他们急于知道原因,思维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讲授分子的特点,学生就会认真听讲.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关键是教师采取怎样的有效方法与措施,创造一种吸引学生学习的情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3.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自主活动的展开,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变成教学的一种活力.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就要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教学时间和内容分配上,教师要精心构思,合理布局,使整个教学疏密有间,张弛有致.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环节上,教师也要留有余地.因为教学需要等待,需要生成.例如,在讲“酸与碱的性质的对比”时,能由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现,能由学生归纳总结的知识,教师就不要急于先下结论.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实践:一是整个教学系统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其他要素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进取,自觉自愿地动手动脑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教案主体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半张纸》教案